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克 李娜
摘要:一直以來工匠精神作為一種職業精神,受到大家的喜歡和熱愛,當今社會也越來越注重對這種精神的追求。在中職教學中,培養應用型人才是首要任務,這樣的工匠精神就更應該受到重視。因此,本文圍繞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中職教學中的具體應用。著重打造工匠精神帶來的特色課堂,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關鍵詞:中職教育;教學;工匠精神
引言
在信息時代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工匠精神顯得特別重要。它可以提高人們競爭的優勢,還可以讓人們在復雜環境下站立住腳跟。在這樣的情況下,展開工匠精神的教育是尤為重要的。為了保證相應教育效果,工匠精神應該融入到每一個學科中。相比較來說,教學中包含更多工匠精神的契機,因此更加具有探討的價值。
1工匠精神的簡述
眾所周知,工匠精神是指從業者具有的一種專注、創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干一行就要愛一行。工匠精神告訴人們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具有專注、創新和精益求精的狀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專注就是要求自己全身心投入進去,不要被旁物輕易影響;創新要求人們要敢于打破常規,跳出固定的思維,尋找更加新鮮的元素;精益求精就是要求人們把一件事盡力做到完美,每一個細節都要注意到。
2培養工匠精神的重要意義以及分析
當前這個階段,我國各行各業都發展非常迅速,對于人才的需求和人才質量也越來越重視。中職學校應該緊跟社會的步伐,根據實際情況對學校做出調整。中職學校本身就是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學校教師除了教書育人以外,還應該教導學生培養自己的專業水平。而工匠精神更是要求學生應該具有專心致志、愛崗敬業以及創新創業的精神。教師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單純開展教育活動是不夠的,必須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學生內心深處。而教學中提供了很多職業榜樣的素材,因此為工匠精神的宣傳提供了更多契機。
3中職教學中培養工匠精神的具體策略
3.1從教材中切入工匠精神
教師應該從教材中入手融入工匠精神。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要對教材進行仔細研究,結合工匠精神的內涵來完成教學任務,在工匠精神的影響下完成教學要求。在基礎模塊的教材知識理論學習中去潛移默化的滲透工匠精神。像是機械的學習過程中難免枯燥,教師與實際教材內容相結合,鼓勵學生多次嘗試即使失敗結果不如意還是努力向前,教師可以在設計教學設計時,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教材,將可以融入工匠精神板塊的內容,結合切實情況對學生展開教學引導。在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采取理實一體化教學手段,創新開展模擬企業化小組教學,充分展示工匠精神在其他人身上是如何體現的,確保教學可以順利進行,調動學生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反思,實現對中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
3.2分析教學中的值得學習的榜樣
在中職教學中,像是機械等專業需要不僅與需要強有力的理論知識更需要切實的實踐,因此教師不應該僅僅禁錮在教材中,更應該放手在學習的教材里或者一些課外閱讀書籍里,找到一些名人名事,具體了解一下他們的事跡。比如每年的感動中國人物,教師可以播放他們的紀錄片或者自己搜索他們的故事然后講給學生聽。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潛移默化讓其掌握工匠精神內涵,教材中也有很多榜樣值得學生學習,教師要把握住機會,帶領學生共同分析其內外的工匠精神并鼓勵學生加以學習。
3.3加強教學實踐教學
我國有很多講述工匠精神的紀錄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觀看,以達到加深學生對工匠精神的了解,并且還可以通過多渠道來展開實踐活動。在這些紀錄片中讓學生感受到工匠精神和勞動帶來的光榮等。還可以帶領學生進入工廠和企業,親身去體驗和感受勞動的感覺;還可以邀請一些工匠精神的模范來學校進行演講,促使工匠精神深深印在學生腦海里。在中職教育中要抓好讓學生進行實踐,學校應該和工廠或者企業簽訂實習協議,引導自己的學生去參加實習來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3.4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示范帶頭作用
教師是學生教育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本身的行為就會給學生帶去很大的影響。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應該重視自身的行為要規范,并且首先自己要領悟到工匠精神的內涵,其次才能踐行出來。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關愛學生,認真備課,耐心回答他們的問題,還要幫助他們可以快速進步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行為可以督促教師成為學生的模樣,在不知不覺中向學生傳遞教師的工匠精神,并且加深了學生對老師的敬佩之情。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教師和學生去探討和實踐。本文從不同的角度展開,闡述了教師應該如何將工匠精神融入教學中,教師應該仔細分析每個人物的故事,做好對學生的教學,努力把課堂營造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氛圍。教師也應該以身作則,貫徹工匠精神在自己的工作者,培養學生具有更加專業的能力和技能等,以此提高課堂效果。
參考文獻:
[1]耿福利.工匠精神在中職教學中的運用和推廣[J].現代農村科技,2022(02):120.
[2]耿福利.工匠精神在中職教學中的運用和推廣[J].現代農村科技,2022(0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