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虹
摘 要:實用文書寫作是一門提升學生實操能力,掌握寫作技能的課程。在新時代課程思政的背景之下,實用文書寫作課程也必須要緊跟時代的要求,積極踐行教書育人的教育理念。實用文書寫作課如何發揮其對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是當下教師們關注的熱點問題。筆者從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出發,闡述了實用文書寫作課推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對課程思政改革作出了思考。
關鍵詞:課程育人;實用文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H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2)03-0086-03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新時代,教育改革仍是國家發展的關注點。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教育教學要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我國的高校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是為各行各業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基地,課程思政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將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融為一體,做到傳授知識與塑造品格雙管齊下,打開我國高等教育的新格局。
一、全面推行課程思政改革的背景和意義
黨中央和國務院一直以來就非常重視國家的教育改革,從2004開始,我國相繼出臺一系列有關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目的就是要探索一條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的新途徑,并且要積極構筑高校思政工作的完整體系。2017年之后,國家教育部要求所有院校、所有學科全面推進思政改革,在課堂上完成育人工程?。此后,我國各類高校開始著手全面推行課程思政改革。課程思政理念符合教育的規律,符合人的成長成才規律,它是把思政教育的功能貫穿到所有的課程教學活動中,并在日常教學中通過思政元素,逐步將愛國情操、人生理想信念等浸潤到學生思想中。
二、實用文書寫作課程目前存在的教學問題
(一)課程定位不明確
實用文書寫作這門課程雖說開設時間久,開設學校多,但是很多學校在“就業為一切”的指導原則下,致使實用文書寫作這門課程定位不準確,學校重視程度也不夠,很多學校把它看作是專業課的附屬課,有的干脆設為任選課,使得這門課成了邊緣學科。這樣一來,教師授課的積極性和責任心都不高,對于新時代國家提出的課程思政育人更是無從談起,因此課程的日常教學難以發揮其實效性,難以貫徹育人理念。
(二)授課方式和理念比較滯后
教學效果的優劣,也取決于教師本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技能。有些教師授課常常只看重知識傳授,輕視育人教育,不關注時代的變化發展,教育理念滯后。另外,有些教師也很少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授課內容也不能和專業課知識關聯起來,這樣就造成學生掌握知識滯后,社會需求與人才培養效果互相脫節[1]。
(三)教學模式傳統單一
目前,很多教師對文書寫作課還是停留在以講解為主,輕視對技能的訓練,甚至有教師也認為寫作課和育人關系不大,教會學生怎么寫就是完成任務。教師課堂上也只用簡單的PPT或者WORD模式,授課模式單一,內容老套,導致課堂教學枯燥無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很差。另外,實用文書寫作的總課時也非常有限,教師注重講解理論,那實踐的時間就會少,顧此失彼,就會造成理論和實踐相脫節。而且,班級上課人數較多時,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很難做到對每一位學生進行點評與指導。可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了。
(四)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相脫節
實用文書寫作課程在各大高校開設時間是比較長的,但是一直以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有些學校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并不高,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更是無從談起,好多教師覺得思政教育是政治教師的事情,與自己無關,這樣就導致實用文書教學與思政教育脫節。做為教師,不注重“教書育人”,本身也不符合教師職業要求的原則,更不符合當下國家提倡的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學全過程的要求。
三、實用文書寫作課思政改革的必行性
現如今,實用文書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并且和每一個人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它重要的作用也在日益凸顯。那么,實用文書寫作該如何構建合理的教學體系,是當下實用文書寫作課程教學改革需要面對的問題。
高校是為社會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基地,社會對高素質人才不僅要求技術過硬,更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國家大力提倡的課程思政就是要在每一門課程的教學中結合自身的特點,找準契合點,融入思政教育,實現全過程育人。實用文書寫作和很多學科的知識都有交叉,其教學中很多知識點都可以和思政教育緊密關聯。各類文書要想寫得好,還必須以相關專業知識作為鋪墊,文書寫作不可能和專業知識完全割裂。教師在講授時,可以多角度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比如樹立堅定的政治信念、打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養誠實守信的品格等,這些思政要素都可以很好地貼合課程內容,在正常的教學中做到思政教育的“潤物無聲”[2]。
