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抗抗
【摘 要】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平均體積(MPV)的水平及其與B型鈉尿肽(BNP)的相關性。方法:從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經由我院治療的眾多患者中,選出10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為實驗組,再選取同期100例健康人視為常規組,采集兩組MPV、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指標及BN P指標,分析MPV、NLR與BNP的相關性。結果:實驗組MPV、NLR、BNP水平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MPV與血漿BNP水平能反映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變化,NLR能預測心力衰竭患者高水平的BNP,可作為心衰患者短期預后的獨立預測因子。
【關鍵詞】心力衰竭;MPV;BNP;NLR;相關性
Levels of MPV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BNP in heart failure patients
XU Kangkang
Cangzhou people’s Hospital, Cangzhou, Hebei 06100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s of platelet mean volume (MPV)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Methods: From a large number of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une 2020, 100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n 100 healthy people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routine group, and two groups of MPV, Neutrophil / lymphocyte ratio (NLR) indicators and BNP indicators were collected,an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PV, NLR and BNP. Results: The levels of MPV, NLR and BNP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P<0.05).Conclusion:MPV and plasma BNP levels can reflect the condition chang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and NLR can predict high levels of BNP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can be used 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short-term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Key?Words】Heart failure; MPV; BNP; NLR;Correlation
心力衰竭(HF),簡稱心衰,是指心臟的收縮或舒張功能障礙未能將靜脈回流血量完全從心臟排出,使得靜脈系統充血,缺少動脈系統的血液灌注,導致心血管疾病綜合征,表現為肺淤血、腔靜脈淤血[1]。心力衰竭是心臟病發展到最后階段的綜合性疾病。大部分心力衰竭都是從左心衰竭開始的,最初表現為肺循環淤血。基本上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終都會引起心力衰竭發生[2]。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動力學超負荷、炎癥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損傷可引起心肌結構和功能的改變,最后引起泵血,降低了充血功能。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率比較低,提示重要的發病機制并未改變目前的治療方法[3]。這種未修飾的致病機制之一也許是持續性炎癥。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持續活化,可能參與心力衰竭的病理過程[4]。然而,目前還沒有關于血小板參數對慢性心力衰竭嚴重程度的評估和預測價值的明確研究。N LR代表了近年來一種新的復合性炎癥標志物,與其他炎癥標志物相比,NLR將兩個不同但互補的免疫通路進行有效利用[5]。高中性粒細胞計數偏高代表全身炎癥程度,數值越高,表明心肌損害越嚴重,左心室功能越差,患者預后越差。低淋巴細胞計數代表身體對應激反應水平,數值越低,應激反應越大,心肌耗氧量增多,出現和惡化衰竭的可能性就越大[6]。所以,監測心力衰竭患者的 MPV 和BNP兩個指標對于評估患者的心功能狀態具有重要意義。
1.1 臨床資料
從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經由我院治療的眾多患者中,選出10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為實驗組,再選取同期100例健康人視為常規組。實驗組,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齡45歲~85歲,平均年齡(66.89±7.23)歲;常規組,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齡46歲~88歲,平均年齡(67.23±9.78)歲。兩組均對本次試驗知曉,并簽字認可。
排除標準:已知的影響白細胞總數及其分類的疾病,如造血系統疾病,癌癥病史和/或行化療治療,慢性炎癥,感染;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和/或入院3個月前使用過糖皮質激素;急性心肌梗死,或在過去的6個月行冠狀動脈血運重建;3個月內失訪的患者。
1.2 方法
實驗組患者在入院后第二天抽取外周空腹靜脈血6mL,常規組在體檢時抽取外周空腹靜脈血6mL,使用機器:邁瑞BC-5600全自動五分類血液細胞分析儀,檢測其中3mL平均血小板體積,其他3mL在2500r/min離心15min,分離血漿,檢測BNP水平時用雙向側流免疫法,試劑盒由上海紀寧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3 觀察指標
收集所有入組患者血常規,記錄患者血常規內MPV及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結果,并記錄兩組患者BN P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患者MPV、NLR、BNP水平:實驗組MPV、NLR、BNP水平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慢性心力衰竭 (CHF) 是指可以穩定、惡化或失代償的持續性心力衰竭狀況。心力衰竭治療的最終目的有緩解臨床表現,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對心肌重構機制采取方法,阻礙心肌重構,進一步使得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降低。NLR是一種新的復合性炎癥標志物。高中性粒細胞計數偏高代表全身病情加重,數值越高可能提示心肌損傷越嚴重,影響患者預后。研究表明,NLR可以用作預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和高死亡率的獨立高危標志物。所以,對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與心力衰竭進行觀察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炎癥反應的病理生理機制,掌握疾病發展趨勢,從而找出心力衰竭靶點抗炎治療基礎。孫曉迪研究了12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試驗表明以下因素都可以作為獨立因素進行檢測: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和NLR等
平均血小板體積(MPV)是采用自動化血細胞分析儀后得到的一項臨床檢測指標,屬于血常規檢查。平均血小板體積大小的變化和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密切相關。大多數時候,血小板減少是由于周圍血小板的損害,MPV增高。心力衰竭患者伴有炎癥和內皮功能障礙,刺激MPV升高,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心力衰竭越嚴重,血小板活化水平越明顯。本次試驗中,實驗組MPV、NLR、BNP水平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BNP是心力衰竭的標志物,一方面可以表現左室收縮功能障礙,另一方面也能體現左室舒張功能障礙、瓣膜功能障礙和右室功能障礙情況等。在臨床當中可以用于鑒別患者目前是不是心力衰竭,同時還有助于為心衰的患者進行危險分層,以及評估心衰患者的預后。如果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當中,這個指標持續性的升高,往往提示著患者預后不良。所以,MPV和BNP血漿水平可以反映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變化。
綜上所述,MPV與血漿BNP水平能反映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變化,NLR能預測心力衰竭患者高水平的BNP,可作為心衰患者短期預后的獨立預測因子。
參考文獻
[1] 劉紅偉,李康.急性心力衰竭患者MPV,血漿BNP水平變化及意義[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12):127-128.
[2] 顧俊燕,康旭烽,邵福利.BNP水平對心衰患者診斷價值及預后評估[J].心理月刊,2019,14(4):109-110.
[3] 李俊強,羅巍.美托洛爾對重癥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hs-cTnT,BNP,IL-12水平的影響[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20,4(17):23-24.
[4] 朱廣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BNP水平與心功能及預后的相關性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9):35.
[5] 溫紅靜,盧雄豪,余光勇,等.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尿NGAL水平與血清 pro-BNP相關性及診斷價值分析[J].河北醫學,2019,25(5):711-716.
[6] 劉悅晴,黃淑順.血清腦鈉肽水平與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關性[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9,22(6):805-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