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翔
【摘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是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始終堅持的重要原則。進入新時代,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新聞媒體要深入理解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原則,堅持上接天線宣傳好黨的好政策,下接地氣關注群眾“急難愁盼”,通過強化內容生產、創新表達方式、注重互動傳播等,切實推動黨和國家的政策落實落地,惠及萬千群眾。
【關鍵詞】黨性;人民性;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方針政策;急難愁盼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事關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一項重要工作。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是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始終堅持的重要原則。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展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的各個歷史時期,新聞媒體堅持與黨和人民同呼吸、與時代共進步,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黨百年奮斗歷程中積累的良好經驗。進入新時代,新聞宣傳工作必須繼承和發揚這一優良傳統。與此同時,也需認識到,隨著形勢發展和受眾習慣的變化,新聞媒體也必須創新理念、內容、形式、體裁、手段、方法,增強傳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面臨新形勢新情況,新聞媒體要結合重大主題報道,準確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及時把人民群眾創造的鮮活經驗和面臨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在宣傳報道中更好地體現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
一、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是新聞宣傳工作的基本原則
黨性原則是共產主義政黨的根本屬性,集中體現了一個政黨的立場觀點態度,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伊始就從馬列主義著作中繼承的根本性原則。人民性原則是我們黨在建黨百年的恢弘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并結合本土經驗形成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原則理論。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是新聞宣傳工作的基本原則。
翻閱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黨性”最初是作為一個哲學概念被使用的。無產階級政黨建立后,“黨性”開始作為一個政治概念被廣泛使用。“黨性包括黨的性質、黨的指導思想、黨的政治路線、黨的宗旨和組織原則等。”[1]從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看,“黨性”體現在黨團結帶領人民推進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的全過程、各方面。從新聞宣傳的視角來看,體現的就是堅持黨對新聞宣傳事業的領導。
黨的早期領導者對于新聞宣傳非常重視。在準備建黨時期,一些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雜志就開始公開出版,其中除了介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外,還體現了對舊中國勞苦群眾的關注。如李大釗就曾深入北京長辛店等地區,向鐵路勞工發放《新青年》雜志,介紹馬克思主義思想,宣傳勞有所得的理念等。至此,“勞工”“群眾”“大眾”等概念開始出現在各種黨報黨刊中。在宣傳黨的主張的同時,注重反映基層群眾的疾苦,團結號召他們一起參與斗爭,成為黨的新聞宣傳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特點。
“人民”作為一個政治概念,在我國新聞傳播事業中出現得較晚,在不同歷史時期也呈現出不同的階級屬性。但總體而言,“人民性”概念與黨的群眾工作緊密相連。在建黨初期,針對中國實際情況,黨的宣傳工作著重在教育、動員勞動群眾等方面發力,主要揭示舊社會剝削制度的不合理性,號召人民起來反抗;在隨后的土地革命和抗日戰爭時期,黨的宣傳更加“接地氣”,反映群眾生產生活、謳歌勞動群眾的作品更多出現,“向群眾學習”的口號開始提出,并成為群眾工作的重要內容。黨的高級領導干部同群眾共同勞動、與群眾同甘共苦的報道成為凝聚黨群關系的生動素材。
隨著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不斷發展,黨內一些理論家開始把“黨性”和“人民性”統一起來思考,成為黨建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1946年,胡喬木在為《新華日報》撰寫的社論《人民的報紙》中提出:“本報是共產黨的報紙,但誰都知道,共產黨目前的主張是和平、民主、團結,在這基礎上建立獨立自由幸福富強的新中國。這主張難道不就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希望么?”[2]從中可以看出,在當時對于新聞宣傳工作中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已經有了較為明晰的認識。
在隨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過程中,黨對于“黨性和人民性”關系的認識不斷豐富發展,逐漸形成了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理論。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8·19講話”)進行了精準概括,明確指出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堅持黨性,核心就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宣傳中央關于形勢的重大分析判斷,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3]“堅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4]這為我們推進新時代宣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二、上接天線,宣傳黨的好政策
