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玉文 邵潔
摘 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人們的閱讀逐漸向碎片化方向發展,對于經典名著的閱讀越來越少。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名著薦讀,能夠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這對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能幫助學生深度學習語文知識。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對名著薦讀的合理利用展開更深入的探索研究。本文立足筆者的實踐教學經驗,暢談利用名著薦讀實現高中語文深度學習的有效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名著薦讀;高中語文;深度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4-018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4.062
隨著新課標的推行,名著閱讀在高中教學中的比重不斷加大。名著閱讀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還可以讓學生汲取名家的智慧,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實現深度學習。
一、利用名著薦讀實現高中語文深度學習的實踐價值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提出了“讀整本書”并且要達到200萬字閱讀量的教學要求,因此名著閱讀在高中教學中的比重不斷加大,并且成了學生實現語文深度學習的關鍵。首先,名著薦讀可以促進語言的構建與運用。語言對于人類而言既是一種交際工具,也是一種思維工具。語言構建是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推動學生深度學習的關鍵。而名著的文字語言是人類語言文字的精髓,飽含創作者的價值看法和文化修養,是塑造作者精神世界的文字。因此閱讀名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構建語言,為學生深入學習奠定基礎[1]。其次,名著薦讀可以促進審美的鑒賞與創作。審美不僅是一種主觀意識,也包含客觀審視,是學生語文深度學習的關鍵要素。名著薦讀的教學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從作品情感、人物形象、創作背景等多個層面對名家作品進行鑒賞,這無疑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品位。最后,名著薦讀可以促進思維的發展與運用。深度學習必須調動學生的深度思考,名著薦讀是課內文章有效的材料補充。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更深一步地將名著內容與課堂相關知識聯系起來反復思考,這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有助于學生實現語文深度學習。
二、利用名著薦讀實現高中語文深度學習的實踐策略
(一)明確名著薦讀的方向和原則
在利用名著薦讀實現高中語文深度學習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明確名著薦讀的方向,確立名著薦讀的總體原則,這樣才能避免學生的名著閱讀學習發生偏移,為學生深度學習提供保障,具體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首先,整體性原則。名著薦讀必須落實于“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框架體系,要將名著薦讀與教材課文放在同一個框架體系上,將其作為教材和教學內容的有效補充,確保名著薦讀與教材內容協調、統一,通過把握整體性原則推動學生深度學習[2]。其次,針對性原則。名著薦讀在保持整體性的基礎上還要遵循針對性原則,要立足不同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注重個體引導。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的薦讀,這樣才能夠促使學生逐漸提高閱讀能力,實現深度學習。再次,探究性原則。無論在高中語文教學體系中實施何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和手段,落實探究性原則都是教師始終需要堅守的教學改革立意,名著薦讀也概莫能外。教師在為學生規劃名著薦讀方案時必須依托名著的具體內容,加強引領學生的探究性閱讀意識以及高階思維品質,使學生在名著薦讀中有所感悟、有所創造、有所拓展,這樣才能驅動學生閱讀思維和語文探究能力向橫向和縱向發展,助力學生構建探索精神和個性化思維模式,從而達成預期的語文深度學習目標。最后,對話性原則。教師應該明確名著薦讀不僅包括學生的閱讀,也包括教師的指導。名著薦讀應該在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中促使學生充分理解名著,引導學生進入深度閱讀實踐體會中,讓學生從名著中汲取養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能力。
(二)結合選材標準優選資源
