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金 張妍妍 王堯
摘要:沙門氏菌病感染范圍廣,屬于人畜共患病,并且可在家畜家禽中發現,臨床表現為敗血癥和腸炎,人感染沙門氏菌后引起發熱、腹痛、嘔吐,嚴重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可對公共衛生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本文梳理了與人接觸最密切的貓感染沙門氏菌的臨床特征和病理變化,同時對檢測方法進行了簡要論述,并從多個角度總結貓的沙門氏菌病的防治措施。為有效控制貓的沙門氏菌病提供簡單參考。
關鍵詞:貓;沙門氏菌病;診斷;防治措施
沙門氏菌病,又名副傷寒,是由沙門氏菌屬細菌引起的人和動物共患的人畜共患性疾病,臨床上可表現為腸炎和敗血癥。貓沙門氏菌病例雖然在國內不常見,但在日常生活中健康貓發現可攜帶著多種血清型的沙門氏菌,可以間接造成疫病傳播,由于其耐藥性的特點,以及目前現有的疫苗缺陷等問題增加了防治的困難[1]。根據臨床數據,表征表現健康的貓的糞便中的沙門氏菌的分離率為10%左右,感染的幼年貓可引起脫水衰竭最后死亡。
1 病原
沙門氏菌屬常見寄生于動物和人類的腸道中[2],對于營養成分的要求不高,可以在普通瓊脂平板上形成無色半透明的中等大小的S型菌落。多不發酵蔗糖或乳糖,可產生硫化氫。生化反應可以對沙門氏菌屬中的各類型的菌種鑒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多數沙門氏菌呈現無莢膜,有鞭毛和菌毛的形態,可運動,是需氧或兼性厭氧菌;對過熱、過酸或過堿性等極端的外界環境表現為耐受力弱,適宜的生長溫度在37℃,pH為7.5左右[3]。
目前已知的可以引起貓發病的主要是鼠傷寒沙門氏菌及腸炎沙門氏菌,其中最常見的是鼠傷寒沙門氏菌。
2 流行病學特點
在自然界中分布較廣最常見的是鼠傷寒沙門氏菌,極易在動物和人中傳播,也可以在環境中傳播。由于已知的沙門氏菌在人和動物的體外存活時間長,可以從周邊環境中檢出,可以證明其直接或間接的受到了糞便污染。該病主要經消化道傳播,偶見于呼吸道途徑感染[1]。貓主人、空氣以及飲水中含有沙門氏菌的塵埃、盛裝貓糧的容器、動物門診混用的籠具、檢查用內窺鏡及其他的污染物都可成為該病的傳播媒介。圈養的貓多數見于因采食未徹底煮熟或生肉感染,散養貓則是吃腐肉或糞便而感染。臨床病例中可以發現,發病因素主要有貓的年齡、營養情況、并發癥以及應激因素等。在日常診療中采用的免疫抑制療法、外科手術可增加發病的危險性,還要注意潮濕擁擠的飼養環境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特別是由于過度使用抗生素,從而破壞了腸道的正常菌群,極易降低貓機體對沙門氏菌的抵抗力。貓發病后容易呈地方性或散發性流行特點。
3 臨床癥狀
不同的動物感染沙門氏菌病的臨床表現存在著差異,具有傷寒流感所有的普遍癥狀。沙門氏菌病的臨床表現與其感染的細菌數量、貓的免疫狀態等因素有關,在臨床診斷上可人為地分成菌血癥、胃腸炎、局部臟器感染以及無癥狀的持續性感染等數種類型[4]。
而且多數的胃腸炎型病例在感染后一周內發病,于以幼年及老年貓較為嚴重。最開始表現為高熱、食欲減退,隨后出現腹痛、嘔吐等情況,嚴重時腹痛加重。而且在腹痛開始時可以見到貓糞便稀薄如水,隨后變成黏液性,特別嚴重的胃腸道出血可以在糞便看到血跡,多數還可見流涎情況。隨后的幾天內可以明顯看到貓嚴重脫水,機體消瘦,出現黏膜蒼白、虛弱情況。
臨床上常見的最多是胃腸炎的前期癥狀,由于其感染形成了菌血癥、內毒素血癥,這種情況一般有時表現的不明顯,但在幼貓及免疫力較低時,癥狀表現較為明顯。患病的貓表現出極度沉郁和虛弱情況,有的出現休克,少見中樞神經系統癥狀,有死亡病例。伴有神經癥狀的貓,可表現出機體增強應激性,失明,抽搐并伴有后肢癱瘓。有些病例前期不一定有胃腸炎癥狀[5]。
沙門氏菌侵害貓肺臟時可出現肺炎的癥狀,如咳嗽、呼吸因難以及鼻腔出血。出現菌血癥后沙門氏菌可能轉移,進而侵害其他臟器引發有關癥狀。由于病原體可定居在某些受損機體上存活,一旦受到應激因素作用,可以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隨即出現明顯臨床癥狀。如子宮內發生感染,可引起流產或者產弱仔。
患病貓少部分在急性期出現死亡,多數在一個月后恢復,而極少數會繼續出現間歇性腹瀉??祻偷暮团R床為健康的貓多數可攜帶該病菌超過一個月以上。
4 病變特征
部分出現臨床癥狀的貓,病理變化肉眼可見。表征出現黏膜蒼白、脫水,伴有大面積的黏液性和出血性。腸黏膜表面可以看到卡他性,嚴重的還可以看到較大面積壞死。病變明顯的部位常見于小腸的后段,特別是在盲腸和結腸。腸系膜及周圍淋巴結腫大并出血。由于該細菌導致局部形成血栓和組織壞死,可在肝、脾、腎等器官表面見到出血斑點和壞死灶。肺臟常有水腫及硬化。病理組織學變化通常是以纖維素性甚至于纖維性化膿性肺炎、壞死性肝炎及出血性潰瘍性胃腸炎為主,并可在許多器官、脾及淋巴結內發現細菌。
5 診斷方法
若臨床癥狀表現懷疑沙門氏菌感染時可采取如下檢查措施。
5.1 細菌分離與鑒定是確診的最可靠方法
