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是時代的需要,教師必須努力向四十分鐘要效益,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同時要與學生換位思考,真正達到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的目標。
關鍵詞:學業負擔;減負策略研究
1999年11月10日國家教委《關于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意見》、江澤民同志《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和人民日報發表的《全社會都關心支持教育事業》的評論文章,使學生“減負”工作成為中小學生刻不容緩要抓好的一件大事。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
“雙減”政策指出,要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8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專門通知,擬對各省“雙減”工作落實進度每半月通報一次。基于以上背景,筆者就減輕學生的過重課業負擔的策略作出研究,認為抓好以下三點是切實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的重要途徑。
一、向四十分鐘要效益,是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的主要途徑
1、打造一支具有高水平的教育教學知識的教師隊伍,向四十分鐘要效益
當前小學課堂教學中補課、拖課現象屢有發生,直接造成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源于教師自身專業素質不強,知識老化嚴重,接受新信息能力弱,學習新知識意識差,導致課堂教學時間利用率低下,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學生學習興趣喪失,厭學情緒嚴重。
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不斷進行知識積累,只有具有廣泛的知識,才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堅強后盾。學校也要為教師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不斷地創造機會讓教師進行學術進修和學術交流,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中青年教師,為切實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設計高質量的教案,向四十分鐘要效益
認真備課,設計一份有效的教案,是教師的一項常規工作,它體現了教師的工作素養和工作責任感。一份教案,就是課堂教學實施的藍圖,猶如指揮員打仗時的作戰方案,它是完成課堂教學的前提和保證。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在切實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的時代要求下,強化備課工作,設計高質量的教案顯得尤為重要。備課是“自重”,備好了課就是教師在尊重自己的人格,塑造自己的形象,珍惜自己的勞動,譜寫踏實的人生;備課是“自修”,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除了學習專業理論以外,很大程度就是在備課這一環節中獲得的。如果一位教師長期潛心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堅持備好每一節課,他必然會成為教學專家;備課是“治學”,教師要成為研究型教師、學者型教師,就要在備課中善于發現,善于研究,善于創新。一次成功的備課要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和學法以及備訓練設計;一次成功的備課,要確定好課型,設計好問題,安排好訓練,錘煉好語言;一次成功的備課,要突出重點,分散難點,辨析疑點,抓住要點。只有這樣通過精心備課設計出的教案,才能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指揮藍圖。
二、杜絕題海戰術,提高學生能力,是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的主要方法
1、重思維培養,輕題海戰術
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規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在制定一節課的教學計劃時,不僅要明確知識方面的教學要求,而且要明確在培養思維能力上側重哪些方面,達到什么要求,并且力求在課堂教學中有所體現。教師要努力把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貫穿教學始終,研究各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緊密結合知識內容,提出適當的發展思維能力的要求。只有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培養出學生勤思善想、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等良好習慣,才能真正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
2、重能力考查,輕頻繁考試
新課程實施中,學校和教師要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并關注學生學習的感情、態度,充分利用各種方法,考查學生收集、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考查學生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考查學生是否初步具有適應終生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努力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的各種素養,真正造就出適應現代化需要的合格人才。
然而,放眼現在眾多的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不惜巧立名目,頻繁考試,原本被要求取消的期中考試,現在被很多學校換了個稱號,實質一點沒變,還另外創造性地開發了“月考”、“周考”等。學生每次考試都很緊張,精神高度集中,心理承受壓力很大,每次考完都會顯得身心疲憊,考的次數多了,學生腦力、體力都有些透支,答題質量必然要打折扣,而且每次考試之后的排榜,分數、名次的變化,都在刺激老師、學生和家長脆弱的神經。學生的注意不再是學習,而是分數,但我們都知道,幾分之差,幾個名次的變化根本不能說明什么問題。單純的分數也并不能代表學生實際能力。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孩子的能力而不是分數。對老師來說,頻繁的考試,無休止的批卷,無形之中加重了老師的工作負擔,老師整天監考批卷,疲于奔命,根本沒有時間去認真備課,上課。教學質量很難保證,而且考試講評試卷占用了大量上課時間,教學進度必然要受到一定影響,于是乎開始加班加點,違規上課,實際上也無形當中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頻繁考試害處多多,多考無益。
三、走下講臺當學生,親自體驗,是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的重要舉措
學生累不累,課業負擔重不重,教師只有親自體驗了才知道。也許老師5分鐘做完的題目,孩子要用15分鐘,如果不是換位體驗,許多成年人是體會不到孩子的辛苦的。體驗的意義就是在于讓老師“蹲下來”理解孩子,而通過實際體驗,老師對于學生的學業負擔狀況有了切身體驗,今后就會根據不同孩子的情況,定做適合每個孩子能力和知識水平的個性化作業,從而起到真正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目的。
眾所周知,學生學業負擔的形成因素復雜,減負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事業。這項事業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各方配合。只有當我們準確認識減負的意義,端正從事這項事業的心態,落實具體的措施,我們才能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
作者簡介:王琴(1966.06-),女,漢,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