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謀 牛玉斌
摘要:作物種質資源是農業科技原始創新、現代種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在介紹靖遠縣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行動主要做法及取得的工作成效的基礎上,針對靖遠縣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行動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作物種質資源安全保存體系;發揮特色種質資源的區位優勢,推動優勢產業發展;多渠道爭取資金支持,籌建黃河上游蔬菜瓜果種質資源圃;加強合作、強化扶持,種質資源保護工作;加大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力度,確保普查工作有序開展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靖遠縣;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征集;主要做法;成效
中圖分類號:S-1?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1-1463(2022)03-0035-04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2.03.008
Practice and Suggestion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Survey and Collection in Jingyuan County
LI Zhenmou, NIU Yubin
(Jingyu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Jingyuan Gansu 730699, China)
Abstract: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are the material basi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innovation and modern seed industry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main method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census and collection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 Jingyuan county, aiming at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ensus and collection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 Jingyuan county,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afe preservation system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put forward. Fulfill the potential of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of characteristic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tageous industries. Strive for financial support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to build a vegetable and fruit germplasm resource nursery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Strengthen cooperation and support for germplasm resource protection. Intensify the census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Ensure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census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Jingyuan county;Crops;Germplasm resources;Census;Solicitation;Main practices;Effects
作物種質資源是農業科技原始創新、現代種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保障糧食安全、建設生態文明、支撐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資源[1 - 6 ]。農業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密切相關,具有基礎性、公益性、長期性等顯著特點[7 ]。由于種質資源事關國家核心利益,其保護和利用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我國也不例外,于2015年啟動了“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專項,通過該專項實施,全面查清中國農作物種質資源多樣性本底、預測未來種質資源演變的可能趨勢、收集和征集眾多的珍稀、瀕危、特異種質資源,對全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程取得巨大成效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7 ]。近年來,靖遠縣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意見》文件精神,結合甘肅省農業種質資源共享工作需要、種質資源保護要求條件和種質創新服務需求條件[2 ],經過多年的努力,靖遠縣在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收集征集、鑒定評價和保存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仍然存在喪失風險加大、保護責任主體不清、開發利用不足等問題。我們在介紹靖遠縣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行動主要做法及取得的工作成效的基礎上,分析了靖遠縣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行動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1? ?靖遠縣農業發展現狀
