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為大學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應正確認識自身的重要職責,積極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不斷強化大學生的接受心理,以便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本文從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各種心理障礙入手,深入探討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的相關措施,僅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障礙;對策
引言:
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通過思政教育工作者為大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念,接觸與吸納社會道德規范,并與自己的思想道德體系相融合。想要更好地進行思政教育工作,就要從大學生的心理活動入手,將強化他們的接受心理作為切入點,促使他們能夠主動參與到思政教育工作當中,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障礙的表現
1.1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某個人自身的觀念與其生活的外界環境出現矛盾時,自身所表現的一種反感的態度,這種狀態是違反常規的,并且隨著青少年的逐步成長,這一心理狀態在青少年的心理活動中時有發生。同時,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工作時,也經常會遇到這種心理狀態的大學生。逆反心理的具體表現是當其面對思政教育工作時出現抵觸的心理,抵觸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的教育者,不喜歡思想教育工作者進行的相關教學內容,并表現出反感的情緒。對教育工作者進行的教育工作表示厭惡,甚至會對其中的內容進行對抗。同時,還會對其思想教育的內容持否定的態度,拒絕接受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輕視思想教育工作者所宣揚的相關事跡,不在乎身邊同學的行為,保持自身的一種對抗的態度。表現出這一種心理態度的學生不在少數,現階段在進行思政教育工作時,都會有一小部分人群表現出明顯的不滿和對抗態度,拒絕接受思想教育工作者進行的思想教育工作。相關研究人員在對這些現象調查的結果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于思政教育類信息持排斥態度,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實施。
1.2 閉鎖心理
閉鎖心理是當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礙之一,這實質上是個體和外界保持隔離狀態的防御現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教育工作時,時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一些大學生由于自身有著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久久沒有進行妥善處理,最終導致其出現焦慮和沖突的情緒,逐漸形成較強的自保意識,拒絕接觸和回答進行思想教育的信息,排斥思想教育工作。在進行思政教育工作時,存在這類心理問題的大學生,通常會減少自身原本的認知,拒絕與思政教育工作者進行交流,不相信思政教育的相關內容,對于思政教育工作者組織的教育活動表現出不參與、不認可的態度。另外,存在這種心理障礙的學生在面對同學時,也會盡可能保持沉默,不會與同學交流自己的心理活動,不喜歡與學生進行交往,使自己保持孤立。這種心理狀況將會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不利于大學生融入班集體、融入社會,最終將會影響其社會適應性的提升。
1.3 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是某個人由于外界環境的影響,不顧及自身的感受,強迫自己的行為和決定與大多數人保持相同的現象。有這種心理障礙的大學生,通常是對自己的行為和決定缺少足夠的判斷,并且會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改變自身的心理認知,強迫自己與大多數人一致。一般情況下,有著這種心理障礙問題的學生都是受到相近年齡的人群的影響,比如同學以及朋友等。出現這種心理狀態的大學生,進行自我認知的能力普遍缺乏,不能深入學習思想教育活動的內容,極易因外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自身的認知和選擇,自身的決定和選擇受相近年齡段人群的影響較大。他人不去參加,自己也不去參加,他人干什么自己也決定干什么,缺乏自主意識。在這種心理狀態下,一旦周圍的一些人進行了一些違法或者不道德的事情,他們雖然知道這些事情不符合道德規范,甚至違反法律,然而還是會參與其中,這無疑給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增加了難度。
1.4 無所謂心理
無所謂心理也是阻礙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有著這種心理狀態的學生,通常對身邊的事物保持不在乎的心理。據相關研究顯示,有著相當一部分的大學生存在這種心理,這類學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時,通常會表現出精力渙散,對于思政教育工的內容持有不關心的態度。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在乎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也不在乎自己到底接受了多少思政教育知識,更不在乎自己的發展前景,他們最多會對一些教育活動感興趣,并不會關心自己在相關課程中所獲得的最終成果。當教育工作者對其學習成果進行贊揚時,也持有不在乎的態度,同樣的,當教育工作者對其出現的錯誤進行批評時,他們也不會在意,而是我行我素。這類大學生通常不會對思政教育工作持有排斥的心理,但是思政教育工作對于他們的提升效果微乎其微。實際上,他們并不認可思政教育工作對于自己的提升成果,也不認可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因此其參與程度無法得到提升。
2.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對策
2.1根據社會環境的不同,不斷完善思政教育工作的內容
