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文楓
摘 要:隨著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社會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提升中國制造水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具有世界頂尖技能的大國工匠。專業技能賦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職業教育筑牢偉大復興基石。職業教育為偉大復興“中國夢”培養、輸送各級各類技術技能人才。本文詳細闡述如何以“LED燈的檢修”為任務引領,充分利用學習平臺的資源整合、考核評價、交流互動等功能,幫助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課前預練、課中精練、課后錘煉三個教學階段,以“想做學徒” “學做學徒” “成為學徒”三級遞升的邏輯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技術型人才。
關鍵詞:專業技能 職業教育 學徒
職業學校應根據“產教融合、課崗對接、雙元育人”的職業教育教學理念,借鑒企業新型學徒制經驗,為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最優化,以“LED燈的檢修”實際任務為驅動,合理采用各種教學策略,同時借助“LED燈故障判斷與檢修”學習平臺、微視頻等信息化資源和手段,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從而構建高效課堂。
一、課崗對接,拓展教學內容
在有限的課時內,根據合作企業崗位實際的用人需求,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不同課程的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實習實訓,是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的有效手段。筆者將“識別貼片元器件”和“檢測二極管”兩項教學內容進行綜合與拓展,使學生在會識別與檢測貼片發光二極管的基礎上,能夠判斷與檢修LED燈的常見故障,使課程教學內容與工作崗位實際對接,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崗位技術技能與技巧的培養。
二、借鑒經驗,優化教學組織
教師可以分為三個步驟就判斷與檢修LED燈的常見故障進行教學。首先,要通過教學,讓學生學會識別與檢測貼片發光二極管基本技能;其次,要通過教學,讓學生學會LED燈燈帶的檢測技能與技巧;最后,要通過教學,讓學生學會判斷與檢修LED燈的常見故障。因此,根據企業培養學徒的“新型學徒制”經驗,借鑒企業培養學徒判斷與檢修LED燈常見故障模式,在企業師傅的幫助和支持下,教師以LED燈常見故障的判斷與檢修為任務引領,設置課前自學、課中助學、課后拓學三個階段,在教學中通過創景引入、任務驅動、課崗對接、總結評價四個依次遞進的教學環節,隨著檢測技能與技巧的螺旋提升,使學生掌握LED燈常見故障的判斷與處理技能。
三、“三階”課堂,培養新型學徒
根據教學內容分析和學情分析,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為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最優化,通過課前預練、課中精煉、課后錘煉三個階段培養企業新型學徒。
(一)課前預練——想做新型學徒
在學習平臺發布學習任務,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了解學習任務。學生通過線上學習,初步熟悉貼片發光二極管及其在LED燈中的應用,了解貼片發光二極管、燈帶的檢測與判斷方法、步驟,并給出相應LED燈故障判斷與檢修實例供學生學習;學生按照任務要求,進行“課前技能預練”,完成學習平臺作業、檢測、反饋及答疑等。這樣可以為課中學習奠定基礎,讓學生想做企業新型學徒。
(二)課中精練——學做新型學徒
1.雙師巧設問題,情景引入課題
教師讓學生明白本課任務的內容在企業實際生產中的重要性和實用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借以明確本課教學任務和新型學徒要求。
2.課程與崗位對接,校企雙元育人
教師以學生現有的知識與技能為基礎,校企“雙師”合作,通過螺旋遞進的三個任務驅動,讓學生在學會判別貼片發光二極管極性與好壞的基礎上,掌握判斷LED燈中燈帶好壞的方法、步驟與要領,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的螺旋提升,使學生跨出新型學徒第一步。
3.模擬崗位要求,進行實戰訓練
通過崗位模擬進行“課中技能精練”,促進學生判斷與檢修LED燈故障的技術技能的提升,很好地掌握判斷與檢修LED燈故障的技能技巧,讓學生學會如何做新型學徒。
4.多元評價激勵,靜思感悟提升
通過組內互評、組間互評、教師點評、課堂檢測和“企師”總結等多元評價總結環節,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形成課前與課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企師”與學生、過程與結果等多元評價體系,讓學生在訓練后靜思感悟技術技能與技能技巧,促進學生邁入新型學徒門檻。
(三)課后錘煉——成為新型學徒
利用學習平臺和校中廠車間,進行“課后技能拓展”,在鞏固所學內容和技能技巧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特殊貼片發光二極管的檢測與判斷技能,使學生真正成為新型學徒,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提升。
四、信息運用,提升課堂實效