靖遠縣位于黃河上游的甘肅中東部,總面積為5 809 km2,現轄18個鄉鎮、177個行政村、15個社區,總人口50.36萬人。全縣有耕地12.16萬hm2,其中水澆地4.70萬hm2。黃河流經縣境154 km,流域面積100 km2。靖遠是黃河上游重要的灌溉農業區,縣域內光、熱、水、土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四季變化顯明,適合各種農作物生長,形成了沿黃自流灌區、高揚程提灌區和干旱半干旱山區三大農業生產區域。沿黃灌區水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是發展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等設施農業的理想區。高揚程灌區土地資源豐富,適合發展枸杞、地膜馬鈴薯、四季豆、洋蔥等產業。干旱半干旱山區地方特色農產品生產優勢明顯,籽瓜、西瓜、甜瓜、中藥材、小雜糧品質優良,形成一定規模。靖遠縣已成為蘭白都市圈主要的農產品供應基地,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45萬hm2,其中設施蔬菜種植面積為0.96 萬hm2,蔬菜年總產量222萬t;各類畜禽飼養量達到655萬頭(只);硒砂瓜、籽瓜種植面積2.33萬hm2,枸杞種植1.81萬hm2,中藥材種植0.60萬hm2,文冠果種植1.39萬hm2,大棗種植0.25萬hm2。建成脫貧產業園96個、特色產業園 95個,獲批“靖遠羊羔肉”“靖遠枸杞”“小口大棗”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7 項,創建“三品一標”58個,獲評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縣、白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靖遠核心區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示范區等國字號榮譽 20 余項,素有“塞上江南”“隴上名邑”“黃河明珠”“隴原蔬菜之鄉”“羊羔肉美食之鄉”“枸杞之鄉”“大棗之鄉”“籽瓜之鄉”的美譽,2019年9月被中國特產協會授予“中國文冠果之鄉”稱號。
2? ?靖遠縣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行動主要做法
2.1? ?強化組織保障
成立靖遠縣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領導小組,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組成單位包括縣靖遠農業農村局、靖遠縣種子工作站,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靖遠縣農業農村局,由相關領導擔任辦公室主任,成員由靖遠縣種子工作站、靖遠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等部門抽調的技術人員組成,負責本次普查與收集行動的方案制定、單位協調、數據搜集、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資料填報等工作。
2.2? ?成立技術組和顧問組, 提供技術和數據保障
由靖遠縣農業農村局組織糧食、經濟、蔬菜、果樹等栽培作物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技術組,負責制定技術路線,提供技術咨詢、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等。聘請退休老農技、老種子、土專家、經營大戶組成顧問組,負責信息提供、甄別、審核等工作。注重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確保應收盡收,應保盡保。
2.3? ?加強宣傳引導, 提升保護意識
加強普查與征集人員的技術培訓與現場指導,積極通過發通告、宣傳頁、微信群、懸掛條幅、組織會議等方式,認真開展好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的目的意義、目標任務的宣傳工作,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不斷提高廣大干部和農民群眾的認知度和參與熱情,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確保此次普查與收集行動工作順利完成。
3? ?靖遠縣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工作成效
多樣的自然環境及悠久的人文歷史條件共同造就了靖遠縣豐富的物產資源,尤其在農作物種質資源方面的潛力更有待深入發掘。為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打好種業翻身仗奠定種質基礎,在省、市兩級農業主管部門的統一部署下,在全縣范圍有組織地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工作,摸清家底和種質資源變化趨勢,開展搶救性收集保護,發掘一批優異新資源。
2020年8月開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下,靖遠縣農業農村局對縣域內古老、珍稀、特有、名優農作物地方品種及野生近緣種質資源進行了詳細的普查與征集。2020年10月14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劉旭院士帶領的農業農村部調研組到靖遠縣調研種質資源普查和征集工作,調研組深入烏蘭鎮營防村和糜灘鎮獨石村,了解了當地特有的果樹和糧食種質資源,并對靖遠縣第三次種質資源普查和征集工作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調研組指出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工作要在加快摸清家底和種質資源發展變化趨勢的基礎上,開展搶救性收集保護,發掘一批優異創新資源,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深挖收集資源的優、特、稀、利用價值等佐證資料,對符合條件的資源應收盡收,更進一步開展資源保護利用工作,為如期高效完成工作任務提供堅實的基礎。在各相關部門協作配合和業務人員的不懈努力下,普查任務已全部完成,達到了既定的工作目標。
3.1? ?普查工作取得的成效
通過發放群眾告知書、組織百姓講堂、現場培訓會、建立微信咨詢群等宣傳培訓手段,以及查閱有關資料、走訪部分干部群眾、組織種業前輩研討座談等方式,對全縣農作物種質資源進行了詳細的摸排登記。已基本查清全縣糧食、經濟、蔬菜、果樹、牧草等栽培作物古老地方品種的分布范圍、主要特性以及農民認知等基本情況,并對各類作物的種植歷史、栽培制度、品種更替、社會經濟和環境變化、種質資源的種類、分布、多樣性及其消長狀況等基本信息進行了整理,分析了當地氣候、環境、人口、文化及社會經濟發展對農作物種質資源變化的影響,初步掌握了全縣農作物種質資源的演變規律及其發展趨勢。經過進一步核實修正數據,目前已完成了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普查表填寫,并已錄入上報。
3.2? ?種質資源征集取得的成效
在開展好普查工作的同時,技術人員深入鄉村、集市,著重對自然生態保護區、沿河流域、林草交匯區的種質資源進行實地調查與走訪,其次是根據民間提供的線索對地處偏遠的落后地區進行地毯式排查搜集工作。截止2021年12月底,共征集到種質資源48份,涉及全縣的12個鄉鎮20個村社。其中,2020年征集到各種農作物種質資源24份(糧食作物3份、瓜果蔬菜12份、古老與特有的本地果樹品種9份),2021年征集到24份(糧食作物9份、瓜果蔬菜6份、古老與特有的本地果樹品種3份、其他作物6份)。對征集到的種質資源,已采集到樣品種子32份,其余樣品種子(薯)或枝條等繁殖體須待保存條件成熟時采集。種質資源征集表現已錄入系統,待審核修正,另有部分種質資源待完善基本信息。采集的樣品已集中送交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進行鑒定, 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現已接收28份種質資源待鑒。
3.3? ?地方優勢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面取得的成效
