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澤群


曲滋嬌的人生履歷,簡單到只用一句話就能概括:13歲學芭蕾舞,18歲成為芭蕾舞專業演員,至今已在遼寧芭蕾舞團工作了40余年。
曲滋嬌的人生答卷,則鑲嵌著琳瑯滿目的獎章:她是遼寧第一只“白天鵝”,也是遼寧第一個獲得國際芭蕾舞比賽金獎的演員;在她的帶領下,遼寧芭蕾舞團銳意創新,精品迭出,出訪演出的足跡遍布五大洲,成為與中央芭蕾舞團、上海芭蕾舞團齊名的中國三大芭蕾舞團之一,附屬芭蕾舞蹈學校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專業芭蕾人才培養基地,舞團演員和舞校學員多次在國際芭蕾舞比賽中獲得特別大獎和金獎。
人生因奮斗而精彩,事業因專注而輝煌。走過風雨兼程的人生春夏,曲滋嬌用40余年的奮斗和探索,讓芭蕾舞這門高雅藝術在遼寧黑土地上生根開花、碩果累累。如果為她畫一幅畫像,那么這幅畫的主色調一定是紅色——回顧她的藝術道路,不難發現,紅色正是她初心的底色、奮進的基色、人生的亮色。
夢與愛:朝夕相伴的“紅舞鞋”
曲滋嬌的舞蹈夢,發軔于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女主角吳清華身著紅衣紅褲、腳踩紅舞鞋,甩著大辮子飛旋跳躍的鏡頭,如同一道光芒照進曲滋嬌幼小的心靈,讓她心馳神往。
1975年,沈陽音樂學院芭蕾舞科來大連招生,13歲的曲滋嬌趕緊報了名,從此與芭蕾舞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學校里,曲滋嬌如饑似渴地學習、不知疲倦地練功,用辛勤的汗水鋪就了成功之路,第一個主演了世界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中的女主角奧杰塔公主。1980年,遼寧芭蕾舞團組建,18歲的曲滋嬌憑借著在沈陽音樂學院芭蕾舞科5年苦練打下的扎實功底,很快在所有演員中嶄露頭角,成為舞團第一代主演。
1988年,曲滋嬌第一次走出國門,隨舞團前往法國參加國際芭蕾舞比賽。這次比賽的要求可謂嚴苛:每名演員要表演三段舞蹈,并且其中有一段舞蹈只能穿普通練功服進行表演。這些要求,對演員的體力、藝術表現力都是嚴峻的挑戰。
比賽開始了。十幾年的摸爬滾打,就要在世界賽場上檢驗成色。曲滋嬌深吸一口氣,平復緊張的心情,將《吉賽爾》的輕盈優雅、《海盜》的熱烈奔放、《梁祝》的浪漫唯美展現得淋漓盡致。頒獎時,當主持人宣布曲滋嬌獲得金獎時,她的眼淚“刷”的一下流到了下巴。她是帶傷參賽的——此前,她在一次訓練中因舞伴托舉失誤,摔在地板上當場休克,尾骨骨裂,在病床上躺了十天。為了這次比賽,她打了封閉針,邊訓練邊治療。這一刻,她感到所有的苦痛沒有白承受,所有的壓抑都得到了釋放!
對曲滋嬌來說,成功就是一次又一次突破極限,一次又一次戰勝自己。1991年,遼寧芭蕾舞團復排《天鵝湖》,已經做了媽媽的曲滋嬌被安排出演“黑天鵝”。與“白天鵝”相比,“黑天鵝”的動作難度不遑多讓,尤其是在第三幕,“黑天鵝”要完成32圈“揮鞭轉”——以一條腿為軸心連續轉32圈。此時,曲滋嬌已經休息了一年,此前磨出的繭子基本都變回了嫩肉,腰和骨頭也都發硬。她試著練了幾次,結果10個腳趾頭磨破了8個,走路時只能扶著墻,用腳后跟一點點往前蹭。曲滋嬌一度想要放棄,卻又在前來指導的俄羅斯專家的勸說下咬牙堅持了下來,一跳又是五年,直到34歲告別心愛的舞臺。
從學舞、跳舞到教舞、排舞,從舞團主演到“掌門人”,曲滋嬌追逐著兒時的紅舞鞋之夢,沉浸于芭蕾舞的藝術世界,度過了40余年時光。美麗的紅舞鞋寄托著她的夢想、她的摯愛、她的追求,陪伴她走過風霜雨雪,迎來一個又一個艷陽高照的明天……
情與癡:一往情深的“紅劇目”
告別舞臺后,曲滋嬌進入遼寧芭蕾舞團管理層。2000年,曲滋嬌任遼寧芭蕾舞團副團長;2012年,曲滋嬌任遼寧芭蕾舞團團長、藝術總監。
怎樣讓芭蕾舞走出曲高和寡的窘境,不再是“幾個人的精彩”?曲滋嬌經過認真細致的調研,提出了“兩條腿走路”的經營理念:積極引進世界經典劇目,同時邀請全國乃至世界第一流的編創隊伍,創作出具有濃厚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國芭蕾藝術精品,以此吸引觀眾、培育市場。
