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獻方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重視并加強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有利于在傳授英美文化知識、促進語言學習的同時,讓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具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使他們能夠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異同之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班級教學中教師就要將核心素養和德育教育進行相互的融合和滲透從而使學生可以從一個正確的角度加深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力度為學生后續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英語;德育;滲透策略
引言:
如果沒有教育,道德教育就是沒有手段的目的。由此可見,在學校的育人體系中,道德教育不僅僅是目的,也是--種教育手段。在最新的課程標準中,重新審視的德育的重要性,要求各個學科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應遵循“立德樹人”這--目標,將德育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這一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應立足于英語學科的人文性、工具性特點,努力挖掘其中蘊含的濾育素材,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真正實現新課程改革下的育人目標。立足于教材中的核心教學重點適當地創新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幫助學生能夠感受到英語文章背后的德育價值在無形之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養成從而使得課堂教學效果能夠得到有效提高。
一、提升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必要性
(一)德育滲透是高中英語學科教學的重中之重
當今世界一體化趨勢日益明顯,增強文化學習有助于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保持正確的認知,樹立正確的理念,更好地適應時代要求,成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應該看到,目前的高中英語學科教學方式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高考的壓力使得部分英語教師將提高學生考試成績作為教學重心,而對于各項能力的培養并未給予過多地關注;部分教師在授課時過分突出外國文化優勢,導致學生錯誤認為外國文化地位高于中華傳統文化,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教育部出臺的相關文件已明確指出外語學科的教學重點在于讓這門學科作為一個紐帶、橋梁,讓學生通過此學科的學習而獲得多方面的進步。所以,英語不僅是一門語言學,也是學生接觸中西方不同文化、接受不同思維方式的媒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現德育滲透,需要教師透過教材看本質,總結出教材中所反映出來的有關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等內容,將抽象的英語知識形象化,讓學生通過語言學習對相關領域有所了解,其意識形態方面得到發展,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二)德育滲透能夠為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打下扎實的基礎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高中英語學科依照其教學內容與核心含義等方面的異同可劃分為多個不同的板塊。各個板塊間的設計并非毫無聯系,而是用前一個板塊為后一個板塊做鋪墊,環環相扣。教師在教學中要將各種德育因素以各種靈活多變的方式加以滲透。在傳授語言與文化知識的同時,恰當融入正確的意識形態,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利用文學、藝術、體育、科技等領域的杰出人物事跡,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體育精神,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鼓勵學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環境保護意識,積極探索大自然、地球與宇宙的奧秘。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英語教材中蘊含的德育素材
教材是開展英語學習的基礎和重要載體,也是對學生進行濾育的重要途徑。就現行的高中英語教材來說,其中的內容都是經過千挑萬選,長期實踐驗證的優秀紊材,內容十分豐富,主要涵蓋了國家.地理、人文、風俗和名人等各個方面,并且其中還蘊含著深刻的思想,以及豐富的內涵。但是在以往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只常以英語教材作為知識傳授的工具,忽視了教材中蘊含的德育素材,致使英語德育效果不佳。面對這-現狀,高中英語教師在滲透德育時,還應立足于英語教材內容,針對其中蘊含的德育內容進行深入地挖掘.利用,并以此作為切入點,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例如,在“Wild life Production”“Global Warming”中,由于文章內容中設計到了生態保護內容,教師在優化德育時,就帶領學生對教材中蘊含的這一德育內容進行了分析,使得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逐漸認識到保護自然﹑保護生態的重要性,最終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再比如,在“Working the Land”的教學中,由于文章內容主要講述了雜家平永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教師就可以此作為切入點,明確其中蘊含的德育內容,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柴高的理想,并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二)注重學生個性差異
在德育教育中,教師要貫徹落實以生為主的教學原則,考慮不同學生在理解方面的差異性,實施針對性較強的德育教育內容,從而保證實際教學活動的有序實施。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方便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還有助于貫徹落實德育教育的理念,因此教師在班級中要加強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高中階段學生在日常學習時,壓力是比較大的,在情緒上很容易存在一些波動,因此教師在班級教學中需要加強對學生情緒的指導以及引導,并且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情感變化,讓學生更加有條理和有目的地進行知識整合學習,從而提高高中英語德育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在高中英語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先了解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在學習方面所表現的差異性,之后再布置和是的德育內容,保證課堂教學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比如在班級中為學生講解“English around the world”這部分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觀察學生的課堂反應,尤其是那些不太活躍的學生,教師可以更多地給這部分學生提供課堂表現的機會以及時間,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幫助這部分學生提升對相關知識的學習積極性,還有助于使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話復述一下這篇文章所講述的知識,從而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有效的鍛煉,也有助于貫徹教師所開展的德育教育。
(三)聚焦課堂教學環節,提高德育滲透質量
1.課前預習。預習環節進行德育滲透,有助于營造積極向上的學風,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因此,教師應在充分熟悉教材的前提下,預先制定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目標,確保其課堂教學按照此目標循序漸進,使得學生能夠腳踏實地,逐步完成既定目標,并在此過程中實現全方位發展。2.課堂教學。以人教版第二冊為例,第二單元閱讀部分指出,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努力下,藏羚羊不再是瀕危物種。課文結尾強調如果我們真的想要保護地球,就必須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在相應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就相關領域的知識進行適當講解,并就相關材料以及個人觀點給予簡要概括,幫助學生了解更多有關瀕危動物的知識,提高他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可提出相關問題,給予學生一定時間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并進行討論。例如,如何拯救野生動物?如何保護地球?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邀請小組代表在黑板上的思維導圖里填入討論結果。通過小組討論和總結,一方面能夠強化英語課堂教學的知識性與互動性,另一方面可促進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形成。
三、結語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要增強核心素養的滲透力度,開展完善的德育教育,以促進學生全面素質提高為主來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并且教師還要提高自身教學素質和教學水平,實現師生之間的共同發展,不僅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還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體現高中英語素質教育特征。
參考文獻:
[1]張宏祥.高中英語核心素養發展中的德育滲透探索[J].華夏教師,2020(21):39-40.
[2]劉永前.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研究[J].成才之路,2020(13):16-17.
[3]曾倩.德育教育在高中英語教育的實踐研究[J].中外企業家,2020(09):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