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華
摘要:初中歷史的傳統教學常常是單調乏味的,而歷史情感的獲取則依賴于老師在課堂上掌握的思想與情緒。但多數老師在教學中僅注重歷史教學,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的培養,以促進學生的學業成就。在這種背景下,初中生的情緒不能得到良好的感受,并有可能導致厭學。在進行歷史知識與情感的結合時,應重視對初中生的情感經歷,以提高其國家的責任心和崇高的情懷。同時,歷史也是一個國家的興亡變遷的見證人,培養初中生的國家意識是學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項重大課題,因此,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要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文章著重論述了在初中歷史課上怎樣進行思想情感的教育。
關鍵詞:思想情感教育;初中歷史;策略
前言
初中歷史作為一種人本課程,由于要記住的內容太多、太復雜,導致了對歷史的恐懼和對歷史的厭倦。在初中歷史課程中,通過強化師生的交往,引入課堂,進行情緒教學,發掘情感材料,豐富教學形式,等策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經驗,提高歷史教學效果。
1加強師生互動
為了在歷史教學之中滲透思想情感教育,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應當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打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讓學生能夠更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只有在教師與學生有一定情感基礎的前提下,學生才會更加主動和積極地學習教師所教的科目。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課堂互動法,這一方法可以讓學生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也能夠讓師生之間的熟悉度更高,對于學生情感的調動能夠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如在教學“夏商周的更替”時,教師可以根據本課話題進行師生互動氛圍的創設,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感,降低教師對學生的壓迫感。如教材中有這樣一個開放問題:“天下為‘家中的‘家指的是什么?”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帶著這一問題對課本背景知識進行大致的瀏覽。在學生閱讀完相關內容后,教師可以提問數名學生,并讓其他幾名學生在紙上寫出自己對于“家”的含義的理解。在提問前,教師可以先給予學生幾個解答此題的方向或角度,幫助學生更加明確地定位到答案所在。學生在教師的提示下,紛紛找出了“家”的含義——“承襲”,并且也對教師給出提示表示感謝。如此一來,學生便能夠降低對提問的恐懼感,且能與教師產生更深的情感互動,進而更專注地參與教學活動。以上案例主要是從教師自身出發,以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一定的情感依賴。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增加了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熱情。
2導入課堂,開展情感教學
初中歷史教材中的歷史知識具有較強的敘事性和闡述性,讓學生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生硬地學習,可能會導致學生對歷史教學產生不好的印象,這對學生后續的學習十分不利。面對這一情況,導入環節的設計便十分重要,歷史教學的導入環節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整個歷史課堂的基調。因而,教師有必要從第一堂課起,充分地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歷史情感。此外,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還應該讓學生能夠感同身受地體會教師自身對于歷史內容的情感,進而讓歷史情懷深深地植入每一個學生的心中。
以“隋朝的統一與滅亡”的教學為例,由于這是七年級下冊剛開始的第一節歷史課程,這一節課的教學基本上可以奠定整個學期后續教學的基調,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務必注重課堂導入環節的趣味性,還要確保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歷史的真實情感。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關于隋朝歷史變化進程的動畫,讓對于動態化元素感興趣的學生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隋朝的歷史變化過程。而后,教師后續還需要適時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穿插有關隋朝的歷史動畫、歷史趣圖、歷史解說視頻等,讓學生深度參與課堂教學。學生在這樣的歷史課堂之中,能夠感受到教師教學的真誠與情感,對于歷史課堂教學的興趣與專注度也能夠得到提升。教師應將自己的歷史情感最大程度地傳達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歷史場景的再現。而課上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方向提示,也可以讓學生以更為輕松的狀態進行歷史問題的探究,這能夠在學生內心埋下興趣的種子,使學生帶著情懷學習歷史,讓學習歷史的愿望變得更加強烈。
3挖掘情感素材,豐富教學形式
在歷史教學中,有非常多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和素材,這些素材都能夠很好地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基于此,教師在教學中不應該局限于對歷史課本的解讀,還要善于運用各種素材,打造一個具有情感深度的歷史課堂。在歷史教材中,很多歷史知識點和歷史背景都帶有強烈的情感,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充分地挖掘其中隱藏的情感,引發學生的情感認同,并利用各種各樣的情感素材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深化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認知。
如在教學“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索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素材,為學生直觀地展示新文化運動在思想道德意識啟蒙方面的意義。學生在觀看素材時,能夠由衷地感受到當時國人思想的開化與啟蒙。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展示“新”文化與“舊”文化的區別與變化,讓學生對比課外拓展的歷史素材,從中感受新舊文化更替的時代意義與國人情感,進而讓學生產生感同身受的歷史情懷,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歷史情感的目的,并使思想情感教育與歷史教育實現有機結合。以上案例仍然從情感出發,但更加強調教師利用豐富的教學素材,如視頻、圖片資料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領學生走訪歷史遺跡等,以此來充分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情感,從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培養學生的歷史情懷。
結語
總之,思想情感教育是歷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忽視了它,歷史教學便會越來越枯燥、乏味。因而,教師理應重視學生思想、態度、認知等方面的培養,并注重學生的情感和興趣的引導,將學生培養成人格健全且具有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當代好青年。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加強師生互動、生動課堂導入、評價方式創新等方法,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歷史情懷得到培養。
參考文獻:
[1]吳娟.初中歷史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策略研究[J].情感讀本,2017(27).
[2]沈文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感恩教育的滲透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