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妙麗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相得益彰的兩個重要方面。當下小學語文習作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決定了閱讀教學中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探討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十分必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寫作能力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語文知識,而且要從小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當下小學語文習作所面臨的嚴峻形勢
(一)學生寫作無從下手
從三年級開始,小學生就要接觸并練習寫作文,作文在語文學科所占的比重比較大,作文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他們語文學科學習效果的優劣??墒?,現在許多小學生一提到作文就覺得頭疼,覺得無從下手,無話可說,一提到作文,便“談虎色變”,對語文的學習也大大降低了興趣,嚴重影響了語文學科的學習效果。
(二)教師指導輕描淡寫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提出要求后讓學生寫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學生作文批閱和講評過程中。而對學生寫作素材積累,寫作方法的指導卻比較少,導致學生的寫作素材單一,跑題、偏題現象嚴重。
二、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性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則是閱讀的深化形式。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秀的美文,可以作為小學生習作的范文。將閱讀能力的培養和寫作的教學進行有機地結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有著非常強的引導作用。如果說閱讀是源泉,那么寫作就是歸宿;如果說閱讀是學生把知識內化的過程,那么寫作就是學生把知識外化的過程。還有,在學生寫作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已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能夠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邏輯能力和表達能力,有利于今后的學習,這樣可以使閱讀和寫作相得益彰。
三、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
(一)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1.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提高閱讀興趣。聯系生活實際能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加深他們對文本的理解。在學習《那個星期天》中“這段時光不好挨”的時候,筆者先引導學生思考這段文字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是怎樣把這個意思表達出來的?再引導學生發現作者用跳房子、看云彩走、撥弄蟻穴、翻看畫報四個具體事例來表現“這段時光不好挨”,作者將焦慮的心情融在這些具體事例的敘述中。接著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您有過等待的經歷嗎?你是怎樣打發這等待的時光的?你當時心情怎樣?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主人公當時的心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2.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提高閱讀興趣。古人說得好:“勞于讀,逸于寫”。如果學生想寫好文章,他們必須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語文課本上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它們的語言規范,生動精彩,邏輯性強,富有吸引力。如《草原》《丁香結》《臘八粥》等等,這些都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是學生學習寫文章的好例子。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不僅可以提高閱讀的興趣、閱讀的效果,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積累寫作方法和技巧。
3. 通過創新教學方法提高閱讀興趣。新課標倡導語文教學的學習方式,是以探究、合作和自主學習為主的,這樣才能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積極性。教師還要多反思教學手段,結合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能力,不斷革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保證閱讀的效率。
(二)增加學生閱讀總量
很多學生習作時,感到沒有事可寫,沒有話可說,沒有情可抒。這跟知識儲備也有很大的關系。視野狹窄,知識的儲備量太少,寫起作文來,必然思路閉塞、捉襟見肘。語文的學習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只有增加閱讀量,擴大閱讀面,學生積累得多了,寫起作文自然就得心應手多了。
(三)加強寫作方法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對一些可以進行模仿借鑒的課文,在閱讀后安排學生進行即興的練筆,參考閱讀課文的寫作方法,一些比較優美的句子等,將其變成自己的素材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去。通過對寫作方法的體會,對優美語句的欣賞,開闊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1. 模仿寫作順序。小學語文課文常見的四種寫作順序,有時間順序、地點轉換順序、事情的發展順序、事物的不同方面順序。按順序描寫,使文章條理清晰,讓人一目了然。如《北京的春節》是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描寫老北京過春節的民俗散文。由于老北京春節的跨度比較大,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作者按時間的順序,展示了一幅幅民風民俗畫卷。在初讀課文時,筆者引導學生勾畫出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理清課文的表達順序,然后為學生提供一張按照課文表達順序列出的時間表,要求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對照表中日期,在對應的空白處填寫課文描寫的民俗活動。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的內容非常豐富,但安排有序,條理清晰。課后安排學生寫寫自己是怎樣過春節的,引導他們可以模仿《北京的春節》按時間順序進行敘述,學生就胸有成竹了。
2. 模仿寫作方法。小學作文常見的寫作方法有首尾呼應、詳略得當、點面結合、動靜結合、展開聯想想象,圍繞中心意思寫等等。在學習鐵凝的《盼》之后,引導學生歸納“圍繞中心意思,把重點部分寫具體”的方法。課文圍繞“盼”,依次寫了得到雨衣、盼穿雨衣、穿上雨衣三個事例,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是按照圍繞中心意思選擇不同事例來寫的。然后組織學生比較:哪個事例寫得更具體更詳細,為什么要詳寫?在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盼穿雨衣”示例中的幾個小事件——放學下雨,借故外出,窗前看雨,雨后看景,特別能體現課文中心意思,因此寫得詳細、生動。通過一系列教學后,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圍繞中心意思寫,把重點部分寫具體,才能給讀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寫本單元習作時,引導學生模仿《盼》,圍繞中心意思寫,把重點部分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3. 模仿優秀語段。對課文中優秀語段的仿寫,有助于快速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如《少年閏土》中“閏土月下刺猹”的那一段場景描寫十分精彩。學完后,可讓學生選一張自己的照片,引導學生模仿這一段場景描寫的方法,要寫出當時的環境,要細致刻畫人物的神態、動作等。又如《臘八粥》中描寫大家都喜愛臘八粥這一段,作者調動了味覺、視覺、嗅覺等感官來描寫臘八粥,可以借用這種寫法來寫一寫自己喜愛的一種食物。
4. 進行拓展訓練。閱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的,在閱讀后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性寫作,可以采用擴寫、縮寫、續寫、寫讀后感等形式。如引導學生寫讀后感,可圍繞文本中的人物或主題或事件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小學課本有許多課文都是寫讀后感的好材料,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圓明園的毀滅》《只有一個地球》等,通過拓展性寫作來豐富學生的體驗,使學生既能得到情感的升華,也提高了寫作的能力。
四、結語
總之,要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以寫促讀,以讀導寫,將寫作貫穿于整個閱讀過程之中,想盡辦法發揮學生的寫作能力,把學到的知識運用起來,全面有效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責任編輯:向志莉)
參考文獻:
[1]馬中競. 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基本策略[J]. 新課程,2022(07):98-99.
[2]楊泳琴.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J]. 科幻畫報,2019(01):116+118.
[3]姜培鳳. 試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途徑[J]. 新校園(中旬),2017(04):164.
[4]閆丹丹. 芻議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策略[J]. 中華辭賦,2019(07):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