在疾病急性期,如果可以從貓的分泌物、血、尿及骨髓中發現沙門氏菌可確定為全身感染。臨床剖檢時,應從主要臟器、腸系膜淋巴結和腸道提取病料,接種于普通或麥康凱培養基上[6]。但需注意,如果結果為陰性時,不能排除沙門氏菌感染。原因在于其他細菌共存的條件下,沙門氏菌不容易培養[7]。
5.2 血清學檢驗
常見的人醫臨床上適用凝集反應和間接血凝試驗診斷沙門氏菌感染。但在動物醫學領域,特異性則較低。用細菌分離鑒定診斷方法相比血清學試驗更加便捷和準確。
5.3 糞便細胞學檢驗
可以通過檢驗糞便白細胞數量判斷腸道病變情況。當有大量白細胞出現時,應是沙門氏菌性及其他細菌引起了腸黏膜大面積損傷。相反,如果在糞便中少見白細胞,則應該懷疑其他的病毒性疾病或輕度的胃腸道炎癥[8]。
6 治療
發現貓出現該病時,應立即采取隔離措施,加強飼養環境管理,給予易消化的流質飼料飼喂。經非消化道途徑補充等滲鹽水緩解脫水癥狀。如果貓的嘔吐不嚴重,也可以經口灌服。使用抗菌藥物是較常用的治療方法,如恩諾沙星,也可以使用磺胺類藥物內服。此外,為了保護腸黏膜,可以使用0.1%高錳酸鉀深部灌腸[9]。
7 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7.1 缺少疫苗的問題
目前并沒有貓用沙門氏菌疫苗獲批上市,所以不能提前進行預防,同時其他疫苗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防治,所以使用疫苗進行防控的辦法目前不能實施。
7.2 沙門氏菌耐藥性的問題
日常飼養貓的過程中,貓主人一般為了減少貓的疾病發生和增加貓的生長性能,會飼喂一些抗生素藥物或者含有抗生素的貓糧,上文已經提出大量使用抗生素可以導致沙門氏菌的耐藥性的出現。因此會給沙門氏菌病的防治造成困難,也會造成多重耐藥,即其他病原菌的耐藥性的產生,而且生活中具有耐藥基因的微生物來源廣泛,主要源于人食用的食品飼喂自家貓,如鹵制雞內臟、蔬菜及海鮮產品等。
8 預防措施
由于存在亞臨床感染以及健康帶毒的潛伏感染,預防貓沙門氏菌病較為困難。應多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保持貓環境衛生,其籠具、食盆等應經常性清洗和消毒。
2)切忌不要用不衛生的肉、蛋、乳類飼喂貓,盡量用煮熟的飼料(特別是動物性飼料)喂貓以杜絕傳染病。
3)應避免患病貓或其他可疑帶菌畜禽(包括人) 與健康貓接觸?;疾∝堉委熁蜃≡浩陂g,應由診療單位安排專人護理,防止病原人為造成擴散。
4)病死貓的尸體要嚴格的進行無害化處理。房舍清洗后,要用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消毒。
綜上所述,貓的沙門氏菌病雖然對畜禽養殖業的發展影響不大,但是由于其人畜共患的特點,也會間接對公共衛生安全造成危害,特別是現在飼養寵物,特別是養貓人數的增加,更應該加以重視。除了做好貓的預防免疫之外,還應加強日常的飼養環境的管理,有計劃地對飼養環境進行消毒和檢疫,警惕貓糧、飲水中沙門氏菌,避免感染。對于疑似病例及時隔離,可結合臨床進行實驗室的診斷方法進行確診,避免錯誤的診斷其他類型消化道疾病,耽誤有效的治療時機。及時制定治療方案,降低沙門氏菌感染給貓以及飼主造成危害。
參考文獻:
[1]吳聰明,汪洋.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與流行病學研究[J].中國獸藥雜志,2010,44(1):23-25.
[2]楊懷珍,牟亞,羅薇.食源性沙門氏菌的研究進展[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7):69-71.
[3]Yan S S,Pendrak M L,Abela- Ridder B,et al.An overview of Salmonella typing: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s[J].Clinical & Applied Immunology Reviews,2004,4(3):189-204.
[4]黃嬙,劉衛國,馬飛,等.沙門氏菌病的防控[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31(Z2):163-165.
[5]岳春路.動物沙門氏菌病的臨床表現與實驗室檢驗[J].養殖技術顧問,2014(7):222.
[6]劉喆,張書蕭,王少輝,等.沙門氏菌的檢測技術進展[J].中國動物傳染病學報,2012(2):81-86.
[7]張江英.沙門氏菌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J].家禽科學,2012(10):47-50.
[8]郭立明,張雪,厲華明.沙門氏菌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世界,2014(9):97.
[9]中國獸藥典委員會.中國獸藥典-獸藥使用指南(化學藥品卷)[M].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