在利用名著薦讀實現高中語文深度學習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是否能夠制訂選材標準,幫助學生優選閱讀資源,也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標準。首先,典型性標準。教師推薦的名著必須具有典型性。《三國演義》作為我國歷史演義的開山之作,其中不僅具有大量的故事描寫,也有極多人物描寫,并且蘊含豐富的價值情感,是中國古典小說的代表作。這種典型名著就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學生可以從這樣的名著閱讀中獲得更多收益。其次,適應性標準。主要是指教師推薦的名著資源必須與學生的興趣愛好、年齡特征相契合,使學生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克服陌生性,基于文章的創作背景能夠產生豐富的聯想,實現閱讀資源有意義的構建。再次,擴展性標準。名著薦讀在高中語文教學體系中的實踐運用,本身就屬于一項具有擴展性質的教學革新舉措,同時教師實施名著薦讀的初衷也是為了擴展學生的閱讀視野、人文情懷和精神視域。因此,教師在為學生甄選名著薦讀資源時,必須加強落實擴展性標準,結合有效的語文教材和學情分析工作對名著薦讀資源的體裁、思想立意和語言風格加以擴展,極大限度地借助名著薦讀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引領學生文學鑒賞力和閱讀思維品質的發展,從而培育學生的審美素養和文化意識,彰顯高中語文教學的擴展性和人文教育職能。最后,專題性標準。教師在向學生推薦名著資源時,由于名著內容包羅萬象,因此教師可以將同類型思想或同種語言風格的名著整合成一個專題,通過這種推薦閱讀的方式,幫助學生把名著關聯在一起,從而在橫向和縱向的對比中實現更深入的閱讀學習。
(三)依照類型提供分類指導
在利用名著薦讀實現高中語文深度學習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立足不同的名著類型給予學生適合的指導,這樣才能讓學生從中獲得更多收益,為學生的深度學習提供保障。首先,指導中國古典小說名著閱讀。中國古典小說是名著薦讀中不可或缺的內容,而古典名著采用的是古漢語的表達方式,對于很多高中生而言閱讀會存在一些困難。為此教師可以采用粗讀和精讀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對重要內容反復閱讀,對一些不太重要的內容則可以只瀏覽個大概,同時還可以輔助閱讀一些相關的文獻資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古典小說內容。其次,指導中國當代小說名著閱讀。對于這類作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小說的三要素出發,即人物、環境、情節,幫助學生理解小說中各種元素之間的關系,明確其中相互的作用和影響。為此,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前提一些與小說要素有關的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找出答案,提升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深度學習的發展。最后,指導外國小說名著閱讀。教師在推薦指導這一類文學作品時應該強調個性、把握共性。中外文化背景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國內外小說進行對比閱讀,讓學生感受其中文化思想的差異,以此更好地幫助學生把握國外小說的行文走向和思想風格。除此之外,教師在針對不同類型的名著對學生實施分類指導時還應該善于向學生滲透科學的對比閱讀技巧,在同一題材的名著薦讀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開發多樣化的對比閱讀任務,使學生能夠在探析、解讀名著語言特色和思想立意的過程中自主發現、正確凝練名著內容的異同之處,這樣一來可以培植學生的對比分析思維和求同存異思維,二來也能顯著提升學生自主閱讀文學名著的能力以及語言構建和運用的素養,使學生在名著薦讀中有所收獲,從而利用高質量的名著薦讀教學促進學生文學知識儲備的擴充、高階思維能力的訓練以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發展,充分發揮名著薦讀對高中生開展語文深度學習的引領功用。623CA209-7C06-427A-A7C7-57EA41D0F516
(四)深入解讀名著文學價值
在利用名著薦讀實現高中語文深度學習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帶領學生深入解讀名著,幫助學生體會名著的文學價值。首先,體會名著的語言價值。名著語言是人類語言的精髓,往往能夠在簡練的語言形式中表達個性化的觀點,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因此在名著薦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探討名著的語言價值,鼓勵學生對名著的語言表達方式進行模仿練習,以此更好地增進學生閱讀理解的水平,促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其次,體會名著的審美價值。不同的人思維方式各有不同,所能體會的審美價值也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在閱讀同一部名著時,不同的學生會產生不同的心得體會,比如有的學生認為作品是積極向上的,但也有學生認為其中暗藏諷刺之意。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名著薦讀時,應注意幫助學生把握作者的中心思想,促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審美價值,避免學生的閱讀方向產生錯誤[3]。最后,體會名著的文化價值。名著之所以能夠流傳中外,很大原因就是其中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價值,展現了作者豐富的文化底蘊,并揭示了所處時代的文化背景。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名著薦讀時,還要注重深入挖掘名著的文化價值,帶領學生融入當時的文化環境,并基于現代的視角進行解讀,這樣學生才能夠對名著產生更加深層次的認識和創造性的觀點,為學生的深度學習提供保障。
