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復習課是英語教學的一種重要課型。然而,很多學生存在復習課學習效率不高的情況。本文簡要分析了初中英語復習課教學現狀,指出“主題—語篇—語用”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復習課教學效果,并總結了幾點應用這一教學模式的方法,旨在提升復習課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
關鍵詞:初中英語;復習課;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吳鴻容(1982.11-),女,福建晉江人,晉江市季延初級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
“主題—語篇—語用”教學模式強調英語教學要以主題意義為探究主線,依托語篇開展多樣的教學活動,從而在語篇分析、比較、概括和評價等環節中,引入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文化知識、學習方法等教學內容,最終幫助學生內化英語學科相關知識,提升語用能力。復習課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鞏固復雜的知識,并以此為基礎發散思維,深入探究相關內容并鍛煉知識應用能力?!爸黝}—語篇—語用”教學模式有助于實現復習課教學目標。鑒于此,教師可以深入探究基于“主題—語篇—語用”教學模式開展復習課教學活動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英語復習課教學現狀
很多初中英語教師在組織復習課教學期間,都會引入傳統的復習模式,引導學生快速梳理教材,在此基礎上通過練習卷檢驗學生的復習成果,并在講評練習卷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然而,很多初中生在這種復習模式的引導下,很難真正實現提升自身英語水平的目標。首先,傳統的復習模式缺乏主題意義的引領。練習卷雖然可以全面覆蓋重點語言知識,但卻割裂了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缺乏真實語境,也無法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其次,傳統的復習模式與語篇脫離。語篇鑒賞環節,學生可以通過對話或短文更加細致地體會語言知識的應用語境,這對其閱讀理解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等素養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然而,傳統復習模式中,學生往往以快速獲取正確答案為主要目標,因此,學生完成閱讀理解相關習題,只能快速瀏覽文章和問題來得出答案,復習與語篇探究活動毫無關聯。最后,傳統的復習模式無法高效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聽寫、選擇、填空是練習卷中的常見題型,在完成相關習題期間,學生只能被動運用所學詞匯、短語和句型等語言知識,無法在實際生活中高效運用英語傳遞信息,對核心素養的提升造成限制。鑒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越來越多的教師都在探索新型復習教學模式,希望可以提升復習課教學效果。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在復習課設計中有效運用“主題—語篇—語用”教學模式逐漸成為英語教師重點探索的課題。
二、基于“主題—語篇—語用”的初中英語復習課教學模式探究
(一)基于主題創設情境,巧妙引入,激活學生思維
復習課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教學內容,確定復習主題。在此基礎上,為調動學生參與復習活動的積極性,激活其思維,教師可以基于主題創設情境。這種方式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其在視覺和聽覺的輔助下參與學習活動,還可以使其明確本課復習的重點知識,幫助其快速明確復習重點,建構知識體系。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收集與復習主題相關的圖片、音頻或視頻,也可以邀請學生拍攝與主題相關的視頻,還可以組織角色扮演或情景劇表演等活動,在此基礎上開展師生交流,可以使學生快速融入主題情境中。
以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3 “Getting together” Topic 1 “Does he speak Chinese?”復習課教學為例,本次復習課的重點為鞏固一般現在時的用法,關注與喜好、詢問、請求等相關的句子,復習與人稱代詞相關的知識。教師可以將“A New Student”作為本次復習課的主題,并分享導入視頻,從而通過導入視頻創設情境。在導入視頻中,教師可以引入“在外國生活的學生轉學到本?!钡谋尘埃曨l中可以提出:“He is a new student. He comes from Canada. Do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him? How to start your conversation?”很多初中生在英語學習期間都希望可以交到外國朋友,這樣的視頻可以快速幫助其融入復習課主題情境中。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角色扮演活動進一步幫助學生融入情境,請一名學生扮演來自加拿大的轉校生,指定另一名學生與其開展對話,在對話中引入“My name is...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your name?”“Can you speak Chinese/English?”“Do you like China?”等問題及其答語。最后,教師可以向其他學生提出問題,如“Does he speak Chinese?”“Does he like China?”。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沒有參與角色扮演的學生也獲得參與感,主動進行思考,從而使其結合“A New Student”主題進一步融入復習活動中。以上,通過科學設計主題并創設情境,學生可以快速將注意力集中于復習課中,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初步感知與主題相關的重點知識。
