劉妮
摘 要:前段時間看到Katie Johnson早在2010年就開始的“怪獸項目”,這一項目是由藝術家和兒童共同完成的。孩子們的涂鴉被專業的插畫師、圖形設計師和3D設計師們經過細致的二次創作變成更加完美的插畫和動畫形象,這使孩子們興奮不已。此項目不僅讓孩子們認識到自己想象力的力量,發掘出了他們的創造潛力,調動了他們對于創作的熱情,還提供給了藝術家們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這讓我開始思考我們孩子們的作品同樣充滿童真童趣的奇思妙想,同樣珍貴,能引發老師某方面的創作靈感,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們的作品更加完善、被重視且更有價值?
關鍵詞:小學美術;常規作業;完善;收集;保存;再創作
孩子們的每一件作品都體現著每一個與眾不同鮮活的個體,他們用美術這種特有的方式訴說著他們的“童心、童話”,表達著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現今我擔任小學低段的美術教學工作。在三年半的助教和一年多的學校教學經歷中有一個問題經常困擾著我。“每到一個學期結束,大量美術作品和常規美術作業堆積,它們將會何去何從,孩子們的美術作品是該被欣賞的是值得被欣賞的,而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樂于展示呢,認同喜愛自己的作品呢?”。
相對較短的時間使得大多數孩子的美術常規作業不夠完善,孩子們對于自己的作業沒有自信,不想要展示,我們需要做什么讓孩子對自己的作品以及自己更有自信呢?這也是我們要探索的問題。孩子們的美術作品不像大人的作品一樣完善完整,這是由孩子成長的階段性決定的。小學階段的美術老師所教班級所帶學生數量相對較大,而每個孩子又是不同的個體需要我們深層的了解以及多方位的指導。作為一位新老師我們具備的是一定的美術素養,同樣自身也存在相當大的局限性,這個局限性不是一下就能打破的,會經歷一個成長期,需大量閱讀相關的美術叢書和多了解兒童美術教學的前沿思想。以上種種客觀性要求我們要對孩子進行不定期的長期指導,同樣有些作品也需要孩子自己隔一段時間,暫時存放起來,等自己有了新的想法新的思路等,讓孩子用自己的新知進行再創作。實踐證明這樣的方法會讓孩子對自己的作品更加滿意,更愿意去嘗試積累相關的美術知識。這樣的完善方式在我的教學中會被穿插使用在孩子不太完善期待做的更好的美術作品中。老師要把孩子在校期間的相對不太完善的作品以及常規作業并進行分類整理,課后則使用qq、微信、校校通等網絡設備進行分別指導和孩子進行相對深入的交流。
小學階段孩子的美術作業大多會被遺棄,而好的作品也不懂得保存。但事實上這其中的很多美術作品記錄著孩子成長的足跡。而“畫畫”這樣的表現形式則是獨特的也是用來表現個體的再好不過的辦法。我們為何不用呢?遺憾的是這些作品總是得不到保留,因為我們意識里沒有收藏的概念,很多老師家長沒有這個意識。這樣不僅不能激發孩子表現的欲望也不能激發孩子完善作業的信心與耐心。好的作品就像是孩子送給世界最美好的禮物,有時孩子意識不到作品的珍貴性,孩子的父母老師都應該珍藏孩子最美好的記憶,此時收藏就顯得至關重要也迫在眉睫。
長期的實踐證明作為引導者我們更加需要有科學合理的方法引導孩子以及家長重視孩子作品的收藏。2015年學習聆聽“名師之路”名師魏瑞江的講座中有一個他親身經歷的故事打動了我,他說曾經他收藏過一個學生的一本作業,二十年后他曾經的學生回母校,偶然之間相遇老師把自己收藏已久的孩子小時候的美術作業本送給孩子,孩子驚訝欣喜感動不已,感嘆自己本忘記毫不在意的事卻被老師珍視,他感激老師收藏了他小時候的記憶。
這件事情啟發了我開始嘗試讓孩子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結果令人欣喜孩子們不會在作業上隨便潦草的畫作業,即使孩子們畫的不夠完整我們會采取學校特有的“樹對話”對學生常規進行指導,在課上我會反復提醒孩子們一定要靜靜的思考開動腦筋完善,在放假前同學們要和老師一起選出自己最滿意的作品開展“最美常規作業”的展示,很多孩子們期待展示。近半年的團花剪紙作品在我校開展了長廊展示,效果不錯,孩子們的積極性被極大的提高。經過各種嘗試我們學校采取的保存方式是,塑封保存、裝框保存、照片保存。具體措施實施過程中一定少不了老師家長孩子的積極配合,同樣要與家長協商在家里給自己的孩子留一面作品展示墻,與孩子約定由孩子先選出,老師點撥篩選最終由孩子自己選出或再加完善修改拿出自己認為最棒的作品裝框掛起來,這樣不僅使家里變漂亮了,同樣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以及重視。
也可以進行課前分享,利用課前五分鐘時間,讓學生走上講臺,分享、欣賞與評價美術作品。自評或互評上一節課的美術作業,既是對上一課知識的回顧,同時也是對美術專業術語的滲透和感受;中高年段的學生對美術作品擁有一定的自主收集、分析與評價的能力,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與交流的欲望。活動開展后,收到了意向不到的效果,學生熱情高漲,大膽、珍惜每一次活動機會,常常設計一些精彩絕倫的分享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提供更多美術作品欣賞的機會,更給予學生一個主動探索,表現與積累的平臺。在這期間,隨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記錄與評價。通過分享內容和類型的客觀成分記錄以及分享要點、效果、同學評價和教師評價等主觀成分記錄相結合的方式,不僅是教師個人評價,結合學生一同評價的方式。
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學校應該給每個學生建立美術電子檔案,把每一個孩子的美術作品以電子的形式保存起來以備孩子們美育的提高。
很幸運的是我能在孩子長成的階段陪伴引導他們,能和孩子們一起收獲孩子們最珍貴的“藝術之禮”。
參考文獻:
[1]張媛.談如何做好小學美術的作業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
[2]肖遙.小學美術的作業設計[J].江西教育,1991(04).
[3]李碩.小學美術作業設計多樣化分析[J].小學生(中旬刊),2019(07).FEEFC1E4-C253-457A-8A04-56FA845217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