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想
關鍵詞:深度學習;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深度學習是指學生在主動獲取學科知識的基礎上構建知識體系,同時養成良好的高級思維能力。基于深度學習理念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也就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他們自主思考和探究。有助于提升知識講解的效率和效果,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同時使他們養成良好的歷史核心素素養,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社會情感,形成向好的歷史核心素養。
一、凝練高遠的教學立意
課程標準中提出了一課一中心的教學原則,旨在驅動歷史教師挖掘歷史課程的立意,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形成歷史核心素養。要讓學生進行深度學習,首先應該有明確的教學立意,這一方面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高度,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發展思維能力。所以,在實施高中歷史深度教學的時候,筆者會先分析教學內容,梳理出教學要點,借此凝練出高遠的教學立意,夯實學生深度學習的基礎。
例如,在“兩次鴉片戰爭”這節課程中,鴉片戰爭爆發使得中國國門大開,同時也推動著中國社會劇烈變革,但是,這種歷史性的發展,不是當時的統治者自主選擇的,而是中國社會“被動”變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被動”這一關鍵點。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以“被動”為要點,確定了“中國社會開始被動轉向近代”這一教學立意,基于這一立意,讓學生探究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變革,引導學生們有針對性地探尋中國的社會性質是如何被迫發生變化的,從歷史中得到經驗教訓。此外,基于“被動”這一關鍵點,學生可以自主整理和聯系當時中國歷史上的其他事件,深入地探尋發生此歷史事件的原因,影響等,把握歷史本質,積累歷史學習經驗,促進歷史學習能力的發展。
二、搭建歷史線索邏輯
建構主義學習者指出,梳理、總結知識是學生建構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學習效果的主要途徑。要實現深度學習,教師需要為學生建立清晰的線索邏輯,使他們建構完整的知識結構,加深對所學知識理解。構建知識鏈條、梳理邏輯線索是實現深度學習的關鍵。因此,在組織高中歷史深度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步步地分析知識內容,把握知識邏輯,建構完善的知識結構。
在“兩次鴉片戰爭”這節課程中,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為中心,將鴉片戰爭前后的歷史事件串聯起來,虎門銷煙前后分別發生了什么歷史事件,林則徐為什么要進行虎門銷煙,虎門銷煙的結果是什么等,借此自主地建構出對虎門銷煙的完整認知,也梳理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整個情況。由此可以看出,確定課堂教學線索,便于學生們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使學生成為學習歷史的主人,在探究歷史事件的過程中,充分地發揮思維作用,一步步地發展思維能力,為形成高階思維能力,實現深度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建立歷史線索,學生們在整理歷史事件的過程中,發現歷史是如此鮮活,也能提高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
三、問題層層引導,培養高階思維
深度學習還可以通過設置層層深入的問題來實現,學生們在問題的引導下,探究歷史事件背后蘊含的內容。深度學習的重點不是解決課堂問題,而是通過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思考、總結和質疑,得到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從而能夠解決更多更復雜和陌生的情境。在提問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情景創設、角色帶入等方法引導學生進入歷史事件中,以當事人的身份對歷史事件進行思考,強化其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案,并使其對當代人民的想法和行為進行例行分析,使其養成良好的高階思維。
例如,仍以“兩次鴉片戰爭”這節課程為例,講解完本節課程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我們常說‘鴉片戰爭’是中國睜眼看世界的開始,為什么這樣說呢?當時的人們做了哪些事情證明我們開始睜眼看世界?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發生了哪些變化?”。通過此類問題,層層深入,學生可以實現從被動回答問題到主動探索解決方案的轉變,從而提升歷史素養,使其能理性分析歷史相關的問題。
四、結語
總的來說,深度學習理念下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歷史知識探究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習慣,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并使其能夠通過深度學習,養成高階思維能力。為了真正地讓學生深度學習,教師需要注意采用科學的授課方法,為其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設計科學的課堂問題,合理開展教學評價,使學生能夠真正進入到歷史學習中,體會歷史的內涵和價值。
參考文獻:
[1]焦波.深度學習視域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方法探析[J].天津教育,2021(09):77-78.
[2]王萬里.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應用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1(0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