(二)立足教材語篇復習,發散思維,鞏固重點知識
教材中的語篇融合了重點詞匯、短語、句型或文化知識等元素,在引導學生明確復習課主題后,教師可以立足教材中的語篇組織復習活動,幫助學生在復習期間鞏固所學知識。需要注意的是,區別于新授課,在復習課中教師可以適當轉變師生角色,引導學生細致解讀語篇,在此基礎上,鼓勵其結合語篇信息發散思維,復習相關的英語語法或常見表達方式等,從而在培養其語篇分析能力的同時,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并記憶與語篇相關的英語知識。
以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5 “Our school life” Topic1 “I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subway.”復習課教學為例,為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與出行方式、日常活動有關的表達方式及有關頻率副詞的認知,教師可以結合Section C 1a 課文開展語篇復習活動。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解讀語篇內容,結合語篇找出關鍵時間點,畫出時間軸,并歸納不同時間點引入的關鍵活動。這一課文內容相對簡單易懂,多數學生可以畫出“at twenty past six→at seven o'clock→half past seven→at eight→at twelve ten→after school→a quarter past five→five thirty→after dinner→a quarter to ten”這一時間軸,在此基礎上,將“get up”“have breakfast”“play football”等與活動相關的短語添加到時間軸上。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部分學生作品,并請其簡要講解與時間相關的表達方式、不同英語短語的含義,從而使其在語篇復習期間更加深入地復習本話題中相關的重點知識。由于與時間相關的表達方式相對復雜,教師可以適當為其提供幫助,如在黑板上寫下“ twenty past six”“a quarter past five”“half past seven”“twenty to six”等短語,從而使學生結合短語系統歸納與時間相關的表達方式。而在學生完成語篇解讀后,教師可以巧妙引導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How often do you get up at twenty past six?”等問題,進而使其關注到課文中出現的“usually”“often”等頻率副詞,并引申出“always”“never”等頻率副詞。以上,通過細致解讀教材中的語篇,學生可以在語篇復習期間,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散思維,全面復習所學知識。
(三)結合語篇引入導圖,構建體系,保障復習效果
在鼓勵學生自主解讀語篇、發散思維、復習知識的同時,教師不能忽視自身的引導作用。很多初中生都存在邏輯思維能力、總結歸納能力不強的問題,鑒于此,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復習活動后,結合語篇引入知識導圖,從而使學生在知識導圖的輔助下構建知識體系,實現高效復習的目標,提升復習課的有效性。
以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1 “Playing Sports” Topic 1 “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復習課教學為例,為幫助學生復習與運動相關的表達方式和重點語法知識,教師可以結合Section C 1a 語篇引入知識導圖。利用知識導圖中,首先幫助學生梳理語篇信息,圍繞“Ann likes sports very much.”這一主題引入“Sentences of the passage”和“Sports”兩個分支。在第一個分支中,教師可以運用語篇中的“She is going to take part in ...”這一句子,引入“Future tense with be going to”這一語法知識,引入“I'm going to...”“She/He is going to...”“We/They are going to ...”“Are you going to...”相關例句,從而使學生結合例句回顧語法知識。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入“Her classmates are going to cheer her on.”這一句子,重點標注出“cheer her on”這一短語,并引入對話“-Would you like to come and cheer her on? -Yes, I'd love to.”,使學生在鞏固短語“cheer sb. on”的同時復習單元重點句型。在第二個分支中,教師可以添加“go cycling”“go mountain climbing”“play baseball”等短文中出現的運動項目。同時,教師也可以使用另一種顏色或字體引入課文中沒有出現的運動項目表達方式,如“go skating”“play football/basketball/tennis...”等,并在列出學生需要掌握的與運動有關的短語后,引入“Which sport do you prefer, ... or ...?”這一句子,將句型應用與短語回顧進行結合。以上,通過合理運用知識導圖,教師可以在幫助學生進一步梳理語篇信息的同時,引入重點復習內容,幫助其構建知識體系,提高復習效果。
