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
摘要:隨著教育教學的發展,我國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初中地理作為教學中的重要學科也得到了廣大教師的廣泛關注。更多的教師研究新的教學策略,促使學生生更好地學習探索,使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提升。然而,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依然存在地理的成績差的問題,而且對地理學習興趣低,主動警察,缺乏探索精神。這樣的學生被稱為學困生,然而學生的成績落后只是暫時的,落后不能代表著學生一直處于學困狀態,這時候教師就要制定針對性的策略,促進學困生更輕松地進行地理學習。
關鍵詞:地理學科;學困生轉化;措施分析
引言
從小學學習進入了初中,學習學生的學習內容出現了一定的變化,不僅在數量上科目增加,在內容上復雜程度提高了上來,所以有很多學生出現了跟不上學習進度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教師不給予及時的關注以及策略指導,那么,學生可能會漸漸地失去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綜合能力造成影響。所以作為教師,要根據新課程理念,采用腳新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盡量讓學習過程更加具有趣味性,促進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地理學習興趣。
一、從興趣入手,提高學習動力
興趣是促進學生喜歡地理學習的第一要素,那么,盡管一些學困生對于地理可能沒有很高的興趣,教師在這時候就要通過課上教學的調動性作用來增加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以此來促進學生有更多的動力去探究地理知識,努力去思考,不斷改變自己學困的學習情況,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與地理學習成績。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置不同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更好地參與提高學困生的參與度,增強學習效果。
例如,在進行七年級地理上冊“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教學時,在課堂的開始,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的方式進行圖片的導入來激發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世界各地不同的氣候,通過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讓學生清晰地看到熟悉的一些國家氣候的不同與變化。在展示圖片中,教師還可以通過一定的語言描述來提高學生對氣候的學習興趣。之后教師就可以通過問題進行引導,促進學生進行接下來的知識探究:“我們了解了世界各地有各式特色的氣候,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在導入之后,教室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不同引導因素的探究教學。這樣的課堂引入,能夠促進學生更好的進入探究狀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困生被老師的引導所吸引,提高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在接下來的知識講解當中更好的集中注意力,促進學困生的學習順利進行。
二、加強鼓勵,體會成功的喜悅
有些學生地理學習興趣不高,可能是因為出現了學習成績差遭到教師批評的狀況,這樣的情況會讓學生的學習動力低,所以,在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為了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教師可以也進行有意識的鼓勵與表揚,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努力學習獲得成功的喜悅。以此來不斷促進對于地理的認識變化。促進學困生的更好轉化。
例如,在進行七年級地理下冊走進國家中“日本”的教學時,教師在課堂的開始可以給學生進行分組,讓一些學困生與一些地理學習積極的學生成為一組進行知識的探索,教師給學生留下小組任務,讓學生進行日本的初步探索,從領土地理位置以及人口等多方面進行預習探究。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活動當中,讓學困生更好的打開自己,提高參與地理探索的興趣。在小組探究后,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學困生來當做小組的代表進行預習情況的展示,促進學困生進行更好的表達,打自己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當學生展示完小組學習成果后,教師要進行及時的鼓勵,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科學的評價,同時也一定要注重對學困生的表揚,讓他們體會到成功帶來的喜悅,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生更加主動的進行地理學習成績的轉化,讓學生更加努力去學習地理,提高學習成績。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鼓勵教育,促進學困生的積極轉化,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及時監督,保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些學困生自制力差,沉浸于娛樂放松當中,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會有很少的時間進行學習,甚至不想把更多的時間花費在學習與探索中。這時候,教師要叮囑學生進行課上筆記的記錄,監督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并且對學生進行更好的針對性指導,讓學生再地理學習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此來促進學生進行地理學習,提高地理成績和素養。
例如,在進行八年級地理上冊“中國的地形”教學時,在課堂前教師就給學生留下及時做筆記的任務,把課堂當中的主要知識點通過自己的摘錄以及理解進行筆記的制作。在課堂下,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筆記進行檢查,特別對于學困生的筆記進行檢查。根據學生的筆記記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挑出一些錯誤或者是提出改進的意見。以中國地形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筆記記錄過程中采用繪圖與文字結合的方式,有利于學生更好的進行記憶,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效果,同時,能夠讓地理學習更加清晰,筆記內容直觀促進學生進行更好的地理學習。像這樣長期的學習下,學生會養成記筆記的習慣,同時,在不斷的改進當中,能夠很好的提升自己的地理成績。在教學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筆記記錄情況,還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及時的檢查,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以往知識的問答,讓學生能夠進行及時的溫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經過時間的積累,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習慣影響下,會更好的進行地理學習,有利于學生更好的進行學困生轉變,促進學生更加主動的進行探索,增強學習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發展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耐心的尊嚴,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更加關注學生本身,采取有效的策略,讓暫時處于學困狀態的同學進行積極轉化,成為積極探索學習的學生,促進學生更好的進入探索地理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增強教學活力,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基于中學生學習行為大數據的精準教學[J]. 張明新,張愛蘭. 教學與管理. 2021(04)
[2]基于多種教學方法互補的初中地理線上教學實踐[J]. 肖雪萍.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