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豐旭 江麗萍 姜潤豐 任玉晶 宮宸



摘要:本研究通過太極拳運動探究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創新模式。選取50名在校大學生,采用問卷調查法和實驗法檢驗了太極拳運動在大學生身心健康中的調節作用。同時運用SPSS26.0對實驗數據進行了因子分析、描述統計、配對樣本T檢驗,并得出以下結論:經過8周太極拳運動的參與,被試者在身心健康中都有部分顯著性的差異,尤其是在BMI與情緒控制因子中的效果更為顯著。通過本研究證明了太極拳運動對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身心健康;太極拳
1前言
近年來,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問題逐漸成為諸多學者關注的焦點,而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于心理韌性(Resilience)。美國心理學會援助中心(APA Help Center,2000)將心理韌性的定義為“個體面對逆境、創傷、威脅或其他生活重大壓力時良好適應的過程[1],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改善青少年機體功能,提升青少年在社會發展中的抗壓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有效地促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展[2],還能對青少年心理健康起到積極的作用。
因此,本研究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太極拳與運動心理學相關手段的結合,探究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全新模式。
2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選取50名在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實驗前告知參與者相關實驗要求并填寫知情同意書。同時實驗對象符合實驗要求,無運動功能性障礙與相關疾病,自愿參加。具體如表2.1。
2.2 研究方法
2.2.1問卷調查法
運用胡月琴,甘怡群編制的《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該量表共 27個題項 , 分為個人力和支持力兩個因子, 其中前者包含目標 專注 、情緒控制和積極認知 3個因子,后者包含家庭支持和人際協助2個因子[3]。
2.2.2實驗法
本研究的實驗周期為8周,以24式簡化太極拳為主要手段,實驗前先對實驗對象進行了身體指標的測量,在了解基本情況后依次進行了熱身、24式簡化太極拳成套動作練習,以及心理放松訓練。
2.2.3 數據處理
本研究運用SPSS26.0 統計軟件對實驗前后的數據進行分析,采用描述統計、配對樣本t檢驗,對實驗前后的數據進行檢驗分析,所有顯著性均為P<0.05。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太極拳運動前后身體指標的分析
通過研究發現,參與太極拳運動后體重、腰圍、臀圍、WHR、收縮壓、舒張壓、心率等都有著小幅度的下降或升高,但從統計學意義上看實驗前后并不存在顯著差異。實驗前后在BMI(t=2.292, p=0.026)方面存在顯著性的差異。
在本研究中不難發現雖然實驗周期并不長,但太極拳與其他運動較為相似,參與一段時間的鍛煉后,在BMI方面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4]。
3.2太極拳運動前后在心理韌性上的差異分析
通過對實驗前后的數據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得出以下結果:
太極拳運動參與前后,目標專注(t=1.07, p=0.29)、人際協助(t=-1.691, p=0.097)、家庭支持(t=-1.066, p=0.292)上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在情緒控制(t=-2.0,p=0.042)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本研究發現實驗對象的目標專注因子在實驗前與實驗后有著小幅度的下降但無顯著性差異;人際協助、家庭支持兩個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無顯著性差異;其中情緒控制因子在實驗前與實驗后有著顯著的差異。由此可以看出,太極拳在情緒控制上有著較為明顯的效果。因為,太極拳相比其他運動更講究,氣定神閑,動靜結合,收放自如,同時相比其他節奏很快的運動項目更容易讓人們靜下心來控制情緒,因此,太極拳在情緒控制上的變化也與前人的研究不謀而合[5]。
4結論與建議
結論:
通過本研究可以了解到,在參與太極拳運動后無論是從身體指標還是心理指標都有不同程度得變化,尤其是在BMI指數和心理韌性中情緒控制方面有著良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本研究對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上有著一定的積極作。同時也證實了一個人的健康與情緒有著直接的關系,當人們在經歷生活中的消極事情時,能夠通過科學的方法控制好情緒是本研究的意義所在。
建議: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提出以下建議:一是提倡大學生學會體育運動尤其是太極拳這種可以靜心的運動緩解負面情緒。有了不舒服的感覺時,要敢于面對,去選擇適合自己并能有效緩解情緒的方法改善生活狀態;二是對于身體的自我認識,及時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改善計劃是當代大學生需要重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Newman,R. APAs Resilience Initiative[J].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Practice,2005,30(3):227-229
[2]張梅.體育鍛煉對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及人際關系的影響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0(05):88-94.DOI:10.15877/j.cnki.nsic.2016.05.016.
[3]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的編制和效度驗證[J].心理學報,2008(08):902-912.
[4]覃紹兵,劉子揚. 太極拳對高校學生身心健康的促進作用與策略研究[C]//2021年全國武術教育與健康大會暨民族傳統體育進校園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二).[出版者不詳],2021:307.DOI:10.26914/c.cnkihy.2021.043733.
[5]海柳娟. 大學生健身運動、心理韌性與幸福感關系研究[D].南昌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