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萍
學困生,是每一個教師心中的一根“刺”。在每一個學校的每一個班級都會有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人們私下里稱之為“學困生”,尤其在農村小學中,學困生相對較多。作為一個好教師,要特別關注學困生的成長。但轉變學困生是一項艱辛的工程,不少教師發現,即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收效甚微。教育的至高境界是讓學生都進步成才。所以,即使再艱難,也不能忽視學困生的培養。那么,如何有效實施對學困生的教育呢?筆者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狠抓課堂教學質量關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課堂教學質量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最重要因素。要想學困生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教師就要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方面多下功夫。
1.用心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
備課是一節課能否成功的前提條件,教師要想胸有成竹地走向講臺,就必須用心備課。教學目標、教學環節、教法、學法、板書設計、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意外的情況,這幾個方面都盡可能做到滴水不漏。為了使學困生能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備課時,筆者會盡可能向他們傾斜,比如,最大限度挖掘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使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再比如,在設計課堂提問時,筆者會想著怎樣才能做到深入淺出,給學困生創造獲得成功的機會,以此樹立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2.精心上課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核心
面向全體學生體現了教育的公平和對每一位學生的關注,是所有學科教學的基本原則。對待所有學生,教師都應該賦予他們同等學習的機會,但現在很多課堂都變成了優等生精彩的表演課。如何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讓學困生也能以愉快的心情主動地投入到知識的探究中去呢?
一是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學困生之所以成績落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培養他們專心上課的習慣、踴躍發言的習慣、認真做筆記的習慣、認真傾聽的習慣、積極思考的習慣等;二是在適當的知識點適當降低起點。在課堂教學中,筆者會適時在某個知識點降低起點,讓學困生也能跨進新知識的門檻。比如,筆者會讓學困生理解和掌握教學的重難點,但在一些拓展性題上卻對學困生不作硬性要求;三是適當放慢上課速度。學困生由于基礎薄弱,消化知識時間長,思維能力會比其他學生差一些。為了讓學困生也能跟上教學進度,在進行課堂教學時,筆者會適當放慢上課速度。例如,在講授重點時,筆者會放慢速度;要學生思考時,筆者也會放慢速度,讓他們有充分思考的時間。
3.“偏心”學困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要想學困生獲得更佳的課堂學習效果,課堂上,教師就應該適當“偏心”學困生。教師在上課時應該把目光更多聚焦在他們身上,時刻盯牢他們。首先,盯牢學困生的行為。學困生普遍在課堂上喜歡講話,喜歡搞小動作,不能認真聽講,為了保證他們在四十分鐘里能獲取更多的知識,教師就要盯牢他們,時刻準備提醒他們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其次,盯牢學困生回答問題的機會。在課堂教學中,筆者更樂意給學困生創造機會,把更多的課堂提問的機會留給他們。筆者覺得,這么做有以下的好處:一是和學困生的互動增加了,讓他們隨時認真聽課,不容易走神;二是學困生有了更多表現自己的機會。每當看到他們有微小的進步,筆者都及時給予肯定,讓他們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最后,盯牢學困生反饋的學習信息。對于學生反饋的學習信息,特別是學困生的學習信息,教師要當堂及時捕捉,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困生能更快樂地學習下去。
二、狠抓作業質量關
提到作業質量,也許不少教師會認為,學困生能完成作業都已經很不錯了,還談什么質量。確實,在提高他們作業質量之前,首先得想法設法讓他們按時完成作業。為了讓學困生能按時完成作業,教師都會制訂一套嚴格的管理方法。但只靠“管”,容易使學困生出現厭倦情緒,即使他們按時完成作業了,也會敷衍了事,作業質量極差。要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就要狠抓學困生作業質量,只有作業質量提高了,學困生才會更樂意做作業,他們樂意做作業了,作業質量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以此達到雙贏。要提高學困生的作業質量,教師首先就要精心設計適合他們的作業。對于學困生而言,他們的作業應該有別于其他學生,從作業的內容、作業量都應該降低要求,強化實例作用。教師要了解學困生的特點,了解他們到底“困”在何方,“困”到何種程度,以此有針對性地給他們布置作業。此外,教師還要精心批改學生的作業,尤其是學困生的作業,更要用心評價。評語用得好,不但會使后進生自信心大增,品嘗到學習的樂趣,而且還會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但評語不能流于形式,要多一些有針對性的評語。評語的形式有很多,教師可以用“你寫的字真漂亮”“你的作業真有創意”“你肯動腦筋,老師真開心”等諸如此類的激勵性評語,也可以用“請看清楚題意”“這題再多多思考一下”“再檢查一遍”等這類的提示性評語,還可以用一些表情、符號、圖形,等等。
三、狠抓輔導質量關
對于學困生來說,如果僅靠課堂四十分鐘就把知識學會、學透,那是不可能的,還需要教師想法設法對他們進行輔導。輔導學困生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教師親自輔導、利用“一幫一”,讓優生輔導、安排特殊座位,以優帶差、成立一個學困生小組,進行組內比賽,等等。但無論用何種方法輔導學困生,僅僅教他們學會知識是不行的,還要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這樣,輔導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由于學困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弱,教師要懂得“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的道理,多給他們一點耐心,循序漸進,讓他們慢慢掌握知識,掌握學習的技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轉變學困生是一項十分艱辛的工作。但只要教師像園丁愛護花草那樣呵護他們,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幫助和鼓勵,祖國百花園里的朵朵鮮花,定會競相開放,多姿多彩。
責任編輯 ?陳小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