四、實用文書寫作課程思政改革應遵循的三個原則
(一)堅守“立德樹人”原則
“立德樹人”始終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各類高校是為國家培養適用性人才的重要基地,所有課程的教學都應注重教書育人的功能,實現教書與育人的相融合[3]。實用文書寫作課程也是如此,該課程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因素和人文內涵,有價值觀念、職業道德等內容的充分體現。在日常教學和實踐中,除了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寫作基本技能,還要始終不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揮寫作課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豐富教學模式原則
互聯網時代,教師要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手段,來滿足學生的思政導向學習體驗。教師可以采用微課、線上教學、短播放視頻等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完成知識積累和實踐技能的生成過程中,樹立崇高偉大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確的三觀。推陳出新的教學模式,會使課堂教學具有時代感,學生上課會體驗到新鮮感,并能很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還應盡量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三)基礎與專業相結合原則
實用文書寫作是以培養學生寫作技能,提高綜合職業素養為主要宗旨。因此,實用文書寫作課程體系的構筑既要體現通識性,又應當與專業密切結合。課程體系中,不僅要包括通用類的文書,還要涉及專業類文書。比如,針對經濟管理專業,可以側重經濟文書板塊;商務專業,可以側重商業類文書板塊,這樣可以更好地做到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的緊密聯系,實現知識的遷移與擴展。實用文寫作課程必須與專業建設相適應,打破自身學科體系的結構,根據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建立科學適用的學科體系,教學內容要與各個專業互相關聯[4],使文書寫作課程教學煥發出新的活力。
五、實用文書寫作課思政改革的幾點意見
(一)明確課程定位
實用文書寫作課程想要保證一個良好教學效果,做到實用文書寫作課程思政教學的有效改革,首先要重新進行課程的定位,要充分肯定其在思政教育功能上的積極作用。實用文書寫作課程具有實用性和人文性的特點,它要求作者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另外,實用文書寫作與很多學科知識都有交叉,課程本身也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元素,這就需要授課教師花時間和心思,做好教學內容的設計和引導,將思想政治教育的點和文書寫作課程教學內容實現完美結合,要深知寫作課堂也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
(二)思政元素嵌入教學內容
一直以來,人們總認為寫作課就是教會學生寫好每一個文種就行了,和思政教育好像格格不入。其實不然,每一個文種的寫作都離不開人文社會和專業領域的大背景。尤其在當下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中,文書寫作的教學必須做到教學內容外延與拓展,緊密結合思政元素,積極采用多種授課模式,增強該門課程的思想性和鮮活性。比如講黨政機關公文時,可以給學生說一說我國古代封建帝王統治時“文書御天下”的歷史傳統,讓學生了解到黨政公文始終是治理國家的一種文書工具。向學生強調嚴格遵守公文格式的規范,就是要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再比如講“計劃”時,可以引用“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經典句子,告訴學生做事要有規劃,這樣才容易獲得成功。講“總結”時,引導學生經常回顧反思自己的行為,才能發現問題不斷前行。再如,講“合同”時,可以通過真實的典型的事例教育學生做人做事要誠實守信,恪守職業道德。通過以上幾點,我們看到,文書寫作課程中有很多鮮活的思政元素可以自然而然地運用到課堂中,促成思政教育和專業知識的有效融合。另外,教師也要根據授課內容適當采用微視頻、網絡課堂等多種鮮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寫作課充滿期待和興趣,寓教于樂[5]。
(三)教材內容體現時代特色
當下各高職院校使用的實用文書寫作教材多數是課程思政育人要求之前出版的,這些教材明顯的問題是思政教育內容不足或缺乏,達不到課程的教學要求。所以說,實用文書教材也需要推陳出新,配合國家對課程育人的要求,在具體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的設計上,要突出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愛國情懷、社會責任、大國擔當、工匠精神等,把具有正能量的思想貫穿其中,讓教材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成為實現思政育人的新載體。
(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深入淺出,循序漸進
一般說來,實用文書寫作的授課程序是先整體介紹寫作基本常識,然后再按文種的具體內容進行講授,最后安排寫作訓練。這樣學生掌握知識比較系統,但從學生接受知識的難易角度來講,這樣安排內容,他們會感到枯燥,不太容易接受。比如剛開始就講公文或調查報告的寫作,因為學生平時較少接觸這些文種,所以學起來必定覺得陌生,甚至失去信心和興趣。如果教師從學生日常熟悉和常用到的文種入手,則會讓學生在輕松和沒有壓力的氛圍中起步,快速提升學習興趣。比如,學生經常用到請假條,那就從規范請假條的寫作開始,給學生介紹正規的假條的寫作方法。再比如啟事、收據、申請等,這些也是學生熟悉和常見常用的文種,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設計情景,然后在情景中讓學生完成這些文種的寫作。有了一定的基礎后,再逐漸引導學生學習其他文種的寫作。總之,就是本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來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這樣可以大大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6]。