(五)立足學生學情進行針對教育
在名著薦讀教學中,教師若想實現深度學習的教學目的,就必須深入研究學情、把握學情,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名著薦讀,這樣才能夠實現深度學習的教學效果。現下很多高中生的閱讀面比較窄,而名著的語言又比較深刻,這就導致學生在閱讀時會產生障礙。因此,教師在名著薦讀教學中應該立足這部分學生的閱讀情況,幫助學生突破讀書障礙。比如,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幫助他們挑選適合的名著作品,同時將一些高效的名著閱讀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科學方法的指導下突破閱讀障礙。對于一些閱讀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在名著薦讀中可以從訓練思維、發展寫作等幾個方面做起,將學生引入更深層次的閱讀中,以此實現學生名著閱讀學習的可持續發展。在落實學情分析與合理推薦名著素材的基礎上,教師還應該積極在名著薦讀活動中引入合作閱讀形式,從源頭上深化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自主學習導向。這樣一來不同學情條件的學生可以在合作閱讀中實現閱讀技能的優勢互補,促進學生高效開展思維對話式的名著閱讀和語文深度學習,為高中語文教學營造多向互動的生態化課堂環境,二來教師也能擁有充足時間和條件對學生名著閱讀的弱勢環節進行查缺補漏,在激發學生參與名著薦讀活動內驅動力和主體性的同時,充分凸顯教師名著薦讀教學的主導作用,從而使不同學情條件的學生都能夠在合作名著閱讀中盡情釋放和碰撞思維的火花,有效縮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的差距,體現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名著薦讀的針對性和層次性。
(六)通過反饋促進深度學習
閱讀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在利用名著薦讀實現高中語文深度學習的教學實踐中,并不是說學生閱讀完了學習就結束了,教師還應該及時了解學生閱讀的情況,并結合學生的閱讀反饋不斷對名著薦讀做出調整,這樣才能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首先,要增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反饋意識。閱讀是一個主動思維的過程,學生必須對自己的閱讀有清晰的認識和了解,并進行個性化閱讀。因此在名著薦讀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觀念,引導學生在每次名著閱讀結束后結合自身的閱讀情況和閱讀目標做出評價,思考自己是否理清了作品的人物關系、是否了解了作品主題,通過自我評價反饋為學生的深度學習提供保障。其次,創建學習團隊,開展小組評比。在利用名著薦讀實現高中語文深度學習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共讀、學生互評反饋的方式促使學生對自己的閱讀情況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和了解,讓學生學會相互學習、相互糾正、相互監督,以此促進深度學習。最后,教師在優化高中語文名著薦讀的反饋評價機制時,還應該主抓培育學生的自我反思精神和自我完善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和同學交流名著閱讀心得,并將在交流中收獲的經驗以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樣不僅便于學生在學習語文時隨時查閱,使學生在更新名著認知經驗時有據可依,也有助于培植學生的反思精神和閱讀記錄習慣,從而切實通過名著閱讀反思和反饋促進學生實現語文深度學習。
三、結語
綜上所述,名著凝聚著先人的智慧,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內涵。而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閱讀表達能力,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名著薦讀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實現語文深度學習。因此教師要重視名著薦讀,有效利用名著薦讀實現高中生語文深度學習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高沁春.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困境及解決對策分析[J].課外語文,2021(10):113.
[2] 梁偉新.導出趣味 讀出深意——高中名著“導”讀教學分析與實踐[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1(6):148.
[3] 葛曉丹.讓學生真正聞到名著的“馨香”——談如何將高中語文名著閱讀落到實處[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12):70.623CA209-7C06-427A-A7C7-57EA41D0F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