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紅
摘要:本文在對《辦公自動化》計算機基礎類課程分析、設計、改革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國內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典型案例,根據建構主義混合式教學理論、MOOC、 SPOC教學等理論基礎和研究成果,經過多年的實踐,設計與構建適合我院《辦公自動化》課程教學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思路,從課前預習、線上學習、課堂講授、實訓實踐、課后環節以及考核評價方面等提出了混合式教改具體優化方案。
關鍵詞:課程 ;混合式 ;教學改革
隨著信息技術以及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混合式教學模式越來越多的應用在各種教學情境中,混合式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實現了線上和線下相結合,以學生為學習過程主體,教師充當引導者、監督者、講授者的角色。本文認真梳理了“SPOC+翻轉課堂+案例教學”等混合式、多樣化、多維度的教學新理念,提出地方高校應以“用好MOOC”、建好“SPOC”、抓好“翻轉課堂”、在線教學、講好“案例”為根本,建立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科學重構理論單元,借鑒合理的教學資源開發方法,提高課程建設的合理性和資源開發水平,提升教學效果。
《辦公自動化》課程是內蒙古財經大學職業學院全體學生的必修課,職業通用能力課,總學時是68課時,其中實訓課時34課時。開課學期為第一和第二學期,由職業學院計算機系擔任全部教學任務,施行改革前授課地點全部在機房授課。授課方式是邊講邊練的方式,教師教授完所有知識點和案例后,直接將操作權交于學生,當堂進行實訓。經過近幾年的教學總結及實踐,設計與構建《辦公自動化》課程教學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思路,從課前預習、線上學習、課堂講授、實訓實踐、課后環節以及考核評價方面等提出了混合式教改具體優化方案,形成了適合我院學生的“2+3+4” 教學模型,包括兩個平臺空間包含線上,線下和課堂三個階段包含課前、課中、課后以及四個環節(教學設計+資源建設+思政+考核)。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利用課上和課下雙重教學空間,結合線上和線下各類教學資源,以學生的學習為主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領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效果。
一、線上線下教學優化
結合學習者需求,課程分為線上+線下兩個平臺空間建設,線上平臺根據自己學校要求及課程適應度選擇合適的如學習通等線上綜合建設平臺。線上選用、自建高質量的SPOC微視頻資源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其中微視頻資源可以由教師自主進行開發,另外教師也可以采用一些其他平臺上與課程內容一致的視頻用于學生的教學,如中國大學MOOC、超星學習通、新東方、微信公眾號(自建)等平臺。
以《辦公自動化》課程的教學大綱為指導,在教學資源整合方面,將課程知識點通過課前測試、微課預習視頻、輔助教學資源等環節來開展,形成系統化的學習單元,制作教學單元、為學生學習提供知識基礎;再根據專業技能要求設計教學內容,將課程的知識點劃分為若干工作任務,講解或錄制案例操作過程、以任務驅動教學內容的優化,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重新設計知識點化視頻形式的內容資源,內容短小精悍、簡單易懂,便于學生在線學習。
教師線上教學可以依托SPOC視頻教學平臺如學習通、微信等軟件搭建學生的溝通交流渠道,構建溝通交流平臺,促進學生針對視頻學習問題的交流;線下教學教師精講與引導再融入課程思政,做到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交流,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二、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構建《辦公自動化》課程教學模式
《辦公自動化》的混合式教學,主要分為課前、課中、課后教學模式優化,做到教學軟件和硬件、教學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充分融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形成結構化、立體化的學習模式。
(一)上課前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引導
上課前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預習,查找錄制與教學相關的教學微頻或相關課程資源,發送給學生或上傳到線上教學平臺,學生進行有效預習、測試、討論或完成作業,然后教師根據學生在線學習情況,完善課堂教學設計。并給予記錄學神學習軌跡。
(二)上課中以課堂教學為主,以學生為中心,開展項目案例任務教學