曲滋嬌任團長后主抓的第一部原創作品,就是反映遼河兒女建設家園的本土題材大型作品——交響芭蕾舞蹈詩《遼河·搖籃曲》。2012年9月,《遼河·搖籃曲》隆重上演,富有東北風情的布景和舞蹈讓現場觀眾頻頻舉起相機。隨后,曲滋嬌力排眾議,決定將抗戰期間“八女投江”的英雄故事搬上舞臺,為觀眾奉獻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革命歷史題材芭蕾舞劇。
組織團內探討,邀請地方黨史專家提供資料,對舞蹈、音樂、劇情、人物形象反復進行修改完善……歷經兩年多精心創排,芭蕾舞劇《烏斯渾河的回聲》上演,立體逼真的舞美、融合中國古典舞和民族舞的舞蹈、催人淚下的劇情,深深感染了現場觀眾。此后,劇名改為《八女投江》,再度修改打磨,接連斬獲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和“五個一工程”獎。至今,《八女投江》已在國內外演出近百場,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贏得無數觀眾的喜愛。
在曲滋嬌看來,以芭蕾舞形式講述英模故事,是自己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的天職。近年來,遼寧芭蕾舞團又相繼推出以“鐵人”王進喜為原型的芭蕾舞劇《鐵人》和講述雷鋒精神的芭蕾舞組詩《榜樣》。2021年7月,《鐵人》在中國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首都國家大劇院連演兩場,上座率達到驚人的97%。目前,《鐵人》已與保利劇院簽下22場全國巡演的商業合約。
2019年3月,在沈陽中華劇場,遼寧芭蕾舞團原創的大型芭蕾舞劇《花木蘭》連演20場。在一場演出開始前,在座的近千名小學生齊聲背誦《木蘭辭》,稚嫩的童聲中飽含著對英雄的敬仰和對祖國的熱愛。聽著聽著,曲滋嬌不知不覺間淚流滿面。
“用西方藝術講述中國故事、傳承紅色基因,這條路走對了。再苦再累,我無怨無悔!”曲滋嬌告訴記者。
思與行:驚艷世界的“中國紅”
在曲滋嬌擔任團長的十年里,遼寧芭蕾舞團推出5部原創舞劇,引進5部世界經典舞劇。然而,曲滋嬌有著更大的“野心”,那就是把遼寧芭蕾舞團的原創舞劇推向世界,把中國故事講給世界。
在曲滋嬌的提議下,團里投入重金,常年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來授課、排練,每年派演員參加國內外專業比賽。一次次摘金奪銀,遼寧芭蕾舞團及其附屬舞蹈學校在世界各地舞臺上刮起了經久不衰的“東北風”。遼寧芭蕾舞團的原創作品也演遍了五大洲,展現了光彩奪目的“中國紅”。
2017年10月,舞劇《八女投江》在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上演,把中國的革命故事展現給曾與中國人民并肩戰斗在反法西斯戰場上的俄羅斯人民。當舞劇演到女戰士跪抬擔架膝行的片段時,有的觀眾不禁低聲啜泣。演出結束后,一位俄羅斯芭蕾舞藝術家眼含熱淚找到曲滋嬌,一下下捶著自己的胸膛說:“這臺舞劇真是太精彩了,勾起了我們對二戰歲月的記憶!”
2019年8月,遼寧芭蕾舞團精心打造的原創舞劇《花木蘭》《梁祝》在全世界藝術家最向往的藝術殿堂——美國林肯藝術中心連演四場,每場上座率均在80%以上。此后,曲滋嬌率團在美國、加拿大多個城市巡回演出,震撼了無數西方觀眾。這是遼寧芭蕾舞團自主運作的純商業演出,一個多月的巡演結束后,舞團的賬戶上多了20萬美元。
“經營也是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曲滋嬌說,“我是和遼寧芭蕾舞團一起成長起來的,把它經營好、守護好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守護是最沉默的陪伴。一生守護心愛的芭蕾舞和摯愛的遼寧芭蕾舞團,曲滋嬌過得辛勞而幸福。很多年前,美國及中國香港的一些舞蹈團請她去當演員,她拒絕了;后來,北京某大學舞蹈系請她去當教授,她也拒絕了。唯有心中那抹紅,經風雨而不衰,沐陽光而愈艷,永遠散發著奪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