靖遠縣現已開展保護與利用的地方特色優勢農作物品種為紅苕馬鈴薯、靖遠燈籠辣子。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靖遠縣農業農村局派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指導與培訓,開展脫毒和提純復壯工作。預計2021年年底,紅苕馬鈴薯組培擴繁原原種10萬粒,提純復壯一批靖遠燈籠辣子種質,并做好紅苕馬鈴薯、靖遠燈籠辣子搶救與保留的資源儲備工作,為后續全縣農作物種質資源系統調查與搶救工作積累經驗。
4? ?靖遠縣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行動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如何更進一步甄別并防止各行政區域間重復采集品種,是提高種質資源普查和征集工作效率的有力保障;二是面臨只知道歷史過程中曾有的農作物品種名稱,但目前卻無種可采的窘境,比如大紅斑水稻、佳木斯辣子、反修瓜等種質資源;三是在普查與征集行動中對農作物的照片和標簽拍攝、標識不規范,基礎信息收集不太全面。
5? ?對策建議
全縣各部門各鄉鎮要從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對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快種質資源收集保存進程,強化優質資源的鑒定發掘與利用。組建高素質人才隊伍,建立高效種質資源管理體系;加強組織領導與統籌協調,規范項目經費使用管理,完善種質資源交流與共享體系,加強宣傳引導,推進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再上新臺階。
5.1? ?建立和完善作物種質資源安全保存體系
繼續配合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開展系統調查和搶救性收集工作,創建種質資源長期庫、復份庫、中期庫、種質圃、原生境保護點相配套的種質資源保存體系,并建立確保入庫(圃)種質遺傳完整性的性的綜合技術體系[7 ]。目前,要結合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庫的建設,逐步建立起以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為主導的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和管理平臺,為甘肅省乃至全國的作物科學和遺傳育種提供一定的物質基礎。
5.2? ?發揮特色種質資源的區位優勢, 推動優勢產業發展
要依托靖遠“黃河之城”獨特的區位優勢,在各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利用當地豐富的特色種質資源條件,如梨樹、果樹種質資源、紅苕馬鈴薯、靖遠燈籠辣子和紅皮蔥等,打造沿黃優勢特色產業帶,推動全縣蔬菜、枸杞、旱砂西瓜、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5.3? ?多渠道爭取資金支持, 籌建黃河上游蔬菜瓜果種質資源圃
結合《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 — 2030 年)》設定的“加強農作物種質的收集保存”任務,積極參與“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多渠道爭取科研經費,獲取穩定的專項資金支持[8 ],確保種質資源研究工作的長效開展,結合“隴原蔬菜之鄉”“枸杞之鄉”“大棗之鄉”“籽瓜之鄉” “中國文冠果之鄉”等美譽,著手籌建黃河上游蔬菜瓜果種質資源圃,爭取地方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經費支持。
5.4? ?加強合作, 強化扶持, 促進種質資源保護工作
強化政府主體責任,加強與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和甘肅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進行種質資源基礎性、公益性保護利用研究的合作力度。對縣上的保種企事業單位予以重點扶持,增強其對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能力。鼓勵全社會主體參與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工作。
5.5? ?加大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力度,確保普查工作有序開展
各責任部門要進一步加大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力度,積極深入鄉村、集市,著重對自然生態保護區、沿河流域、林草交匯區的種質資源進行實地調查走訪,完善種質資源普查信息,把靖遠縣的優質、珍稀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完好地保存下來。緊扣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及系統調查總體方案工作重點內容,進一步做好種質資源資料的整理匯編,按照時間節點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確保普查工作扎實有序推進[9 ]。
參考文獻:
[1] 楊? ?欣,朱? ?銀,狄佳春,等.? 江蘇農業種質資源平臺運行管理信息系統建設[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21,22(2):309-316.
[2] 孫興蓮,楊? ?欣,丁思惠,等.? 江蘇省農業種質資源數據服務平臺的設計與構建[J].? 江蘇農業科學,2021,
49(13):192-197.
[3] 董玉琛.? 作物種質資源學科的發展和展望[J].? 中國工程科學,2001,3(1):1-5.
[4] 曹永生,方? ?溈.? 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平臺的建立和應用[J].? 生物多樣性,2010,18(5):455-456.
[5] 楊? ?欣,顏? ?偉,朱? ?銀,等.? 江蘇省農業種質資源平臺庫(圃)管理機制研究[J].? 農業科技管理,2017,
36(3):41-44.
[6] 劉? ?旭,黎? ?裕,王述民,等.? 作物種質資源學:2008—2009 農業科學學科發展報告(基礎農學)[M].?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7] 劉? ?旭,李立會,黎? ?裕,等.? 作物種質資源研究回顧與發展趨勢[J].? 農學學報,2018,8(1):1-6.
[8] 耿? ?亭,余雙雙,劉明娜.? 中國農業科學院廊坊科研中試基地科普工作的實踐與建議[J].? 甘肅農業科技,2021,52(11):90-95.
[9] 馬小東,趙維燕.? 農業農村部調研組來靖遠縣調研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工作開展情況[EB/OL].? (2021-10-16)[2021-12-20].?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MEM3R920552IAAB.html.
收稿日期:2022 - 01 - 12
基金項目:甘肅省農業農村廳“甘肅省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
作者簡介:李振謀(1972 — ),男,甘肅靖遠人,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蔬菜栽培及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聯系電話:(0)13830059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