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夢成 李雪竹


摘 要:隨著網絡用戶的日益增長,互聯網記錄著大量的用戶個人信息和由智能終端產生的圖片和信息,這些信息爆炸性的增長,并不斷涌入網絡海洋,產生海量的數據信息。在大數據環境下,網絡詐騙作為最典型的網絡犯罪,具備犯罪成本低、傳播速度快、詐騙形式多樣、隱蔽性強,且無時間地點限制等特點,讓人們特別是廣大在校大學生深受其害且防不勝防。本文關于網絡詐騙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多種典型的詐騙類型進行分析,并給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大數據;大學生;網絡詐騙;認知;防范意識
一、引言
網絡詐騙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互聯網采用虛擬事實或者隱瞞事實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大學生使用網絡的廣度、深度和頻度都大于一般網民,但由于社會經驗較少且處在單純的生活環境中,對網絡信息真偽的辨別能力較低,往往易成為詐騙分子的目標。通過對大數據環境下大學生的心理特征、上網行為、網絡詐騙的類型及受騙大學生的特征等進行研究,提出防范網絡詐騙的策略措施,以此降低大學生在使用網絡過程中受騙事件的發生概率,培養大學生健康的網絡使用習慣。因此調查分析大學生對網絡詐騙的認知及防范意識顯得尤為重要。
二、影響計算機網絡安全的因素分析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更新,大數據時代也即將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數據時代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高效,也讓人們在各大平臺迅速發現自己喜歡的東西。然而,任何一個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因我們的信息不斷大數據化不斷被暴露,網絡詐騙等非法手段也層出不窮,而網絡詐騙作為最典型的網絡犯罪,具備犯罪成本低、傳播速度快、詐騙形式多樣、隱蔽性強,且無時間地點限制等特點,讓人們特別是廣大在校大學生深受其害且防不勝防。
一些不法分子看中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思想單純,辨別能力較低等特點,就將目標鎖定當代大學生,網絡詐騙不僅給大學生造成了財產損失,也給他們帶來了精神傷害,嚴重地侵犯了大學生的合法權益,擾亂了高校正常的教學和生活秩序,也給社會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互聯網上關于高校大學生受網絡詐騙的案例屢見不鮮,我們學校類似被騙案例也有許多,如2021年9月7日17時左右,宿州學院學生韓某某網上購買物品被詐騙1000元。2021年9月9日18時許宿州學院學生王某在閑魚平臺交易游戲賬號被騙11340元。今年三月至今我院電信詐騙案件有刷單返利1起,網上交友1起,不正規平臺購物1起,網上投資開店1起,共4起。
在現實生活中,大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防范意識的薄弱以及網絡詐騙犯的狡詐、作案手段的多變性,使得高校詐騙犯屢屢得逞。因此,開展針對高校網絡詐騙的研究活動對加強高校大學生對網絡詐騙認知和提高其防范意識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對我校調查報告的分析
為了解我校在校大學生對網絡詐騙的認知與受騙情況,我們制定了一份與之相關的調查問卷。調查以我校不同年級的男女生對網絡詐騙類型的了解、遇到網絡詐騙后的反應以及受騙后采取的措施為中心展開。
調查小組制定了調查問卷后,通過微信朋友圈、QQ空間、QQ群等渠道向在校大學生發放了“大學生對網絡詐騙的認知與防范意識”的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560份。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以及查閱文獻資料,對在校大學生對網絡詐騙的認知程度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
四、大學生提防網絡詐騙的策略
教育大學生預防網絡詐騙,最關鍵的還是需要提升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加強自我防騙能力的培養。
學校方面也應該針對網絡詐騙對大學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工作,以講座、會議、宣傳片以及開設網絡課程等多種形式對大學生進行防詐騙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政府應強化對網絡環境的管理,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規,打擊網絡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對不法分子決不姑息。社會各界應攜手加強網絡監督,積極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打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在遠離網絡詐騙的同時充分發揮網絡的正面效應和強大功能。
五、結語
大數據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現實世界在虛擬空間的映射,但由于目前網絡社會的治理還未達到高水平,特別是隨著大數據消費的發展,網絡詐騙呈現出多樣化、病態化的發展趨勢。大學生作為網民的活躍力量,而且缺乏足夠的社會經驗和思想單純,極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瞄準的獵物。因此,在大數據時代,我們不能停止探索網絡詐騙的腳步,要與不法分子作斗爭,維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卓曉寧.淺析網絡詐騙犯罪[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5).
[2]王明霞.網絡詐騙犯罪及其防控對策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6,(3).
[3]李濤.網絡詐騙犯罪及偵查對策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1.
[4]李婉婷,關于大學生對網絡詐騙認知與防范意識的調查分析,2014
[5]王飛,王婷婷,王思雨,大數據環境下大學生網絡詐騙現狀與防范策略202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