通過分組討論、驅動學習、展示交流、搶答、課堂評價等活動,讓學生帶著任務主動參與到教學中,教師負責答疑、引導,關鍵知識點講解。課程中間穿插使用“雨課堂”、微助教、學習通測試等多種形式的答題、互動、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課堂趣味性,同時實時了解學生學習效果,動態反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特征,實時進行調整。同時教師檢查自己課程資源建設情況,進行增補調整。
(三)下課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及調整
根據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知識點鞏固,利用學習通、微信平臺、雨課堂教學平臺便于及時了解學生測試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動態調整教學方案,輔導問題學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重構教學建設四個環節:教學內容設計重組+資源建設+課程思政+考核評價模式
(一)教學活動再造,重構教學體系
建設混合式教學課程時,既要考慮哪些環節適合線上、哪些環節適合線下,又要考慮線上學習應奠定怎樣的基礎,更好地為線下課堂起到更好的輔助作用;知識點碎片化后,還要注意給學生搭建概念地圖及學習框架。針對教學任務清單,梳理知識點、分解和序化知識單元,課前突顯知識的獲取和初步理解,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線上學習與線下面對面教學活動相結合,實現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內化及應用。
(二)教學視頻資源庫建設
教學資源建設是混合式教學的“源頭活水”,課堂教學資源包括案例庫、課程講解視頻、音頻、教案、大綱、等有助于學生學習的知識點資源,可以是優質的課程資源,也可以是老師自制的課程資源。課程資源建設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靈魂,教師需要利用大量時間以及技術挖掘和查找適合本課程的教學資源,對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辦公自動化》課程建設中,我院基礎課程教學團隊老師從根據教學現狀,研究實踐并總結出了當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充分利用在線課程平臺,完善整合重構案例教學、測驗試題、討論主題、微視頻、微課件、綜合性實驗的設計等各類教學資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本課初期應用微助教、學習通等平臺資源外,主要是用清華大學雨課堂(含清華大學免費在線資源)、還自行創辦了辦公自動化微信平臺,課堂融入課程思政等方法理念,提高教學效果。
2018年11月《辦公自動化》課程公眾號申請注冊成功,并開始探索微信公眾平臺的課程教學。通過關注此公眾號,學生及社會愛好者可以自由學習辦公自動化相關課程的資源內容,并與教師進行交流。進行課程資源的發布與管理。師生根據平臺提供資源進行學習與交流。
(三)課程思政:如鹽在水
大學課堂要以立德樹人為根基,《辦公自動化》課程將計算機行業從業標準和職業素養有機融合到每節課程中,寫入教學大綱,教師緊緊圍繞課標對學生進行價值塑造以及思想層次提升,讓學生在進入社會前學會將IT工作從業人員的責任意識、團結合作精神以及創新精神深刻領會并付諸實踐。
(四)考核評價體系的設計——基于過程的形成性評價考核模式
混合式教學改革全方位、全過程記錄學生學習行為,結合線上線下學習、測試、答疑、時長等學習活動全面進行基于過程的形成性考核評價方式。課前預習后進行課前測,依據學習行為,課程成績由出勤(占10%);期中考試(占20%);平時成績由大型三次作業(占15%)、平時討論、提問等(占5%),共占20%;期末考試占50%;各種記分按百分制記,以學生學習活動為核心,記錄學生課堂互動答疑互動、學習時長等環節,形成教師考核、學生互評等評價方式相結合,客觀公正有效的評價學生學習行為。
四、結語
通過幾年的實踐改革及線上教學檢驗,《辦公自動化》課程進行的混合式教學改革,有效地將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有機完美融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教師的信息整合能力以及教學統籌安排,提升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申燕.“雨課堂”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的運用分析——以財政學教學為例[J].山海經:教育前沿,2019(9):2.
[2]岳敏,王鐵生,路美弄,劉海治,喬軼娟.高校SPOC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9(31).
[3]王競梅.基于SPOC的開放大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6).
依托項目: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批準號:NJSY17155? 項目名稱: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視閾下SPOC有效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優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