(五)教師提升思政水平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的作用。一位優秀的教師,應該是政治過硬,道德規范,是以德立身的好榜樣。身為人師,一定要精通學科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廣泛掌握各科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堅定不移地進行自我道德約束與管理,要以淵博的專業知識促成對實用文書寫作課程內容的豐富與拓展,用自身的品格和魅力來激勵學生,在日常行為中完成文書寫作課程的思政教育改革。
(六)豐富課外實踐活動
實用文書寫作在注重理論性的同時,也應注重它的技能訓練,畢竟這是一門實用性非常強的課程。對于寫作,只講不練毫無意義。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寫作,課堂上要留出時間進行訓練。不僅如此,還要創造和利用各種活動來鼓勵學生參與,并利用這些機會鍛煉提升自己的實戰能力。比如,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各種招聘會等,就可以鍛煉演講稿、求職簡歷、競聘稿的寫作等。“以練促學”是教與學最好的途徑與方法。
(七)積極推進實用文書寫作在線課程的開發
隨著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普遍應用以及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開發,實用文書寫作也要積極開發線上教學模式,以配合課堂教學,更好地實現實用文書教學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實用文書的教學內容,非常適合做成一個個獨立的線上教學模塊,用微課、小視頻等模式,以短小精煉的方式介紹各類文書的寫作,方便學生課后復習和自學。比如,公文寫作這部分內容,本身就是一個個獨立的教學內容,我們完全可以用微課的形式,講解清楚公文的概念、特點以及寫作方式等內容,短小精煉的課程,更便于學生在學習時抓住要點,也便于日后的復習與鞏固。
(八)鼓勵實用文寫作線上課程的教學互動
僅僅開展了實用文書的線上課程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線上課程的互動環節中來。因為教學互動也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完成了線上教學后,就可以把實踐內容以線上考核的方式讓學生參與進來,也可以安排學習小組互動實踐環節,引導學生在線上完成課程的學習和實踐,這對于鍛煉并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奠定良好的寫作基礎大有益處。對于線上實踐環節內容的安排,盡可能地做到可操作性強,對邊緣性知識做到簡化教學,深入淺出,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線上學習和實踐的積極性和互動性,確保線上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讓實用文書寫作線上教學真正發揮出它應有的優勢。
(九)改革考核方式,促進學習的主動性
對于實用文書寫作科目的綜合考核,很多學校僅以期末考試成績為準,沒有把平時的考核成績算在其中,這樣就會讓學生在期末時搞突擊,很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筆者從多年的教學經驗考慮,建議這門課的考核一定要把平時的寫作成績和實踐活動成績計入總成績,比例可以占到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這樣安排有利于學生重視平時的寫作和實操,以練促學,對提高自身寫作水平非常有幫助。另外,也鼓勵學生參與社會與基層的寫作實踐工作,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也可以把這些工作作為評分的依據。
六、結語
在新時代課程思政改革的要求之下,實用文書寫作課程要做到把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完美結合。在日常授課中,要清晰課程定位,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契合課程思政元素,真正做到實用文書寫作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同行同向,為國家培養和輸送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曾辰.高職院校從“三全育人”到“課程思政”的內涵解析[J].學周刊,2020(1):5-7.
[2]肖亞楠,譚茜.公文作與“課程思政”融合下的教育教學改革探索[J].讀與寫,2019(10):30-32.
[3]黃慧敏.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的困難分析與對策研究[J].蚌埠學院學報,2019,8(6):69-75.
[4]高艷.“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研究與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9(97):249-251.
[5]白碧偉.應用文寫作教法改革探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6):31-32.
[6]劉增鐵.論技術時代《應用文寫作》課程的人文性教學[J].泰山學院學報,2018(4):131-134.
(責任編輯:董維)
①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據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② 《教育部印發綱要 所有高校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xinwen/2020-06/06/ content_55175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