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輝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創造教育在高中美術課程中的越來越重要。這對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繪畫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進一步提升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整體水平,老師要根據當前的教學實踐和學生們的身心特點,優化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模式和課堂結構,并根據當前的教學現狀精選課程教學內容,從而為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高效開展奠定夯實的基礎。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創造教育;美術教學
一、創造教育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
1、滿足審美需要,增強身心健康
鑒賞教學旨在于培養學生理解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術作品中不僅蘊藏深厚的藝術思想與人文精神,有益于發展學生的人文意識,更是包含了美術與生活、社會之間的情境聯系,象征著學生藝術素養的全面發展。審美是學生成長發展中一項不可或缺的生命活動,審美體驗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拓展見聞,并且影響著學生的人生價值觀,教師開設美術鑒賞教學可以滿足學生的審美需要,有利于他們形成獨立的審美判斷力。另外,教師可借助美術鑒賞教學緩解高中生的心理問題,在鑒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創造力與自信心成就感,這樣不僅可以緩解學生的心理障礙等負面情緒,還能通過美育發展學生的人文品質,有益于增強他們的身心健康。
2、陶冶審美情操,健全學生人格
美術鑒賞教學的顯性作用是美育,隱性作用是對學生品德與智能的培養,兼具德育、智育與美育的作用。德育是促進學生發展道德修養與精神文明的重要前提,智育則是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因素,共同構成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為了使學生能夠通過課程學習具備適應社會發展必需的能力與品質,教師必須重視在教育活動中健全學生人格,通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使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思想情感,再通過智育與美育的融會貫通,使得學生形成健全人格。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審美活動可以使學生陶冶審美情操,去感受藝術形象的美好,有利于緩解學生的浮躁心態,進而提高思想境界與精神追求。
3、開闊生活視野,創造積極人生
美術作品是視覺形象藝術,其相較于其他學科的優點在于能夠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但美術鑒賞是一門抽象思想藝術,故而,在美術教學中開展鑒賞教學,有利于學生同時發展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在兩者有機結合中增強學生對畫面、色彩、形象等方面深層次的理解。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具有不同的美育效果,如蘊含歷史元素的美術作品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視野,以景物描繪為意象的美術作品可以喚醒學生自然情感,人文題材可以喚醒學生的思想情感。教師在學生鑒賞過程中進行正確指導,可以使學生在豐富的藝術感受中感受積極情感,宣泄負面情緒,從而使學生以積極的狀態面對并創造人生。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學策略
1、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應尊重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在美術鑒賞課程學習中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思維,激活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課堂。教師應結合高中美術鑒賞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特點,通過設立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抓住美術鑒賞教學的重點、難點,引導學生在美術鑒賞課程學習中主動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人物畫”的知識講授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關于人物的作品,然后對這幾幅作品進行觀察,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師讓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能夠了解學生的想法。學生先觀察作品,然后再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學生在鑒賞過程中的問題就會得以展現。教師了解學生的想法后,可以了解學生對作品的思考層面,看學生有沒有沒有注意的關鍵點。然后,教師在根據學生在鑒賞方面的問題為學生講解作品的內涵及意義,學生將自己的觀點與教師講解的知識聯系起來,認識到自己在鑒賞過程中的缺陷,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鑒賞能力。
2、應用現代媒體技術
在傳統的鑒賞課程中,教師運用的教學模式比較固化,給學生講授的知識也是枯燥乏味的,這樣就不能調動學生鑒賞的積極性。教師要想解決以往教學中的問題,可以將多媒體技術融入到課程中,借助多媒體,將知識轉變為圖片或者視頻,給學生生動形象傳授美術作品和知識,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課堂中,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古代壁畫”的知識時,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紀錄片,提供給學生真實的壁畫圖片。另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古代壁畫的圖片,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介紹壁畫的題材、風格以及年代。這樣教師生動形象給學生展示姿勢,可以將抽象的理論具象化,讓學生接觸壁畫中的實物,從多個角度了解壁畫學習的價值。這樣的課堂才是生動有趣的,可以讓知識牢牢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提高學生的記憶力,鍛煉學生的鑒賞能力。
3、開展課堂拓展延伸
雖然美術課本中有大量的藝術資源,并為學生介紹了鑒賞要點和知識,但是學生如果不對生活中的作品進行鑒賞,就不能將自己學習的知識充分運用出來,也就不能提升美術鑒賞能力。教師要想不斷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素養,可以進行拓展教學,為學生提供一些豐富的美術資源,讓學生學習對課本外的作品進行分析,從而提升學生的學以致用的能力。這樣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鑒賞素養,還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例如,在“花鳥畫”的相關知識講授中,教師在給學生講授知識后,可以為學生拓展關于花鳥的作品,可以是經典作品,也可以是美術工作者的創作。教師將這些美術作品進行編號,掩蓋住作品的名字與信息,讓學生將學到的鑒賞知識運用到作品鑒賞中,并說出自己鑒賞的根據。教師對學生的觀點進行評價,針對觀點準確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對這些學生表示肯定。這樣在課本中的作品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可以讓學生充分將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在實踐中不斷提升鑒賞素養、審美情趣以及鑒賞水平。
三、結語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因美術課長期不受重視,久而久之,教師不愿再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致使學生逐漸對鑒賞學習失去興趣,造成美術教學創新發展舉步維艱。因此,高中美術教師首先要明確鑒賞教學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結合學生審美心理發展特點創新教學模式,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馮艷艷.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方法初探[J].讀寫算,2018(22):128.
[2]武芳.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現狀分析[J].考試周刊,2018(7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