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煒 盧焱
【摘要】在如今網絡技術與平臺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大眾都能夠自主注冊賬號,在網絡平臺中實現自主化的內容生產與信息傳播,推進了自媒體行業的建設與發展進程。分析自媒體平臺的用戶特征,并且對自媒體用戶的信息整合方式與傳播形式進行系統研究,有針對性地對自媒體行業的建設與發展提出一定的對策與建議,對自媒體行業的信息傳播活動進行規范與引導,提高自媒體的信息傳播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自媒體;信息生產;信息傳播;規范
網絡平臺的建設與發展使得社會信息傳播的效率大大提高,大眾能夠不受時間與地點的限制接收多元化的信息內容。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網絡平臺的自媒體用戶逐漸出現在大眾的傳播視野中,其能夠作為網絡空間中的意見領袖來進行信息傳播,從而更好地將相關的信息內容進行社會化傳播,擴大信息內容的傳播范圍。[1]但與此同時,網絡自媒體用戶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也存在著諸多困境與問題,需要自媒體行業對用戶的信息生產行為進行規范,以此來保障內容生產的質量與水平。
一、自媒體平臺的用戶特征
美國的德拉吉報道提出了“每個公民都能成為記者”的理念,并且推動了博客的產生與發展。在我國,微博、微信的發展使得自媒體信息內容的生產呈現出裂變式的傳播效果。[2]在這些平臺的應用過程中,用戶能夠進行個人賬號的注冊,并且通過自身賬號來進行信息內容的生產與傳播,平臺中的用戶主要是個人用戶,其能夠將日常生活片段、社會熱點新聞內容進行分享與轉發,從而基于一種平民化的傳播視角進行內容的生產,體現了內容生產的平民性與草根性。
網絡自媒體用戶起初分享的主要是日常生活、網絡信息、社會熱點等多元化信息內容,但是隨著社會網絡市場中大眾需求的變化,市場上的受眾群體出現細分的發展趨勢。在這一趨勢下,網絡中的自媒體用戶為了穩定自身的粉絲群體,更多的是基于某一領域來進行內容生產活動,從而通過垂直內容的生產化傳播來實現信息內容的傳播。[3]例如微信公眾號“重案組37號”是對社會上的熱點事件與熱點內容進行研究,并對其進行故事化解讀,從而通過內容的深層次解讀來實現故事性內容的傳播與共享;微博上的“奇聞趣事”“笑點培訓班”“快來看看”“貓小北的廁所讀物”等賬號是對娛樂、趣味性的信息內容進行共享。可以說,這些自媒體賬號都是基于市場細分的角度來進行內容的垂直化生產。
從自媒體用戶的傳播形式來看,主要是基于個體自主性的傳播來進行內容的生產與加工的。一方面,自媒體用戶本身能夠基于自身喜歡的內容進行生產與加工,例如B站上的UP主等通過探店、Vlog、直播等活動形式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碎片化信息,并且都是基于自身興趣愛好來進行內容選擇,從而吸引有同樣興趣的受眾群體。另一方面,從自媒體網絡傳播活動來看,社會多元思想與價值文化的傳播使得我國市場大眾往往也會基于自身的興趣愛好而關注同一自媒體用戶,從而在市場受眾的主動聚合過程中構成一定的粉絲群體。在當今粉絲經濟發展的背景下,自媒體用戶能夠在自主化的信息傳播活動中將多樣化的信息內容進行推廣與傳播,從而構建出一個存在海量化信息的網絡資源共享平臺。
二、自媒體用戶的信息整合形式分析
自媒體用戶在信息生產與整合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文本內容進行搜集與整理,從而在此基礎上進行內容的編創與整合,以更好地在契合大眾閱讀需求的基礎上實現信息內容的層次化呈現。例如自媒體用戶一般會采用內容分層的形式實現整體信息的呈現,即以標題、內容提要、正文、相關連接以及拓展性內容這幾部分來進行整個內容的層次化呈現,大眾能夠基于標題或者提要性信息的內容來選擇是否閱讀。[4]
自媒體用戶在網絡信息內容的編創與整合過程中,需要基于一定的邏輯結構來進行內容的整合與處理,從而通過結構化整合的形式來使內容更加清晰明了,以此契合大眾的閱讀需求。[5]例如“剝洋蔥people”微信公眾號,便是基于故事性的講述將社會熱點事件進行深入的解讀,或者采用現行的時間發展順序、篇章段落順序來進行故事內容的呈現。這種形式能夠基于一定的邏輯性原則來將整個故事性的內容進行結構化整合,并且基于一定的線索與脈絡來呈現事件的進展,是一種深度報道的信息呈現形式。同時,還有部分自媒體用戶是采用新聞專題的形式來進行相關內容的整理,例如年度十大熱點事件盤點、年度考試熱門話題、年度流量演員盤點等,這些是將碎片化的信息進行整合,能夠在信息聚合的過程中實現內容的結構化整合與傳播,提高傳播價值。
