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要:根據新《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其明確了三個重要的教學方法,其分別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對于合作學習來說,又可以稱作為小組學習,它是一個比個體學習更受歡迎,且效果最理想的一個教學策略,在七十年代中期開始于歐美國家興起,它比較看重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與團隊精神,接下來我們以高中語文課堂為切入點,探討同伴合作教學模式下創建積極課堂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同伴合作;積極課堂;策略
引言:
當前,隨著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廣泛落實,加強傳統應試教育體制改革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大部分學校開始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習能力增強等方面的問題。同伴合作學習模式已經開始大范圍推廣,且獲得了不菲的成效,這對于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團結意識等帶來很大的幫助。從本質上來看,這屬于一種創新教學手段,它遵循核心素養的基本原則,如果站在學生個人層面進行分析,它強調學生的自主發展、積極合作、創新應用;如果能夠落實到學科層面的話,則需要利用三維目標,積極加強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當然,同伴合作教學模式的應用也是需要講究技巧的,接下來,我們對其具體探討,希望能夠為促進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帶來幫助與引導。
一、同伴合作教學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同伴合作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師生與生生之間的深入交流與溝通來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應用能力,并讓學生逐步認識到團結合作的價值與意義。不過在實際應用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現狀并非是理想的,接下來我們對其具體現狀展開探討。
(一)傳統教學觀念影響深刻
一些高中語文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比較重,往往習慣運用落后、陳舊的教學觀念,尤其是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已經被根深蒂固地廣泛應用,無法盡快扭轉教學觀念,接受全新的教學思想,從而造成同伴合作教學成效不理想,無法全面推進及應用。
(二)具有嚴重的形式化問題
一些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一般會通過小組教學的手段進行教學,不過因為一些約束性因素的限制,造成小組學習效果不理想,存在嚴重的形式化問題[1]。對于小組成員來說,人員分配不合理是很常見的一個常見的問題,大部分教師會按照座位排序等方式對學生分組,造成小組成員的分配不均等,無法滿足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使學生的學習存在走形式等問題,乃至還有一些學生會通過小組討論的時間去做其它不相干的事情,導致教學效率不斷下滑,甚至會對課堂秩序造成破壞。
(三)學生的參與熱情不高
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同伴合作教學模式還存在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導致自信心不足,再加上平時不注重獨立探索,完全放任自流,則會使學生成為一個游離在課堂之外的被動的聽眾,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熱情不斷下滑。
二、借力同伴合作,催生積極課堂的具體策略
(一)尊重學生差異,科學分工與分組
每一個小組組員的搭配,一般需要遵循的是“異組同質、同組異質”等原則實施分組,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個體特征、興趣喜好、學科互補等情況進行綜合考慮,然后進行異質編組。另外,對于“同組異質”而言,能夠幫學生之間進行互相促進、共同進步;對于“異組同質”來說,能夠逐步增強組間的競爭意識,確保其評價模式更加公平與科學。例如:靈活多變的小組座位。關于學生的座位調整來說,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說,其不但通過座位的變化來看出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度,而且在目前教學活動中,還需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互補需求,探索各類學生互助模式的優缺點。
另外也需要對小組組員的學習情況進行分工,一般來說,需要對組員安排不同的職務,例如:組長、記分員、匯報員等,需要通過輪換制等進行調整[2]。唯有分工清晰,方可進一步落實學習任務,避免小組長出現一言堂等問題,也能夠有效地避免學生學習無序、松散等問題,方可讓小組合作活動能夠順利地開展小組。
(二)加強教學理念更新,增強合作素質
若要獲得較強的高中語文課堂中的同伴互助效果,一方面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不斷優化合作學習機制,促使其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同時還需要科學、清晰地設置不同環節的教學任務,提升合作效率,由此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并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還需要高質量地整合相關學習素材,清晰、具體地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看法與認識呢。所以,對于高中語文教師來說,一定要積極履行自身的教學職責,為學生預設更多的合作討論時間,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更深刻地感受到溝通、交流的意義與價值,由此來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幫助學生順利地解決相關問題。
(三)設置清晰的學習目標,明確課堂教學重難點
站在長遠的角度來看,同伴合作學習屬于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與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不一樣,能夠體現出較強的創新意識,這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有很大幫助的。對此,當教師為學生總結課堂重難點的過程中,務必要為學生預設深入互動與交流的時間,由此來加強學生的記憶力與理解力,促使學生在后期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更深刻的印象。例如,在 設置課堂討論主題的時候,教師需要選擇一些與日常生活相貼近的內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學習時機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合理應用小組合作學習實踐,確保每一位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如果學生的意見不一致或存在交流障礙的話,那么需要為他們預留一些時間,讓他們共同努力去解決內部問題,由此能夠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真正地掌握課堂教學的重難點,促使課堂效率不斷提升。
三、結束語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同伴合作模式代表著一種教學理念的創新與升華,這是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表現,能夠為增強課堂教學質量帶來極大的幫助。一定要積極地發揮指導與組織等作用,對學生的同伴合作學習情況進行巡查,然后通過不同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并總結出科學、有效的合作策略,由此能夠引導各個層次的學生全面發展,真正地位滲透核心素質理念做鋪墊,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擁有自信,并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徐靜. “同伴互助合作”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 讀與寫(上,下旬), 2019, 016(005):16.
[2]朱娜. 借力想象,激活高中語文課堂[J]. 中學課程資源, 20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