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峰
本節課內容是高一信息技術必修模塊的一個重要環節,尤其是在今天網絡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一個主要渠道,本節課的學習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及走向社會后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在本節課中學生必須掌握網絡信息檢索的方法,能夠利用網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關注使用網絡過程中的合法性,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
背景:本節課在以前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到了信息與信息技術有關的知識內容,而且對于計算機也能夠較為熟練操作,對計算機操作及網絡學習感興趣。
教學課題:2.2 獲取網絡信息的策略與技巧
(一)內容介紹
目前,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上已經掌握了信息和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內容,而且在社會生活中學生也經常會接觸到網絡環境,正確引導學生掌握獲取網絡信息的策略與技巧是很有必要的;從實際操作上來看,學生對于計算機的認識逐漸加深,操作也越來越熟練,通過實踐操作來引導學生學習本節課內容,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揮學生的潛能,還可以熏陶學生的法律觀念。基于這一思路,本節采用“情境引入——練習實踐——總結歸納——再次鞏固”這一線索組織內容,具體如下:
情境引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究竟出自哪里呢?
學生看到貝多芬的圖片哈哈大笑。
(二)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1、認識網絡信息的特點。
2、認識搜索引擎、掌握搜索的方法和技巧。
過程與方法:1、通過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實踐使學生了解認識網絡信息的特點。
2、通過競賽的模式調動學生積極性,設置了個人賽獎狀和小組賽獎狀調動學生的榮譽感。
3、通過實踐完成任務,總結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與技巧。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從網絡獲取信息的方法與策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共同配合完成任務的能力,鍛煉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能夠對網絡有正確的認識,增強學生思考分析能力,陶冶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
(三)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搜索引擎的分類查找、關鍵詞查找的方法。
教學難點:關鍵詞查找的技巧。
教學方法:采用分組任務驅動法、總結交流及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法。
課前準備:組織學生有序進入計算機教室,按座位表坐好,并引導學生開機進入操作系統。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貝多芬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學生哈哈大笑。
競賽任務產生,評選本班的搜索之王。
二、新課學習
1、網絡信息的檢索方法
個人賽:
比賽一: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查找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究竟出自哪里呢?
比賽二:張磊的爸爸去北京出差,查詢12月20日汾陽到北京的火車(時間、票價等)。
比賽三:張磊看到朋友玩英雄聯盟,他也想玩,幫他找找下載地址。
比賽四:張磊無意聽到毛澤東的《念奴嬌昆侖》,想找到全文進行賞析,你能幫他找到嗎?
比賽五:張磊快過生日了,準備購買一部華為手機,價格在2000元左右,你能幫他在網上購買嗎?
本題兩種引擎結合使用!
評選出個人賽獲獎學生。
2、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1)提煉關鍵詞
例1:某三年級小學生,想查一些關于時間的名人名言,他的關鍵詞是“小學三年級關于時間的名人名言”。這個關鍵詞是否合適?
【分析】:這個關鍵詞很完整的體現了搜索者的搜索意圖,但效果并不好。“小學三年級”、“關于”和“的”都是不必要的詞,會對搜索結果產生干擾;名言通常就是名人留下來的,在名言前加上名人,是一種不必要的重復。因此,最好的關鍵詞,應該是“時間名言”。
(2)組合關鍵詞
單一關鍵詞的搜索效果總是不太令人滿意,有時用多個關鍵詞組合來搜索可以找到更精確的結果。注意:使用組合關鍵詞搜索時,不同關鍵詞之間用一個空格隔開。
例2:如果想知道書頁中條形碼上方寫有的字母"ISBN"表示什么意思?我們該如何確定關鍵詞?
(3)附加邏輯命令
加號(+):減號(-):【網絡 –游戲】:將只包含有“網絡”這個詞而不包含“游戲”這個詞的網頁搜索出來。
【網絡 +游戲】:將同時包含有“網絡” 和“游戲”這兩個詞的網頁搜索出來。
(4)元詞
大多數搜索引擎都支持“元詞”功能,這樣就可以告訴搜索引擎你想要檢索的內容具有哪些明確的特征。
小組賽
比賽一:
這幾個字讀什么音?
鑫、靐、犇、猋、骉、淼、焱、轟
比賽二:
同學問小張:鵙——貝鳥鵙,貝的右邊加一個“鳥”字,怎么讀?小張該如何搜索?
比賽三:
暑假到了,小華想上網找一部金庸寫的小說《天龍八部》看看,并想下載該文檔,他該如何搜索才能更快更準確找到所需的信息?
比賽四:
英文諺語:Love me , love my dog 翻譯成中文是什么?
比賽五: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美譽,其中“沉魚”指( ),“落雁”指( ),“閉月”指( ),“羞花”指( )。
三、加強鞏固
通過布置課堂練習引導學生當堂完成來加強學生搜索、下載的技巧。題目可以根據情況自行選擇。
教學反思:本節課主要以學生練習實踐為主,結合學生交流總結,教師要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歸納、點撥。課堂內容較多,根據內容應分為2課時,教師需要根據自己學校課程安排課時及學生的情況合理安排進度,確保課程能緊密銜接,有張有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