利用“UMU互動學習平臺”構建“LED燈故障判斷與檢修”學習平臺,以便學生課前、課中、課后隨時隨地使用視頻、動畫等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學習平臺具有試題發布并自動評分功能,便于教師及時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此外,學習平臺還具有在線討論、提問、頭腦風暴等互動功能,便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企生之間、企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學習平臺能自動記錄學生的學習、測試、互動交流情況,從而多方位綜合衡量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
充分利用學習平臺的資源整合、考核評價、交流互動等功能,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檢測與判斷方法,及時考核檢測與判斷技能,隨時交流學習體會,反饋遇到的問題與困惑,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情,為差異化、針對性教學提供指導依據。同時,在企業師傅現場指導下,輔以微視頻、手機錄像投屏技術,幫助學生看清檢測操作細節與操作技巧細節。通過多種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有效地指導學生完成“課前技能預練、課中技能精練、課后技能錘煉”,從而突破教學難點,促進教學目標達成,提升課堂實效。
五、強化規范,提升綜合素質
要使學生具備準確判斷與檢修LED燈故障的能力,必須培養學生掌握規范檢測的操作技能。筆者根據多年來教學實踐經驗和企業工作實踐經驗,總結出檢測要點與技巧,將規范的檢測操作技能提煉成一個個可執行、可對照、可評價的動作要領,配合圖片、視頻進行說明,匯總成“檢測、判斷與檢修任務考核單”。要求學生在進行檢測、判斷與檢修實踐操作時,能夠一條條對照規范要求進行操作,從而培養規范檢測、判斷與檢修的習慣。規范操作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次課就能實現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和同事們提煉制成相關項目的規范檢測、判斷與檢修的考核單。依照考核單,通過多次、長期的規范考核,逐步培養學生精益求精、耐心細致的工匠精神。
六、案例探究,實施精準教學
基于以上教學設計思路,筆者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中職學生技術技能形成規律,遵循課堂教學規范,設計了課前預練、課中精練、課后錘煉三個逐層遞進的教學進程。
(一)課前預練——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學生登錄“LED燈故障判斷與檢修”學習平臺領取學習任務單。觀看單個貼片發光二極管檢測與判斷、燈帶中貼片發光二極管檢測與判斷等微視頻學習資源,若有疑問在線向老師、企業師傅提問。利用學習平臺推送的測試題,完成“課前技能預練”練習與考核。學習平臺能夠自動記錄學生學習過程的得分情況并生成考核單,以便學生了解預習情況。教師通過學習平臺反饋的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具體學情,發現學生對學習和掌握檢測與判斷的技術技能存在一定困難,因此有針對性地調整課堂教學內容,突出技術技能“細節”的教與學。
(二)課中精練——課崗對接,雙元育人
課中教學以LED燈故障判斷與檢修為任務引領,設置了創景引入、學習新知、崗位實戰、總結評價四個依次遞進的教學環節。
1.環節一:創景引入,明確任務
教師播放視頻,學生觀看視頻,引導學生思考LED燈不亮的原因;企業師傅介紹LED燈的常見故障類型,分析常見故障原因——主要為燈帶損壞。從而引出任務:如何判斷與檢修LED燈的故障。
2.環節二:任務驅動,螺旋遞進
筆者在教學中以判斷單個貼片發光二極管極性、判斷貼片發光二極管的好壞、檢測燈帶中貼片發光二極管三個任務為引領,實施任務驅動教學,學生在課中精練技能,能促進學生技術技能螺旋遞進提升。
3.環節三:崗位實戰,掌握技巧
模擬崗位要求,組織學生進行實戰訓練。以判斷與檢修實際LED燈故障為任務,學生進入校中企車間進行崗位實踐。通過試一試、判一判、測一測、修一修、亮一亮五個流程,完成LED燈故障判斷與檢修。讓學生通過試一試觀察故障現象,通過判一判知道故障燈帶,通過測一測發現故障貼片二極管,通過修一修更換貼片發光二極管,通過亮一亮試著點亮LED燈,檢驗檢修效果。
4.環節四:總結評價,感悟提升
組織學生在學習平臺上完成隨堂測試,結合答題情況和實訓表現,總結本課的教學內容,強化重點知識和技能點。通過企業師傅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等手段,讓學生進一步感悟操作過程中的技術技能、技能技巧、操作規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實操過程中得到提升。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落實7S規范,在強化操作規范、安全意識的同時,落實規范要求,不斷優化操作流程。
(三)課后錘煉——產教融合,崗位錘煉
課后讓學生再次進入校中廠車間,跟隨車間老師傅檢測“特殊貼片發光二極管”和“判斷與檢修LED燈”,通過采用“師徒一對一,崗位錘一錘”方式,幫助學生在就業時更好地適應企業崗位的技術需要。
引企入校,產教融合,課崗對接,雙元育人,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教學內容源于企業生產實際、崗位需求,形成“課崗融合”的課堂;借鑒企業培養“新型學徒”的經驗,邀請企業師傅到課堂內外、線上線下參與教與學,發揮師傅崗位實踐經驗多、技能技巧強的優勢,使“師帶徒”效應最大化;通過“想做學徒”—“學做學徒”—“力做學徒”三個階段,使學生所學知識與技能與崗位需求對接,學生崗位實踐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作者單位:陽江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