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榮春
摘要:作業是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延伸和補充,對于鞏固學生所學到的數學知識,以及拓展學生知識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尤其在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應當著重于作業生活化設計,才能順應小學數學作業改革和創新步伐。在有層次、有趣味性、有梯度的數學作業中,實現減負增效的教育目的,并以此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從而進一步優化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教師應當志在必行,呈現出多元復合的生活化作業。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作業;生活化設計;策略
引言:
小學數學作業作為課堂學習延伸和鞏固的重要手段,不僅能夠拓寬學生學習的途徑,還能增加學生知識面,以此對學生認知結構和學習思維有一定的重要價值。根據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充分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確定小學數學作業生活化設計的普遍適用性,是訓練學生數學實際運用能力,以提高數學課堂實效性的關鍵內容。所以,圍繞數學課程的重點知識點開展作業生活化設計,應當引起教師的高度關注,也需要教師深入生活化作業設計中豐富作業內容,這樣才能更加符合學生學習成長與發展的規律,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共同提高。
一、捕捉生活素材,體會數學魅力
小學數學作業生活化設計,是課堂教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之間相通的橋梁,把課本中的有關知識點整合在日常生活的原型中,以及在數學知識中捕捉生活元素,都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讀,才能從生活化作業中引領學生理性思索數學知識,進而體會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學數學生活化的作業設計中捕捉生活素材,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方法的使用價值,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生活化形成深層次的理解。不僅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依據,而且也是提高學生數學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1]。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可以將數學作業設計成實際購物的場景,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完成數學作業。通過捕捉生活素材設計數學作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也可以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比如購物的生活化作業設計:根據預算為100元,在家長陪同下去超市采購物品,需要購買一定的學習用品:五本筆記本和四本練習冊(筆記本單價為3元;練習冊單價為5元)。通過捕捉生活素材設計數學作業,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進行思考,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
二、探索生活問題,激發學習興趣
為了讓學生從生活中探索生活問題,需要圍繞生活化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才能在學生發現數學問題時,對日常生活中實際的數學問題加以反思和處理。所以教師在設計生活化數學作業中,以實際應用和生活化問題回歸的態度設計數學作業,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因此根據學生學習特征,設計生活化問題形式的數學作業,既需要教師深入生活實際中探索生活問題,將其轉化為學生熟悉的生活化場景,也需要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體驗到數學學習的魅力。
例如,老師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因數與倍數》時,當學生學習這一節課的基本數學知識與內容之后,老師即可給學生布置新穎好玩的數學作業,把學生所掌握的實際情況和生活問題加以聯系,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把學習到的基本數學知識運用出來。比如,老師布置這樣的數學作業:“電話號碼編譯”。主要是將電話號碼設計成一道競猜題,通過將電話號碼中缺少的數字計算出來,就可以利用這一節課所學到的數學知識進行延伸,把有趣的生活化問題帶入,學生可以根據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處理生活化的問題,有助于學生在趣味性的生活問題中展現學習能力,也將充分活躍學生數學思維,進一步使學生學習感受更加深刻。
三、回歸生活學習空間,運用數學解決問題
數學學習與應用應當做到深刻的理解和實踐,才能逐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也是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為此在數學知識應用途徑不斷擴大,促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作用和價值,需要教師引領學生回歸生活學習空間中,學會并掌握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得學生回歸生活學習空間,激發學生學習思維,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實踐者,思考思維也將進一步升華[2]。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在生活學習空間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實際生活中常用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進行面積測定與運算。通過學生回歸生活學習空間實踐運用數學知識,既能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能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另外,教師還需要將作業焦點聚焦于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通過學生將解決問題的整體思路進行記錄,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進而充分掌握數學知識實踐的方式和技巧。
結束語:
總之,在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通過精心設計與布置生活化作業,以及對生活化作業進行完善與創新等措施,都需要緊緊圍繞著減少小學生作業負擔為核心,全面發掘生活化作業的教育功能,以此讓學生在生活化作業中更加愉悅的學習和鞏固。
參考文獻:
[1]吳丹慧.”雙減”政策下例談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的關聯策略[J].好日子,2021(35):1.
[2]楊恩利.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生活化策略研究[J].中國高新區,2018,000(0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