現階段,社會的環境正在不斷進行變化,而大學生由于出生在不同的階層,導致其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因此他們在人生價值的取向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差異。當面臨這種情況時,思政教育工作者應在進行教育工作前,充分聽取大學生們感興趣的內容,并對自己的教學內容進行相應調整,使得自身的教育工作更容易被大學生們所接受,提高教學效果。另外,思政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要重視學生的心理變化,并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對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調整,盡可能提高教學內容的新穎程度,使得同學們在接受思政教育工作時,從被動的接受到主動的進行學習。此外,在進行思政教育時,教育工作者要盡可能地對學生的變化予以鼓勵,應以鼓勵為主、批評為輔,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爭取在豐富學生成就體驗的同時,也能滿足其心理需求,從而為強化其接受心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2.2不斷加強思政教育工作的環境建設,使得思想教育工作更易被接受
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盡可能創建良好的思政教育環境,由于目前較為復雜的社會環境,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極易受到社會上各類事件的影響,所以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盡可能準確的找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點,準確聯系教學內容與實際情況,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另外,學校也要不斷對校園進行精神文化建設,組織多樣的校園活動,鼓勵學生學習知識,樹立遠大的夢想。教師也應注重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鼓勵其積極學習,迎接未來的美好生活。除此之外,還要進行相應的家庭教育,家長也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以自身的實際行動來對兒女的價值觀取向進行影響,引導其遵守道德規范,積極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與此同時,家長也可以與孩子共同去加入具有教育意義的社會活動,瀏覽各地的山水景點,鼓勵孩子積極提出問題并給予正確的解答,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從而達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2.3 提高自身思想意識水平,以培養有夢想、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為己任
(1)努力學習相關思想教育知識,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
作為思政教育的工作者,應正確認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工作中盡可能提高自身的專業修養,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實現更好的教學成果。在進行教育工作時,要注重對學生人生觀念的引導,鼓勵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點和價值導向,培養其樹立堅定的信念。所以,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對自身修養和教學能力進行提升,時刻關注學生們的心理變化,真正發揮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作用。
(2)創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現階段,滿堂灌和說教形式是目前教育工作中常見的情況,這種形式存在著明顯缺點,不利于對學生教學質量的提升。為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新興的課堂形式,利用網上教學平臺,或者實踐教學工作等方式,進一步提升思想效益工作的效果。除此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升國旗或者前往博物館等活動,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們正確的價值觀,還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學識,開闊學生們的眼界,從而打破原有的落后的教學形式,進一步對學生們進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正確引導。
(3)正確認識思想教育工作對于大學生的重要性,注重培養其學習的積極性
進行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群體是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教育工作時,要注重引導大學生去主動思考,鼓勵大學生在面臨相關社會事件時可以進行主動思考,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以此強化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從而引導他們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如何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工作效果,是目前研究人員重點關注的問題。而通過對大學生的心理進行探究,則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另一種有效途徑,通過解決大學生群體存在的心理障礙,提高大學生們對于思想教育內容的接受程度,可以實現更好的教育效果。對于大學生接受心理的研究可以更好的發揮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可以保障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彭康清.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研究[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20,41(04):89-92.
[2]田沁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研究[D].渤海大學,2018:46(14):1-32.
[3]劉芳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1-51.
本文系2021年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精神家園: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建構研究,課題編號:2021 LSZ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