(四)開展讀寫實踐活動,巧用語篇,培養語用意識
培養學生語用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點任務,也是教學的難點。鑒于此,教師可以引入讀寫實踐活動,靈活運用語篇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或生活經歷,將語篇改寫、仿寫、縮寫或續寫等方式來作為復習課的輸出形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更加透徹地研究語篇內容,還可以強化其語用意識。
以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1 “Feeling Excited” Topic 2 “I'm feeling better now.”復習課教學為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Section C 1a 中的語篇開展重點句型復習活動,并鼓勵學生對語篇進行仿寫。在此期間,學生可以自然地融入“I feel ...because...”“as...as”“not so ...as”等句型和短語,從而在仿寫語篇時將知識的運用與主題、語境聯系在一起。為保障學生更好地在仿寫語篇期間提升語用意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作品分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幫助組員分析其作品中是否存在語法問題、拼寫問題或邏輯問題,探索如何幫助組員在短文中引入更多單元重點句型,提升短文語言的豐富度,這也是培養其語用意識的一條重要途徑。當學生發現組員寫下“I live as happy as before.”這一句子時,要及時引導組員分析句子結構,進而使其將“happy”改寫為“happily”,并細致地解讀其仿寫的語篇,分析是否存在相似的語法錯誤。以上,通過引導學生仿寫語篇,可以幫助其養成運用所學知識恰當、合理地闡述想法、傳遞信息的意識,為其英語綜合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五)引入課堂趣味游戲,巧妙練習,強化語用能力
在復習課教學中,結合主題和語篇幫助學生有效復習所學知識后,教師需要適當組織練習活動,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引入趣味游戲的方式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課堂活動,將練習與游戲進行結合,并使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自然地提升自身語用能力。
以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8 “Our Clothes” Topic 2 “We Can Design Our Uniforms.”復習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Section A 1a 部分的語篇組織復習活動,幫助學生復習賓語從句的相關語法知識。完成復習活動后,可以組織復述游戲。游戲期間,教師可以展示句子“What style do you like?”,并進行復述:“He asked what style you like.”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展示多個句子,如“What color do you like best?”“How often do you go shopping?”“Suitable uniforms can show good discipline.”等句子,并給出多樣性的提示,如“Could you please tell me____?”“It's true ____.”等。學生準確完成復述任務后,教師可以發放精美的卡片或手工作品作為獎勵,并要求其隨機選擇下一位參與復述游戲的同學。當學生不能準確進行復述時,教師要巧妙對其進行引導,從而使其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加深對賓語從句相關語法知識的記憶程度。以上,通過合理組織課堂趣味游戲,學生可以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在練習期間鍛煉自己的語用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復習課中,教師可以引入“主題—語篇—語用”教學模式,幫助學生突破學習困境。學生結合主題分析語篇傳遞的信息,復習已經學習過的內容,并在教師組織的讀寫實踐和趣味練習活動中強化語用能力,從而提升英語素養。
參考文獻:
[1]駱悠悠,鄧青霞,吳鴻,萬麗.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語法復習課應用之行動研究[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130-134.
[2]朱慧.基于“話題主線”的初中英語語法復習的實踐與思考[J].英語廣場,2020(21):134-136.
[3]薛洪玉,施燕容.建構主義學習觀下初中英語單元話題復習模式初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1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