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應正確認識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并思考如何提升教學質量。本文根據初中英語教學現狀,剖析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存在的不足,進而對分層教學法進行闡述,并結合相關教學實例,提出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的相關策略,最后分析了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的優勢。
關鍵詞:英語教學;分層教學法;初中
作者簡介:劉慧(1982.10.25-),女,漢族,江蘇寶應人,揚州市梅嶺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
分層教學法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差異,在教學活動中因材施教,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質量。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正是新課程標準理念的體現,因此,研究和探索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一、初中英語教學現狀
(一)限制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發展
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學計劃的制訂大多具有很強的從眾性。教師往往根據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將教學內容固定在教學大綱規定的范圍內,以適應基礎差的學生,但卻使基礎較好的學生無法深入挖掘知識點、拓展知識面,實際上限制了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發展。
(二)英語基礎差的學生跟不上
如上所述,教師在授課時不對知識進行拓展以適應英語基礎差的學生。然而,英語基礎差的學生因其基礎薄弱,即使教學內容在教學大綱規定的范圍內,仍然無法跟上教學的節奏。
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方式的不足
讓學生掌握必要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英語基本能力,培養學生使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的能力是初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然而,傳統模式下的初中英語教學,以教師的講解為主,教師對英語知識點進行詳細解讀,在此基礎上著重于機械的句型練習。“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在這種教學模式中無法得到體現,這種教學模式也違背了英語教學的基本規律。因此,在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對學生的培養和指導,增加學生的自學量。
近年來,教師在初中英語課堂上著力于設計小組合作和集體交流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主體意識,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千方百計營造輕松、快樂、團結合作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自由、自覺、自愿地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和集體語言交流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然而,受考試壓力的影響,教師無法讓學生經常參與到各項活動中,難以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首先要注意的是提問策略,這關系到閱讀教學的質量。提問策略是指由教師設計問題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利用現有知識回答問題,從而獲得新知識的策略。它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策略。教師在問題設計上應盡量恰當、鮮明,能夠直觀地將學生引入設置的問題情境中,進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啟發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學生表達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教師要充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和積極探索獲得更多的知識,全面發揮智力活動的積極性,這將對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提問策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并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原因在于:第一,在問題設計的過程中,難易程度不好把控,如果問題太難,學生回答不了,無法引起學生興趣,而且會在課堂上浪費很多時間。相反,如果問題過于簡單,學生很容易回答,這樣的問題就不能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第二,學生們面對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學生對它的理解也會大相徑庭。有些學生可能覺得簡單,而有些學生可能覺得難以理解。這使得教師設計問題更加困難。
三、分層教學法概述
(一)分層教學法的內涵
分層教學法是指將處于同一水平的學生劃分在同一個小組內,進而形成若干不同層次的小組,然后有計劃性、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層次的小組進行教學的方法。分層教學的目的是使教學計劃能夠更好地符合每個層次學生的基本情況,從而促進更多學生參與學習。分層教學秉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使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
1. 因材施教理論。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體差異,根據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以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分層教學法主張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促使所有學生都能取得進步。也就是說,分層教學法是因材施教理論的重要表現。
2.合作學習理論。分層教學時,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互補”的學習小組,以便在教學過程中相互學習和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分層教學法體現了合作學習理論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去幫助基礎差的學生,通過問答的方式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分層教學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而且有助于建立學生之間的友誼。
3. 教育最優化理論。20世紀70年代初期,教育學家巴班斯基提出教育最優化理論,該理論的核心是利用最短的時間獲取最顯著的教學質量。該理論認為,教師應該在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和學習興趣等方面盡可能多投入一些時間和精力,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消耗。在課堂集體教學過程中,教師為所有學生設定相同的目標,并配置相同的課堂練習。這將導致教學質量出現兩極分化,一些學生覺得內容太簡單,而一些學生會跟不上教學的節奏,最終不僅無法實現每個學生的能力在規定的時間內有所提高,還大大降低了教學質量。為了更好地優化教學質量,教師應制訂科學的教學計劃,重視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進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顯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分層教學的目的
