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莉媛
關鍵詞:智慧教室;高中歷史;教學模式
近年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得到快速的發展,同時我國教育改革也在不斷試點推行,在此背景下誕生的智慧教室作為信息技術和現代化教學的融合產物,成為當下炙手可熱的一種教學模式。將智慧教室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革新了傳統歷史教學模式,通過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引入各類教學手段,創設趣味性教學氛圍,改善師生互動關系,為廣大教師提供了全新的教學啟迪,實現了學生歷史學習的自覺性,全面發展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當前高中歷史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陳舊,應試教育氛圍濃厚
在高中歷史實際教學工作中,諸多教師依舊將傳統教學理念貫徹于教學工作之中[1],課堂教學以填鴨式教育為主,學生教育以應試教育為主,強調對知識的死記硬背,忽視對學生思維的培養,漠視學生歷史探索、反思的能力培養,使得課堂教學缺乏趣味、學生學習被動、教學效率低下等現狀,背離當下教育需求。
(二)知識教育為主,忽視綜合素質培養
歷史作為人文學科,著重于培養學生的歷史綜合素質,提升學生對歷史的判斷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多數教師只是注重于對歷史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忽視歷史學科的包容性,尤其是歷史與地理、天文、美術、文學等學科的關聯性,與教育改革要求相背離,使得學生不能使用歷史綜合素養客觀看待社會變遷,陷入歷史虛無主義之中。
(三)脫離學生實際,智慧教室難以發揮
雖然當下很多學校都建設有智慧教室,但是在歷史教學工作中卻難以得到發揮,教師不能積極運用各類智慧設備同教學手段相融合,創新教學策略,運用到教學工作中[2]。特別是實際教學中,教師忽視對學生具體學習情況的考量,依靠過往教學經驗備課、教學、測驗,脫離學生實際情況。諸如,脫離智慧教室進行教學、過分依賴智慧教室進行教學等,導致學生歷史知識零亂,形成片面的歷史思維。
二、智慧教室下高中歷史教學模式探索研究
(一)扭轉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地位
伴隨智慧教室的逐漸普及,傳統歷史教學理念亟需更新補充,響應教育改革號召,適應全新的歷史教育模式[3]。特別是廣大歷史教師需要積極扭轉自身教學理念,認識到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結合智慧教室,充分發揮學科特色,創設豐富教學手段,營造輕松、趣味的教學氛圍。首先,學校要積極開展教改理念下的教師培訓工作,提升教師專業教學能力,與前沿教育理論接軌;其次,教師可以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閱讀前沿教學期刊、掌握信息技術在現代化教育中的應用、結合學生興趣創設教學手段等;另外,教師還應具備批判精神,不能一股腦地接受知識而不結合實際進行考量,以實現教學理念的轉變,尊重學生地位,提升學生歷史知識的同時,全面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二)創設教學手段,培養綜合素質
智慧教室區別于傳統教室的主要表現在于教學手段的多樣性,通過各種智能化交互設備的應用,將歷史學科的波瀾壯闊進行實景化展示,充分調動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提升學生積極性。這就要求廣大高中歷史教師結合學生情況,創設豐富教學手段,比如在講到虎門銷煙時,可以通過智慧教室交互設備播放相關教學視頻,幫助學生認識到毒品對人的危害,以及缺乏管控后對社會發展的嚴重阻礙,將歷史事件實景展示在學生面前,避免歷史疏遠感的產生,通過對學生情緒的激發,引導學生投入在更深層次的學習之中。
(三)正確認知歷史,形成辯證思維
不同于傳統歷史教學模式,智慧教室下教師更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度,如此之下,學生在課堂上具備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教師則需要做好學生的引導者,引導學生開展學習,獨立思考,表述觀點,并形成對歷史的正確認知,特別是對學生辯證思維的培養[4]。當前信息社會各種信息碎片化,學生看待時政新聞時,需要具備辨識能力,這就是辯證思維的體現,教師要引導學生不能想當然地接受媒體資訊、歷史新知等,而是要辯證地看待歷史事件,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當下時事同歷史事件相結合,展開專題辯論賽,通過雙方學生的辯論,鍛煉學生語言能力、觀點表述能力,在辯論中形成辯證思維。
結束語
高中歷史學科對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具備極強的關聯性,并且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在智慧教室的推行下,歷史學科更應該注重這一全新教學模式的踐行,更新教師教學理念、創設豐富教學手段、營造輕松趣味教學氛圍,充分結合智慧教室的交互、展示功能,幫助學生在高中歷史知識的學習中,塑造學科綜合能力,為后續的學習生涯乃至生活、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曾馨瑤,胡衛星.智慧教室的“智慧性”分析與應用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2(02):79-82.
[2]梁哲.信息技術助力高中歷史智慧課堂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信息技術,2021(Z1):130-132.
[3]吳銀娣. 中學歷史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20.
[4]劉邦奇,李新義,袁婷婷,董晶晶.基于智慧課堂的學科教學模式創新與應用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9,40(04):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