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軍工科研事業單位轉企的過程中,由于采用企業會計準則會造成一些財務風險,將影響軍工科研事業單位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文章根據當前軍工科研單位實際情況,以實際工作中發現的問題為切入點,從中梳理此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了有效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體制改革 財務會計 問題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4-085-02
一、轉企后軍工科研事業單位財務會計政策的主要變化
(一)更加關注經濟業務實質
軍工科研事業單位的技術科研、產品銷售、其他業務、其他經營和其他收入采用權責發生制,即不論應從本期收入中獲得補償的費用是否支付與否,都需要當作本期費用處理;財政補助、上級補助和附屬單位上繳收入則采用收付實現制。當單位轉制為企業后,其需要與其他企業一樣,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由此可知,實行新的會計準則后,軍工科研單位更加重視自身企業的經濟業務實質內容[1]。
(二)收入成本確認要求更高
《軍工科研事業單位財務制度》已明確,當年度結算價款不能明確時,其原則上按照科研收入與費用支出比值,執行當年科研收入涵蓋了扣除財政補助收入應當沖減部分的年度科研成本費用與上年度計劃科研收益后結轉部分。在不進行完工結算的情況下,即使科研收入的確認是按照賬面科研成本加預提收益進行確認,當科研收入大于撥款時,產生撥入科研費赤字,形成潛虧或潛虧風險,這些都不會降低當年軍工科研事業單位的利潤額。軍工科研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模式,收入成本確認方式較為簡單,科研項目的實際盈虧在完工結算后方能準確反映。體制改變后,按照新收入準則要求,應當以合同的收入為確認計量模型的核心,明確各項合同分別采用時段履約或時點履約確認收入,采用時段履約方式的還應明確完工進度和項目全周期預算。在企業會計核算模式下,利潤額的大小與合同全周期預算及履約進度緊密相關,且在研制過程中形成的事實虧損,需在當期及時確認損失,以確保更真實、準確和及時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
(三)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更高
《軍工科研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的計價原則基本都使用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只有在盤盈固定資產時才會使用。這就不能完全體現其中謹慎性原則的要求。特別在原有的制度中,不可以對資產進行減值測試,然后進行計提減值準備,可能會造成軍工科研事業單位資產價值被高估,進而造成單位的利潤虛高。單位改制后,使用《企業會計準則》,引進謹慎性原則,包括了一些新的屬性,如公允價值、可變現凈值和現值等,要求在后續計量中應于期末判斷相關會計科目是否存在減值跡象,能夠更加真實、明晰地反映單位的財務情況[2]。另外,相比體制改革前,轉企后房屋、機器設備、電子設備和辦公設備等折舊及攤銷方式更為靈活。資金運作更講求效益最大化,使得結余資金的使用更為靈活,除限定用途的財政資金以外,其余資金無需分割,可統一調配。
二、軍工科研事業單位轉企后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
(一)合同管理基礎薄弱
單位改制后,新收入準則主要依靠生產經營合同進行收入的計量和確認,合同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是確認的關鍵,且可以確定單項的履約義務。但是對于多數軍工科研事業單位來說,合同多為制式合同,缺乏相應的風險防范條款且規范性、完整性與企業市場化運作的要求差距巨大。此外,科研任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致使其任務急和合同簽訂滯后是常態,極端情況是科研任務已經完成而合同的簽訂流程仍然沒有實質性的進展。除此之外,由于合同雙方的合作關系通常密切,使得權利義務的相關條款較為籠統,一旦出現特殊情況很可能導致合同無法執行,根據現有合同條款往往無法采用階段性履約方式,對合同簽訂和執行的監督不到位,會對單位的收入、成本確認產生較大影響。
(二)項目管理機制不健全
新收入準則以合同為主線,注重經濟業務實質。若采用時段履約確認收入成本利潤,要求合同履約進度、成本預算和合同所涉及的生產成本花銷等相關資料,必須完整且進行及時的更新,這是軍工科研事業單位合同管理暫時不能達到的。目前,軍工科研事業單位對于合同的關注點在于合同的應付賬款部分,由于經營壓力較小,忽略了合同收款,對于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記錄不全面。生產和合同管理分別進行管理,對合同的整合和梳理程度不足,未進行項目的全過程管理,項目管理機制以及配套制度體系不健全,缺乏對項目全過程的監控,可能導致無法采用時段履約方式,會對收入成本確認產生較大影響。
(三)財務人員專業能力面臨多重挑戰
單位改制后,收入確認每個環節都需要財務人員利用其職業素養進行準確的判斷,識別單項履約義務、確定交易價格、評估合同履約進度亦或是判斷收入確認時點。在此過程中,對財務人員專業能力的挑戰,不僅局限于會計制度轉換,還有對其科研業務的了解程度和對相關的法律支撐政策的熟悉度[3]。體制轉變后,財務管理的日常工作需要結合實際業務和其行業的特定的財務規范,專業技能也需要極大的提高。