黨媒姓黨。即黨的新聞宣傳媒體的所有工作,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具體到當前新聞宣傳工作,就是要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鄉村振興、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等主題報道,通過創新方式,將黨的好政策及時宣傳出去讓群眾知曉,同時加強對好做法的宣傳和反面典型的監督報道,推動好政策落地落實。
(一)權威發布,及時準確宣傳好黨的政策主張
新聞媒體連接發布源和受眾,對于群眾來說,如何及時準確獲得中央權威信息,是大家最關心關注的。相對于以往,現在的受眾有更多的信息來源,但不少信息傳播者缺乏權威性、嚴肅性,特別是對于黨和國家重大政策隨意解讀、錯誤解讀等情況時有發生,影響甚至誤導受眾。本著嚴肅、準確、權威、及時的原則,《中國紀檢監察報》及時發布權威信息,準確解讀國家大政方針等,確保新聞真實性、可及性,讓群眾獲知最真實完整的“一手信息”。如在每年中央有關“三農”的“一號文件”出臺時,不僅及時準確報道相關信息,還安排專業解讀,邀請財政、農業等領域相關專家從專業角度介紹文件出臺的背景、政策指導意義等,確保做到觀點權威、分析權威、結論權威。
(二)立足職責,監督保障政策落地
在現代新聞傳播理念中,新聞媒體的職責不止于宣傳報道,更重要的是推動社會進步。對黨報而言,具體表現為通過宣傳典型,推動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落地落實。近年來,黨的好政策在執行過程中打折扣等問題屢見報端。作為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的機關報,《中國紀檢監察報》立足職能職責,不僅報道“政策是什么、如何準確理解”,而且報道“政策推進如何、如何確保落實”。如針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刊發《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印發指導意見 強調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開展專項監督》等權威信息,并報道各地紀檢監察機關開展監督護航政策落地、嚴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生動實踐,推動政策落實到“最后一公里”。
(三)創新方式,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擴大傳播效果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受眾對于新聞產品的提供者有了更高的要求,新聞傳播媒介都在尋求以更直觀更鮮明的方式推送自己的產品并加強與用戶的互動,提升用戶的黏性。黨報要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發展,一方面要持續錘煉基本功,著重改進文風,以新鮮活潑生動的形式吸引受眾;另一方面要提升技術支撐能力,應用傳媒新技術新業態新平臺,為群眾提供易讀、耐讀的優質數字化新聞產品。《中國紀檢監察報》開設微信公眾號,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APP設置便捷讀報入口,方便受眾隨時隨地讀報。同時推動開設《今日讀報》等視頻欄目,在喜馬拉雅等平臺開設音頻讀報等欄目,讓受眾不僅可以“讀”,還可以通過“看”“聽”等多種方式了解新聞背后的故事。
三、下接地氣,關注群眾“急難愁盼”
(一)一線走訪,深入群眾撈“干貨”
好新聞是“走出來”的。對于新聞宣傳工作者來說,“腳力”永遠不可或缺。一方面,要通過持續深入接近群眾,保持最樸實的群眾觀點,站穩人民立場,這樣才不會在快速發展的時代迷失方向;另一方面,要善于向群眾學習,多用群眾創造的生動鮮活的語言,多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表達。《中國紀檢監察報》將鍛煉腳力作為記者編輯的必修課,每年都組織大型的采訪采風活動,走進一線抓“活魚”、深入群眾撈“干貨”。
(二)欄目化運行,報道各地鮮活實踐
對于現在的新聞受眾來說,碎片化、快速化閱讀是趨勢。作為向來以“嚴肅面孔”聞名的黨報,如何在堅持嚴肅敘事的同時,加強創新表達,讓報道直達群眾,易于被群眾接受,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特別是對于各單位的機關報來說,如何擺脫“自說自話”“自己寫自己看”的困境,需要不斷探索創新。對此,《中國紀檢監察報》堅持以欄目化、故事化的形式推進,既講政策也講群眾身邊的典型故事,通過群眾愛讀愛看、有一定趣味性的故事,從中介紹黨的大政方針和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比如,開設《監督哨》欄目,以查處群眾身邊的“碩鼠”“蠅貪”等故事為主體,通過詳盡的故事描述和有意思的對話場景,讓群眾知曉什么行為是違紀違法的,如何舉報更有效。又比如,開設《我為群眾辦實事》欄目,介紹各地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搜集群眾訴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努力,讓群眾知道出現了問題應該找哪個部門,相關部門不擔當不作為又該如何向紀委監委反映等。
(三)注重互動,及時反映群眾訴求
輿論監督是媒體的重要職能,對于黨報來說,不能滿足于只是唱贊歌,還要及時報道群眾的正當訴求,解決群眾面臨的煩心事鬧心事。特別是對于紀委監委的媒體來說,群眾更關心的是如何從中得知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如何解決自己遇到的真實問題。《中國紀檢監察報》立足職能定位,在固定版面開設《紀法問答》等欄目,以“你問我答”的形式解釋一些重要的紀律法律條款及其在現實中的應用。與此同時,在報道各地紀委監委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做法的同時,運用媒體融合優勢,推動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開設《我為群眾辦實事·紀委請您來出題》欄目,搜集網友反映的問題,并邀請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相關工作人員給予權威解答,提升互動效率,真正回應群眾關切。
四、結語
如何在主題報道中更好地體現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是理論問題,也是實踐問題。對于新時代新聞宣傳工作者來說,既要從百年黨史中、從新聞宣傳發展史中汲取經驗智慧,秉承政治本色,站穩群眾立場,也要從新時代新形勢中拓展報道方式、優化報道形式,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以群眾樂于接受便于互動的形態做好新聞宣傳,在確保權威準確傳達黨中央聲音的同時發揮媒體作用,推動黨的好政策切實落實落地,惠及人民群眾。
參考文獻:
[1]王鈺博,王國斌.新聞工作中“黨性與人民性”統一路徑研究[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9(4):45.
[2]王潤澤.中國共產黨新聞事業人民性原則的實踐路徑[J]編輯之友,2021(6):57.
[3]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5.
[4]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6.
(作者單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新聞傳播中心)
編校:鄭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