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琴
摘要:在傳統時期的教育教學中,應試教育理念嚴重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思想,而教師作為學生成長的引導者,所實施的教學方法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沉悶的課堂氛圍中影響了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態度,阻礙了美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改善。基于此,本篇文章對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效率的創新方法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美術課堂;提高效率;創新方法
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提出與全面落實之下,更加注重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而美術作為一門藝術學科,對學生的審美判斷、創意實踐能力與美術表現、文化理解乃至圖像識讀這五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想正處于啟蒙的階段,因此教師以核心素養為培養目標,為學生構建高效的美術課堂,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美術興趣與創新思維,幫助學生深刻的體會到美術的魅力,以便學生更加輕松的理解美術知識,掌握一定的美術技能,從而促進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一、小學美術高效課堂建設的意義
美術課程教學對學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數學、英語等課程無法代替的。藝術課程是一門創造性的學科,美術課程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在作品創作過程中,需要一定的創作精神才能完成一件好的作品,因此,這對人的創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盡管小學生年齡較小,但他們的韌性更大。他們渴望探索一些好奇心和新事物,而這恰恰是藝術創作的重要前提。小學生對各種作品的欣賞和探索可以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小學美育階段是提高學生創造力的最佳機會。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小學美術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在小學美術教學階段,教師要建立一個高效的教室來觀察和體驗生活,然后讓學生融入社會生活中去發現美,這將在未來的美術學習中發揮重要作用,才能在學習美術課程時以一半的努力獲得兩倍的結果。
二、當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教育和教學的不斷改革,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導致新的教育概念和原始的教育概念在一段時間內相交并相互干擾,使教學表現出了一定的混亂狀態。美術作為一門小學課程并不是一門必修課,部分學校還缺乏專門的美術教師教學,這加劇了一些農村美術教育工作者教學困難的局面。同時,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引導學生欣賞藝術,而忽略了藝術技能的訓練。在美術課上,學生側重于模仿老師和教科書繪畫,而忽略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來創作繪畫,這樣的畫缺乏靈性和生命力。另一方面,在這種“被動接受”的美術課中,學生的繪畫熱情將逐漸減弱,他們將藝術學習視為一項任務和負擔,也嚴重阻礙了藝術課的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美術課堂效率的創新方法
(一)利用思維導圖,發散學生思維
想要有效利用思維導圖發散學生思維,就需要教師做好思維導圖的前期準備工作。這里所說的前期準備工作,不僅包括要準備思維導圖的內容,更要明確通過制作思維導圖可實現的教學目標及思維導圖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應用思維導圖之前,應當首先對思維導圖的教學意義有明確的認識。對此,教師要在課前自主學習網上的模范案例,再根據自己教學的實際內容和方式決定思維導圖在各個教學環節中的應用。
(二)多元評價,提高教學有效性
在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時,不僅要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教學知識點,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感受、興趣等,特別是學生的獨特體驗和參與美術課程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多元評價不僅是對評價體系的完善,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學生美術學習習慣的養成情況,是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多元評價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長處,并獲得認可和欣賞,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除此以外,多元評價還能讓教師定期對教學評價內容與方式進行反思,思考給學生布置的任務是否具有可行性;評價的方式是否對所有學生具有公平性,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評價內容的設置是否具有必要性,是否能夠真實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等。
(三)創造自主創作的空間
對于新課改的實施與推行,更加注重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因此,在小學美術高效課堂教學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更多自主學習、獨立創作的空間,去培養學生美術表現力與創造力,來增強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所以,美術教師可以借助教材中的美術作品,去激發學生的創作思維,引導學生在理解其中的內容同時,能夠主動的進行美術的創作,從而促進學生的創意實踐能力與美術素養的有效提升。
總而言之,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率對學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應當以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為目標,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合理運用教學方式,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超.聯系生活素材,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率[A].天津電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時代教育學術成果匯編(3)[C].天津電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電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1.
[2]陳麗群.探究利用生活中的美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率[J].新智慧,2019(12):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