(四)稅收規定尚待完善
軍工科研事業單位轉企會出現許多稅收方面的問題。例如,單位的用地性質,部分單位在基礎設施的建設過程中預留了部分國撥土地,因為單位性質的轉變,涉及到高額增值稅的補繳。另外,軍工科研事業單位的部分高新產品可以享受國家的減稅、免稅政策,需要進一步明確這些方面的稅收規定,以便財務人員執行。
三、軍工科研事業單位轉企應采取的對策
(一)梳理和完善財務會計制度,構建企業財務管理體系
軍工科研事業單位在轉企后,需要在第一時間結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充分了解二者會計核算和稅收政策之間的差異,從思想和意識上進行轉變,制定符合其實際情況的財務管理制度。這些制度不僅需要包含企業的成本核算、經費報銷還需要對貨幣資金、應收賬款進行嚴格的規定,甚至對會計崗位職責進行要求。同時需要及時在企業中宣貫新的財務管理制度,幫助企業全員轉換思想,讓新的財務會計制度落到實處。
(二)建立部門間的聯動機制,梳理完善合同管理流程
成立企業級的合同制定小組,加強單位內部財務、法務和業務等部門間的協調與合作,財務管理部門準確理解新收入準則對相關企業合同的要求。起草合同的制定規則,根據不同合同的性質,制定標準的合同條款要素。特別是對于原有制式合同中與新收入準則不符的條款,應立即改正。對于過渡期存量合同,應逐份梳理、盤點,對明確不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合同必須進行整改,以降低收入確認風險。完善新增合同內控機制,確保需經過合同制定小組審查后方可簽署;建立合同全周期數據庫,利用大數據、區塊鏈技術辨別合同的真偽,完善合同管理體系。
(三)加強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搭建信息共享平臺
建立健全科研生產進度與合同履約進度的匹配機制,為收入成本的確認提供可靠的保障;建立項目全周期管理機制,及時制定項目全周期策劃,并針對執行偏差立即變更預算;打通科研生產管理、合同管理和財務管理企業級信息系統間的數據壁壘,搭建企業級項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共享平臺,為收入的確認提供多渠道的信息數據來源,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及時性。
(四)注重財會隊伍建設,加強業財融合
新收入準則的應用對原軍工科研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財務人員在打破原有核算知識體系,重新建立企業會計核算架構。在此基礎上深入了解企業的科研任務,掌握相關業務流程的詳細情況,不僅學懂弄通財務知識,還要將知識領域拓展到業務端,準確理解合同中的履約義務。除此之外,還需做好企業財務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工作,提供財務會計信息和報告為企業決策所用[4]。特別要推進會計準則、相關業務知識的培訓,為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人員架起溝通交流的橋梁,促進生產經營管理和財務的深度融合,提升企業整體會計核算水平,促進財務信息質量水平的改進。
四、結語
綜上所述,軍工科研事業單位作為我國重要軍工科研力量,其未來的轉型是不可阻擋的。在軍工科研事業單位轉企的過程中,會遇到合同管理基礎薄弱、項目管理機制不健全、稅收規定尚待完善以及財務人員專業能力面臨多重挑戰等問題。這些問題短期內會對轉型后的軍工企業帶來一定程度影響,但是,我們堅定地相信通過重構財務管理體系,加強對項目和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注重財會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能夠很大程度改善上述問題。我們通過采用針對性的解決辦法,一定能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從實際行動上助力軍工科研事業單位的轉型。
參考文獻:
[1] 趙亮,李贊,張京晨.軍工事業單位轉企對財務的影響及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28):91
[2] 侯麗娟.試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對財務工作的影響與應對[J].經濟管理文摘,2021(13):145-146.
[3] 張雪菁.新收入準則下科研事業單位轉企對收入確認的影響和應對[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20):122-123.
[4] 邵華.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后財務管理的改進措施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13):128+135.
(作者單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遙感衛星總體部 北京 100094)
[作者簡介:楊青,碩士研究生,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與會計。]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