在如今文字、圖像、音頻和視頻多種媒介形態的發展過程中,自媒體用戶能夠基于這些媒介形態進行多元化內容的整合,從而在融合的過程中利用多種媒介形態的優勢,提高自媒體內容的信息傳播效果。[6]例如在“兩會”期間,采用了H5專題《兩會喊你加入群聊》的形式進行“兩會”信息的傳遞,這種群聊的形式能夠基于一定平等化的互動來提高信息傳播的交流感與親切感,從而在互動性的創意活動中將多媒體的信息內容進行傳播;再如我國的梨視頻自媒體平臺能夠通過視頻、圖片、文字的形式對社會熱點信息進行抓取,進而形成以視頻呈現為主,以文字、圖片形式為輔的多媒體信息產品。
三、自媒體信息在傳播過程中的發展困境
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用戶的背景下,信息在傳播過程中來源難辨,大眾的多層次傳播更是容易掩蓋真實來源,稍不留神就可能落入虛假新聞的陷阱中。例如網絡上一名為“想說又說不出口”的網友在某論壇發帖稱,春節假期去男友家吃第一頓晚飯時,看到男友家的飯菜想吐了,比其想象的要差一百倍,接受不了這種現實,因此決定與男友分手返回上海。該信息事件在網上引起激烈的討論。另外,還有在網絡上抨擊“清華臀姐”的知乎文章,也是基于個體用戶的自由化編創而形成的虛假的事件信息[7]。可以說,這些信息內容是由網絡自媒體用戶產生的,信息來源難以擁有權威的證據與科學依據。
網絡是一個時間迷宮,其不僅能夠將過去的信息內容進行重新傳播與呈現,還能夠將當下的熱點內容進行現實傳播,這就使得網絡空間中會存在各個時間段的信息內容,也就容易將網絡空間中的舊聞當成新聞進行搬運,這種事件的時間錯位會產生一定的虛假新聞事件。同時,社會上諸多重大新聞事件的形成原因分析、背景解讀、后期發展社會效應等內容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但是由于大眾普遍存在知識需求心理,自媒體用戶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基于自身的理解對新聞事件進行解讀,這就容易出現信息在解讀的過程中當事人被社會性死亡或者媒介審判的情況。2017年網絡上流傳的“喝酒能夠抗癌癥”的文章,其將諾貝爾獎中“細胞自噬機制”的研究假設、研究環境與研究結論引申到釀酒酵母抗擊癌細胞的研究中,從而得出了喝酒能抗癌的假結論。這就是由于自媒體用戶在信息整合過程中缺乏專業知識,對專業性的內容認知不夠全面導致的。可以說,若自媒體用戶的專業知識不夠全面,會對網絡新聞產品的質量產生較大程度的影響。
但即使是專業的新聞媒體機構的傳播者,在堅持新聞專業主義目標的過程中也容易受到情感、情緒等方面的認知影響。特別是當今社會處于一個后真相時代,訴諸情感的內容要比訴諸理性的內容傳播范圍更廣,傳播效率更高[8]。例如在“清華臀姐”事件中,其新聞事件的呈現便采用了煽情的手法以及傾向性的描寫來表述事件,從而通過一種挑動群體對立的行為來引導社會輿論。同時,還有“810產婦死亡”事件,該事件主要以死者家屬的視角進行故事的講述,利用醫患矛盾引發社會爆點,使得網絡群體在輿論的影響下產生了集合性行為。可以說,此類新聞事件主要是通過自媒體基于社會公眾的情緒、立場與認知框架背景進行事件敘述而形成的。由此可見,情緒先行普遍存在于網絡自媒體文章中,影響著信息的健康傳播和自媒體行業的良性發展。
同時,隨著粉絲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自媒體用戶會通過一定的炒作行為來實現產品的市場化營銷,例如戀情炒作、CP炒作等。無論是正面信息的炒作營銷還是負面消極新聞的營銷,都能夠獲得大眾的關注,從而進行產品的推廣。這種炒作形式影響著自媒體行業信息傳播的良性傳播秩序,炒作類信息傳播也影響著大眾對產品與內容的認知與思考。
四、自媒體信息傳播的創新與守正發展路徑探析
堅持新聞專業主義,自媒體用戶需要自我規范。對于自媒體行業的發展來說,首先,需要加強自媒體從業人員的媒介素養教育,通過專業的教育與培訓來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為后期的信息內容生產與加工奠定基礎。其次,需要鼓勵傳統媒體從業人員參與自媒體行業的信息傳播工作,從而通過傳統媒體的權威性來實現對自媒體行業的社會化引導。最后,對于其他媒體用戶人員來說,相關的內容生產者需要通過行業的他律與自律來規范內容的生產環節與流程,從而凈化網絡空間,在自媒體用戶的自我規范過程中更好地實現信息傳播的規范化。
