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萍萍 呂明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閱讀能力是小學生必備的基礎技能,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于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有了新的要求,如何進行合理的教學改革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便是本文關注和探討的重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模式
當下,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再僅僅關注文字閱讀,而是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進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等能力。而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新要求,為此多樣的閱讀教學模式便應運而生,本文將以其為中心進行探討。
一、指導分類性閱讀方法,加強訓練提升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的文章涉及不同的文體,除了基本以記事、寫人、寫景狀物類的文章之外,還有科普性的應用文、童話故事、寓言、詩歌等。不同體裁和性質的文章在閱讀時所要把握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時,應從文章具體的文體出發,針對不同文體的文章提出不同的訓練點和側重點,讓學生圍繞這些基本內容深入閱讀文章,在了解文章文體特點以及文本特色的基礎上高效地進行閱讀訓練。例如,以《秋天的雨》這篇課文為例,這是一篇寫景狀物類的文章,這類文章的特點在于生動、形象化語言的運用。通過靈活運用這些語言展示事物本身顏色、形狀以及性能等方面的特征。在引領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時,教師應從文章寫景的角度、運用的寫作手法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文章看似是在寫秋天的雨,實際上是對秋天各種景象諸如色彩、豐收景象、動物過冬情境進行描述的,讓學生帶著目的,通過對文章構思、脈絡以及寫作手法進行全面分析進行深入閱讀。如此,便使學生對不同文體文章的閱讀和寫作手法有了深刻認識,學生也能以此為支撐高效、深入地進行閱讀訓練。
二、分析解讀重點詞句,把握細節增強感知
觀察現如今的小學語文考試試題不難發現,其中包含不少對重點字詞、句子進行剖析的題目。這些重點詞句往往也在整篇文章中起著承上啟下、過渡銜接等各種重要作用,注重對這些重點知識的把握也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所在。為此,在開展以培養學生良好閱讀能力為目標的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應從分析、解讀文章中的重點詞句入手,通過對這些詞句的結構、內容等方面進行深入剖析,增強學生對文章細節之處的把握,便于學生從整體、全面的角度把握文章,從而對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產生重要的影響。例如,以《掌聲》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就可通過分析重點字詞的形式引導學生感悟英子內心情感的變化過程。比如“默默坐在教室一角”“最后一個離開”等這些字眼都充分說明了英子因為自卑不愿被他人看見、不愿受到關注的心理。而在課堂上輪到她講故事時,她的內心仍舊是自卑的,通過“把頭低了下去”“慢吞吞站起來”這些字眼可以看出來。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對這些展示人物心理的重點詞句進行剖析,并讓學生以此為依據找出英子情感發生變化的關鍵字詞,從而在閱讀時能夠圍繞這些詞句進行訓練,由局部到整體的全面理解課文內容。如此,通過對文章重點字詞等細節之處的把握,增強了學生對文章整體內容的感知,達到了優化教學、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目的。
三、挖掘文本背景知識,領悟情感品味內涵
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深層次解讀離不開對文章背景知識的把握和分析。通過深入挖掘并全面感知文章的寫作意圖、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等相關知識,能夠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理解感受文章所傳遞的思想觀、價值觀,并逐步增強學生對作者所傳遞思想情感的把握,促進學生個人審美傾向的發展及其認知理解能力的提升。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訓練時應有意識地滲透文本背景知識,引領學生對文章所傳遞情感及其蘊含豐富內涵的感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和發展。
四、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每個班級都要進行讀書角的設立,以此來為班級良好學習風格的形成創造良好條件。對于課堂角落的構建來講,書籍角落中的書籍應主要由學生在課堂上提供的一些資源組成,以此來為學生書籍資源更好的分享提供一定支持。同時,還要鼓勵全班同學一起參與書角的裝飾當中。如,可以懸掛一些喜歡的名人名言等等,以此來營造出更濃厚的閱讀氛圍,書角管理可以交給學生獨立負責,通過對書籍的定期更新、擴展,不僅有助于書籍內容的豐富,也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集體觀念、合作意識;可以進行閱讀興趣小組的組建,使得學生之間可以有更多共同話題,可以在交流、分享中對閱讀產生更濃厚的興趣,或者是定期在班級內組織朗誦比賽,這樣既有助于學生語感培養,學生也可以在合作、競爭中產生新的興趣。且在認真朗讀,或者是聆聽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從不同層面來對文章的內涵作出深入了解,進而真正愛上閱讀。另外,手寫也是激發、增強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與能力的重要路徑,可以有效整合讀與寫,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在閱讀中積累到的知識、技能,為之后更廣泛的閱讀、寫出更高水平的文章奠定良好基礎。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定期制作班級的手寫報紙,這樣既有助于學生閱讀視野的拓展,也能夠為班級學生提供更新穎的閱讀渠道,從整體上提升班級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水平。
結語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閱讀能力的培養一直是重中之重。新時代背景下,教師應該進行合理的閱讀教學改革,擯棄過去只進行書面理解的閱讀模式,將重點轉移至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與感受認知能力提升上來,讓其充分感受到文章中作者想要傳達出的價值理念,并與自身的價值體系充分融合、碰撞,從而完成情感升華的過程,充分提高閱讀的效率,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劉艷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20(12):85+94.
[2]楊文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有效性的實踐研究[J].名師在線,2020(08):11-12.
[3]馬佳.探析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24):52.
[4]潘麗遠.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點滴思考[J].考試周刊,2013(81):50.
本文系河南省農村學校應用性教育科研課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施方法的研究》(課題批準號:21-HJYY-458)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