實施分層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分組“互補”的方式,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在教學中針對每個學生的個人情況,設定相應的學習目標,通過分類指導形式對學生起到引導和幫助的作用,教師扮演解謎者和引路人的角色。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的個體差異被忽視,使用非歧視性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整體水平的效果有限,有些基礎不好的學生與基礎較好的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新課程標準要求,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以教學資源開發為主體,將學生發展作為起點和終點,合理規劃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并作出相應的評價。分層教學法以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基礎,利用差異化的教學計劃和目標,實現每個學生的自我價值。
(四) 分層教學的意義
許多地區的初中因班級學生數量較多,小班化教學難以實現,教學質量也難以有效提高。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正確認識學生的個體差異,這為英語教學的長期發展指明了方向。分層教學法能夠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對教學對象分層
如何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層是應用分層教學法的關鍵環節。教師要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作真實、準確的評估,并根據每個學生現有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和其他相關因素對其進行分層。一般來說,學生可被劃分為以下幾個層次:第一層次,具有良好的英語技能、較高的學習能力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對英語學習有濃厚的興趣;第二層次,具有良好的英語基礎水平,學習新知識的速度快,對英語有基本的學習興趣;第三層次,英語基礎差,知識學習過程緩慢,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后,教師需根據每個層次學生的不同特征,設置不同的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提升每個學生的英語水平。另外,還需要實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 ,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調整其層次。
(二) 對學習目標分層
在對學生進行分層后,教師應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比如詞匯量的學習目標,第一層次的學生需掌握30~50個單詞,第二層次的學生需掌握20~30個單詞,第三層次的學生需掌握15~20個單詞。促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實現在自身基礎之上提高英語學習成績。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初中英語教材也隨之改變,在創新教學方式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將理論知識付諸實踐的能力。在這種教育革新的背景下,學生之間的差異不僅能夠直觀地從成績上反映出來,也能從心理上反映出來。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現狀,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進度,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使教學進度和內容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對課堂教學分層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例如,較為簡單或在教材中能夠找到答案的問題,可以讓第三層次的學生來回答,如果答案正確,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這一層次的學生能夠獲得學習的成就感;而相對困難的問題或綜合性較強的問題,則讓第一層面的學生來回答,使其充分發揮獨立思考的能力,為其提供表達獨特觀點的機會。教師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難度的問題,使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從而改善傳統英語課堂上只有少數學生參與課堂,大多數學生只能被動地成為“聽眾”的局面。這樣也能讓所有的學生感受到課堂學習的成就感。此外,在專項訓練時也可以采用分層訓練,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相應難度的任務。
(四)對學習考核評價的分層
學習考核評價是通過考核的方式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評價。評價體系內容可以從不同角度設置,科學的學習考核評價方法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明確自身的優劣勢,在日后的英語學習中應該在哪些方面予以加強,哪些方面有所提升。教師在學習考核評價的過程中,應根據三個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比如,在英語教材文章學習的考核方面,第一層次的學生要在背誦文章的同時能夠默寫文章,第二層次的學生需熟練地背誦文章,而第三層次的學生能夠熟練朗讀即可。
五、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的優勢
(一)促進全體學生共同成長
分層教學法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拉近學生之間的差距。分層教學法中的分組模式,有利于學生之間搭建起互幫互助、交流合作的橋梁,以此為基礎,能夠有效地克服各種英語學習障礙,讓學生在和諧的環境中共同成長。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正確的判斷,做到因材施教,以實現自我成長為前提達到真正的全面提升。
(二)融洽師生關系
傳統的集體教學模式中,班級學生眾多,成績好與成績差的學生相互交叉在一起。教師一般比較關注成績較好的學生,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就會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厭棄學習。而應用分層教學法后,可將水平相近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展開針對性教學。此舉有利于各層次學生都緊緊圍繞在教師周圍,有利于師生關系更加和諧,便于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三)有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
分層教學法的應用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幫助、交流和學習,從整體上提高學習效率、升華學習興趣。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能夠增強合作精神,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能夠促進共同進步。
六、結語
初中英語教學應加強對分層教學法的應用。教師應正確認識學生在英語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錚.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5):107.
[2]李永興.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9(8):95-96.
[3]宋廣霞.初中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27):92.
[4]錢開亞.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教師,2015(24):135-136.
[5]李影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策略的運用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8):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