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
關鍵詞:探究;小學;數學;中年級;學生;預習題;設計;
引言
隨著新教學目標的不斷提升,數學預習題的設計不僅鞏固了課堂所學知識,更是課堂知識的延伸和拓展。數學教學不僅要著眼于引導學生獲取新知識,還要著眼于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采取多樣性、實用性、開放性等方式不斷優化預習題目的設計方案,極大地促進學生數學核心能力的培養。目前,數學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習為中心,在課堂上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依據學生的發展特點設計有層次的預習題目,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預習帶來的益處,這也有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小學數學預習題的設計具體包括三個要素:問題、任務和互動,因此教師應根據這三點設計預習題,以優化學生的預習能力。教師應通過利用預習題的方式向學生展示知識的內容和學習方法,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堂所學知識。
過去,小學數學習題非常有限,基本上集中在教科書的范圍內,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去甚遠。大多數時候,這只是一種強化的機械訓練,課堂內容枯燥、單一,學生參與課堂主動性低,學習效率低,成績差。所以,為了適應新教學體制的要求,教師需要不斷優化教學理念,設計完善的課前預習題目,引導學生獨立展開課前學習,帶著問題和疑惑進入課堂,展開針對性學習,從而有效的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一、小學數學預習題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學生之間的差異,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數學預習題,改變學生以往接受習題安排和機械訓練的學習狀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讓他們掌握練習的主動性。其次,教師要改變以往預習題的模式,逐步向內容多樣、形式多樣的方向發展,充分體現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第三,教師不僅要扮演實踐評價的權威角色,還要更多地參與學生的實踐活動,利用預習題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第四,增設預習題測試,考核學生的預習能力。其目的不僅是判斷他們的成績,而且是利用練習題的評估功能來激發學生的潛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設置不同難度的預習題,使每個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都能有所收獲,確保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積極性。
二、小學數學預習題設計要點分析
1、課前預習題目的設計要回歸教材。教學目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起著主導和引導作用,教學內容和預習題習設計也應以教學目標為中心,使教師能夠按照教學方向完善預習題設計方案。教師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制定完善的課前預習方案。
2、重視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預習題是學生在開始課堂學習之前必須進行的活動,學生不應是簡單地閱讀課文并理解其定義,而應效積極有效的引導學生探索新的知識。在設計預習題時,教師不僅要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還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預習當中。
3、設計有趣的預習題目,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新穎、活潑、靈活的元素往往更有趣,確保他們的思想保持積極的狀態,滿足其引強烈的認知渴望,教師在設計預習題時,可以增加一系列充滿趣味性的作業,以提高預習效率。新課程理念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作用,由于數學知識內容枯燥乏味、邏輯性強,學生很容易降低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也就意味著不能真正投入到學習中去。為此,在設計數學題時,教師必須豐富課堂元素,例如:以故事、游戲或謎語的形式展開。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所掌握的知識為基礎,使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有效的課前練習題設計需要具有驗證性、鞏固性和擴展性,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預習習慣。
4、教師必須充分發揮有效的指導作用。為了提高預習效果,教師應該給學生一些幫助,讓學生逐步了解預習知識的要點,熟練掌握預習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定向材料,引導他們通過現象看到本質,引導學生首先接觸學習內容,充分發揮自己的思考能力。例如,給學生一組簡單的數據,讓他們計算這組數據的平均值。通過學習這些鏈接,學生對平均值有了較為清晰的理解,認為平均值可以反映一列數據的基本水平,并可以通過一種或兩種方式計算平均值,這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師要遵循學生認知發展的特點,從簡單到復雜的邏輯順序著手設計預習題,充分發揮預習題的成效,提高學生通過預習題回顧所學知識、 便于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上,確保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結語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設計課前預習題目時要充分體現教學理念,不斷豐富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王林. 談到小學和高中的自學數學[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3(10)。
[2]荀邦. 小學數學課教學與管理,2011(26)。
[3]孫杰.更不用說小學數學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自力更生能力[J]。山東,1998(03).
[4]李菲.小學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實驗方法[J]。中國非正規教育,2016(11)。
[5]左超.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研究,20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