重視信息整合環節。自媒體用戶能夠基于自身的理解來進行內容深層挖掘,或者基于網絡的信息內容進行整合編創來形成新的信息內容。在這個過程中,自媒體用戶需要重視信息整合環節,通過優質的信息內容來實現內容的全面生產與提供。一方面,自媒體用戶在內容生產的過程中,需要對自身生產的內容負責,在不觸犯國家政策與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進行內容生產,保障內容的真實性與有效性。另一方面,自媒體用戶在信息整合的過程中,應該避免出現抄襲或侵犯知識版權的行為,實現信息的內容創新。
避免過度炒作,減少負面輿情網絡擴散。一方面,自媒體用戶在與市場上的企業進行合作過程中,需要基于產品的基本性能、功能、材質等內容對產品進行合理的宣傳與普及,避免夸大宣傳影響受眾認同;另一方面,自媒體用戶在信息傳播過程中需要把握好市場輿論導向,基于市場輿論導向進行借勢宣傳,并且在宣傳活動中改變原先的炒作、捆綁CP的行為。也就是通過自媒體用戶自身的專業能力來獲取粉絲群體,做好網絡空間中的意見領袖角色,更好地減少不良的、負面輿情擴散,做好網絡空間的輿論引導與宣傳工作。
發揮把關團隊的作用,提高自媒體內容生產質量。在自媒體行業發展的進程中,我國的網絡空間需要強化專門化的監督與把關團隊的作用,從而對多樣化的自媒體內容進行監督與管理。一方面,對于文本類的自媒體內容而言,需要構建一個語言文本的自動化檢測系統,對文本中的敏感詞匯進行及時提醒,從而在機器監督與人力監督的過程中做好內容的監督工作;另一方面,在對視頻類、音頻類內容的審核過程中,需要建設一個完善的系統來對系統畫面的每一幀進行監督,在人工分類與監督的過程中對內容生產進行把關。同時,監督把關團隊也需要融合各個領域專業化的人才,也就是在專業化的監督過程中避免出現專業性內容錯誤、內容生產質量不高的問題。
五、結語
自媒體時代為信息傳播帶來了極大的創新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挑戰。自媒體用戶要想在網絡空間中獲得較好的傳播效果,需要針對信息來源難考證、專業知識不全面、情感認知框架等問題與困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全面的審視整合,以此來提高其信息整合與內容生產的質量與水平,在堅守新聞真實的基礎上更好地實現其自我規范與自我發展。
(本文為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廳2020年河南省高校網絡文化精品項目“一麥相承品牌聲音工作室微信公眾號建設”的階段性研究成果;2020年度河南省高等職業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培養計劃項目“自媒體時代高校師生信息傳播的創新與守正”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胥述.淺析新媒體發展中品牌信息傳播的策略[J].參花(下),2021(06):27-28.
[2]車帥.自媒體時代傳統出版編輯必備的意識探析[J].傳媒論壇,2020,3(24):103+105.
[3]尚靜怡.自媒體是主流意識形態大眾化傳播必須管好的對象[N].駐馬店日報,2020-11-18(005).
[4]張倩茹.自媒體時代對新聞專業主義的反思與建構[J].新聞文化建設,2020(15):26-27.
[5]牛靜.緣起與路徑:自媒體用戶信息傳播倫理規范的擬定[J].青年記者,2019(24):23-24.
[6]程明,董家魁.自媒體時代信息倫理失范問題研究[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7,36(10):138-141.
[7]石璐.試論自媒體對傳統媒介下新聞傳播的影響[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12):243-244.
[8]童兵.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67.
(何煒為河南藝術職業學院傳媒學院講師;盧焱為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編校:王志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