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詩彤
摘 要:唯物史觀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兩大基石之一,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第二部分對唯物史觀誕生與演變的辯證法依據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為第三章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意義做了鋪墊?;趯Χ鞲袼乖谋緝热莸慕庾x,探析辯證法在唯物史觀的創立即其在歷史觀上引起絕對性轉變的關鍵作用。
關鍵詞:恩格斯,科學社會主義,辯證法,唯物史觀
一、思維形式的發展:從古希臘到到黑格爾
恩格斯早已指出,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必須有德國辯證法”①,因為“唯物主義歷史觀及其在現代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的特別應用,只有借助于辯證法才有可能”②,可見,在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科學依據上,恩格斯始終認為辯證法,尤其是唯物辯證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為人們提供的是考察自然和人類歷史的正確的科學的思維方式。
(一)天生自發的辨證論:古代樸素的辯證法
恩格斯首先以古希臘的思想家作為考察對象。他指出:“古希臘的哲學家都是天生的自發的辨證論者,他們中最博學的任務亞里士多德就已經研究了辯證思維的最主要形式?!雹墼诠糯鷷r期,雖然人們的認識水平有限,但是對于自然世界的最原始卻最直接的認知中卻反映著當時人們的樸素的自然觀。以古希臘哲學家的哲學思維為代表的古代樸素的辯證法在恩格斯看來,雖然具有樸素直接的性質,但是卻觸及了人們對世界簡單但正確的認識,因為從最開始,這種古代樸素的思維方式就認識到了整個世界的運動、生成和消逝,是對世界本質的透視理解。
但是這種古代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也存在思維上的局限性,自然科學和歷史學的研究任務是古希臘時期所無法完成的,被遺留到了發展較為迅速的近代自然科學時代,而此時,人類的思維方式受到自然科學發展的影響,也產生了與最開始的辯證思維相對立的轉變。
(二)辯證法的對立:形而上學的思維
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對有機體的內部按照多種多樣的解剖形態進行研究,將各種自然過程和自然對象分成一定的門類,整個世界的自然存在被有條不紊地劃分了出來,系統且科學,這促成了近代自然科學的迅速發展。但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中,對自然界的考察方式遵循著一絲不茍井井有條且涇渭分明的原則進行,忽視了對象與對象之間的聯系與變化,孤立、靜止且僵硬,一成不變。
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與辯證法的思維方式可以說是完全對立性的,雖然這種思維方式在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中曾起到過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形而上學的性質,其孤立、片面和僵化的性質使得它一旦超越了當時的發展領域,觸及到比如更加復雜的科學研究或者人類社會歷史這樣的動態發展過程中,就會“碰到極為驚人的變故”。④在與形而上學的對比中,很容易發現,辯證法相對之而言,是從所考察事物的聯系、聯結和運動、產生與消逝上去進行的。這種用以描繪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的、不斷注意著生成和消逝、前進和后退變化之間的相互作用的精神方法在近代德國哲學中得到了體現;而這種近代德國哲學在黑格爾的體系中完成了,也就是黑格爾的辯證法。
(三)揭示歷史發展亂象的企圖:黑格爾辯證法的功績與局限性
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第二章的開篇就對黑格爾及其辯證法做出了高度的評價,在人類思維方式的演進中,毫無疑問,黑格爾的辯證法必然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恩格斯認為,黑格爾的功績不在于揭示了規律——他并沒有做到——而是在于提出了這個偉大的任務,這是超越了千百年前智慧的古希臘人樸素辯證思維以及在近代自然科學統治下大行其道的形而上學思維的結果,透視了宇宙和人類歷史發展本質的特征,提出了人們思維活動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但是,恩格斯也指出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局限性:“……在他看來,事物及其發展知識在世界出現以前已經以某種方式存在著的‘觀念’的現實化的反映。這樣,一切都被頭足倒置了,世界的現實聯系完全被顛倒了。”⑤一方面它以歷史的觀點作為前提并把人類的歷史看作一個動態的發展的過程;但另一方面黑格爾體系又以絕對真理為一切認識活動的最終的終點。
二、人類發展過程規律的科學探究:歷史唯物主義
從黑格爾或者說從德國哲學的辯證法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吸取了其中的有益部分,作為唯物辯證法的科學理論來源之一。與德國哲學的唯心主義和近代機械唯物主義都不相同,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唯物主義是“現代的唯物主義”,它吸收了黑格爾辯證法中寶貴的思維方式,對其進行了揚棄,是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體系。
馬克思和恩格斯從德國唯心主義哲學中拯救了自覺的辯證法,并把它運用于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和歷史觀,即創立了辯證法的第三種歷史形態——唯物辯證法。⑥這樣一來,任何凌駕于其他科學之上的哲學,就不再是需要的了。歷史學,應當成為關于歷史的實證科學。這是在歷史觀上發生的決定性的轉變。⑦
在德國哲學那里,人類歷史是唯心主義的,它把理性即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和思維活動,作為衡量歷史發展的標準和動力,根本不知道在人們的思想動機背后支配著人們行動的物質利益以及基于物質利益的階級斗爭在人類歷史中的重要作用;生產和一切經濟關系只是當作“文化史”的從屬因素被順便提一下而已。而在形而上學那里,人類歷史又是孤立靜止的、沒有聯系的。但是歷史事實卻與唯心主義的歷史觀完全相反。
唯物主義的歷史觀是對于已發生的人類歷史的全新的、科學的考察和思維方式,是人們對以往的全部歷史所做的全新的研究。恩格斯明確指出:“這些互相斗爭的社會階級在任何時候都是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的產物,一句話,都是自己時代的經濟關系的產物……歸根到底都應由這個基礎來說明?!雹嘣谶@里,恩格斯的闡述表明:
首先,一切歷史不過是階級斗爭的歷史,社會生產所導致的階級分化以及不同階級之間的斗爭推動著人類歷史的不斷向前;其次,階級的產生不是憑空的或者借助思維的,而是來自人類在生產和交換關系中的互動,是經濟關系的產物;第三,每一個時代的一切法治、政策等政治上層建筑和藝術、宗教等觀念上層建筑歸根到底都不過是那個時代經濟基礎的產物。
注釋:
①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5
②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5
③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8
④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0
⑤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2-543
⑥? 梅榮政.唯物史觀、剩余價值理論和科學社會主義學說——讀恩格斯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節選二、三部分)[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02):54-62.
⑦? 梅榮政.唯物史觀、剩余價值理論和科學社會主義學說——讀恩格斯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節選二、三部分)[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02):54-62.
⑧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參考文獻:
[1]巫文強.中國社會主義資本積累方式變革的歷史回顧及制度建設[J].改 革與戰略,2008(09):9-17.
[2]洪輝. 淺談科技發展對中國社會階層分化的影響[D].武漢科技大 學,2007.
[3]托馬斯·皮凱蒂,楊利,加布里埃爾·祖克曼,劉歡.中國資本積累、私有 財產與不平等的增長:1978—2015[J].財經智庫,2019,4(03):5-4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