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云鵬
摘要:制造業是現代經濟的重要支柱、實體經濟的關鍵之一、共同富裕的產業基礎。服務型制造是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新型制造模式和產業形態,是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是提高制造業附加值和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是培育經濟新增長點和壯大新動能的有效途徑,對打造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助力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加強;全面質量管理;促進;制造業;質量提升
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期。而對于如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生產和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宏觀國民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中國制造業亟待高質量發展,因此,如何運用相關理論來探求人工智能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本質、機理以及作用路徑,同時如何通過實證檢驗得出相關的正確結論,提出有利于現實發展的啟示和合理的相關建議,以促進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特征
高質量發展是在當今環境形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基于社會特點提出有關社會發展的核心要義,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基于產業視角下,高質量發展指的是產業結構優化、效益提升的過程,表現為充足的高級生產要素,高水平的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的產業發展等。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是效率與質量的統一,特征表現如下:第一,創新實力提高。創新是第一生產力,制造業發展必須依靠技術驅動,實現投入、操作、產出等環節的優化改造,提高生產效率與生產效益。第二,改進配置要素效率。依據數據的可復制共享等特點,提高智能化水平。第三,組織結構優化。通過要素賦能,從個量與總量、微觀與宏觀、局部與整體等深層次、廣維度調控供需不平衡問題。第四,提升供需匹配質量。高質量發展可以降低成本、減輕產業負擔、淘汰過剩產能、提升質量效益。第五,產業融合發展。數字經濟的不斷壯大發展,可以有力推動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交融,促進服務型制造業的發展,為新業態提供有力支點。
二、加強全面質量管理促進制造業質量提升策略
2.1人工智能通過影響經濟條件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業中的應用會極大地提高制造業的生產效率和行業利潤率,吸引其他部門和金融行業的過剩資本進入制造業,從而提高整個制造業的積累率,促使相對剩余價值的長期機制實現再平衡;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并不會改變自機器大工業以來的生產趨勢,即機器對人的替代,相對剩余人口仍會出現,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推廣,原有傳統行業會逐漸進行升級改造,產業結構會逐步優化,同時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也會催生一大批新興產業和行業,吸納相對剩余人口。因為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和社會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社會消費能力也會得到提升,從而使得相對剩余價值實現的短期機制達到平衡。
2.2不斷完善制造業服務化
指制造業企業增加產品研發與設計的環節,核心科技與產品設計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是企業創新能力的體現。若企業產品上游產業價值鏈服務化發展到一定水平,在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基礎上可以為第三方提供技術支持和研發設計等服務,此時可以轉變企業的發展方向,將研發設計作為企業的重點之一,可以為企業更高水平的服務化做好基礎。上游產業鏈服務化需要制造業企業技術投入,對資金、人才等要素要求比較高,相較于路徑一來說門檻比較高,且風險比較大,屬于制造業服務化的中級水平。對于河南省的資源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制造業企業來說,發展上游產業鏈服務化是提高制造業服務化水平的一項有效路徑,尤其可以促進資源密集型制造業企業向技術密集型企業轉型。
2.3 5G+行業應用提升企業生產力
先進制造行業5G典型應用包括機器視覺質檢、遠程操控、AR遠程協作、大規模數據采集、生產安全分析5個方面:5G技術通過高頻譜實現高速短距離通信,讓高清視頻、設備監測等信息及各類運營數據在單網進行集合,在簡化網絡復雜度的基礎上滿足先進制造生產需求;5G網絡允許大量無線設備組網通信,降低布線復雜度和難度,極大節約了先進制造設施的空間;端到端(D2D)通信技術作為一種冗余通信技術,在5G技術條件下支持自組織網絡及多跳技術,使得整個網絡不會因為個別位置信號弱而受到干擾,進一步提升網絡通信的可靠性;5G技術可以顯著減少鏈路傳輸的能量損耗,提高能量使用效率,為先進制造行業的綠色通信提供了技術基礎;5G技術的低時延性能以極低的通信延遲實現安全生成分析并追蹤,提高先進制造行業的安全與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制造業不僅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而且在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進程中具有重要使命。對此,“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在加強產業基礎能力建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制造業優化升級、實施制造業降本減負行動等多個方面作出安排部署。下一階段,需找準制造業當前存在的短板弱項,在提高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上切實發力,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將制造業的關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劉鵬,郭江杰,宋志明.制造業實施質量提升行動的重點工作與實施路徑[J].中國質量,2021(06):45-48.DOI:10.16434/j.cnki.zgzl.2021.06.009.
[2]周涵婷,程龍生,蔣晶,陳聞鶴,張月義.制造業質量提升的空間關聯及傳遞機制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1,38(12):50-58.
[3]王江平.加快產業質量提升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J].中國市場監管研究,2020(10):9-10.
[4]武海云,張浩,肖長旺.加強全面質量管理促進制造業質量提升[J].信息技術與標準化,2020(07):78-80.
[5]高興夫.推動浙江制造業質量提升[J].中國工業和信息化,2019(12):42-44.DOI:10.19609/j.cnki.cn10-1299/f.2019.1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