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珍 蔡夢佳
(1.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5;2.吉首大學 湖南吉首 416000)
關于流通產業現代化研究,學者們主要集中于流通現代化評價指標構建及水平測度、農產品流通現代化和流通現代化區域差異等研究領域。宋則(2004)提出了要建立符合中國實際的流通現代化核心評價指標體系。李楊超、祝合良(2014)根據2012年省級統計數據,實證分析我國不同地區的流通現代化水平,得出物質、技術、制度差異是導致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流通現代化水平發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李定珍、張穎(2015)利用因子分析模型比較分析了2013年湖南14個市州的農村流通現代化水平,發現湖南農村流通現代化呈現顯著的地區差異。李偉珍(2016)探討了O2O模式下農產品流通現代化的發展趨勢,認為農產品流通現代化發展將向綜合化、個性化方向轉變。劉泓、魏文斌(2019)采用指數分析法,對我國2016年31個省份及不同區域的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差異性進行度量,結果表明我國不同省份之間的差異性比較顯著,且四大區域中流通現代化差異性由東向西呈現出逐漸降低的態勢。王大磊(2018)運用因子分析法,對省級地域和四大區域的流通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差異進行分析,得出我國流通現代化的區域差異相關結論。趙志明、孟慶鵬、程睿怡(2019)采用1998-2017年省級面板數據,對各個省份的流通現代化水平進行計算,發現我國各區域間的流通現代化發展水平差距較大,且區域流通現代化發展水平基本對應于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馬俊鵬(2019)通過對我國2017年流通現代化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發現我國東、中、西部的流通要素存在一定差異,且流通現代化發展水平也參差不齊。王恒、王偉、劉鵬(2021)通過對流通現代化發展的經濟增長效應和區域差異性進行分析,發現我國各省份間流通現代化發展水平存在明顯差異,且區域間差異占主導地位。
然而,已有文獻大多僅從單一年份比較各區域流通現代化的空間差異,且均在省級層面進行分析比較,有關流通現代化發展的時空演進規律卻很少涉及,對流通現代化發展的空間分布不均衡特征缺乏綜合性認識。因此,本文在利用湖南省2010-2019年流通現代化面板數據,分析湖南省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動態變化趨勢的基礎上,利用泰爾指數表明流通現代化的區域性差距,并采用Arcgis可視化其空間分布動態演進趨勢,探究湖南省流通產業現代化在時空上的差異性特征。
關于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測度,現有文獻提供了較多方法。本文根據已有的研究成果,結合湖南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特點,基于構建測度指標體系的科學性、系統性和數據的可獲得性,從流通規模、流通結構、流通信息化和流通基礎設施四個層面選取11項基礎指標,構建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測度14個市州及4個城市群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
表1 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測度指標體系
?
本文采用熵權TOPSIS法對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進行測度,該方法是熵權法和TOPSIS法相結合的一種綜合評價方法。
設有m個評價對象,n個評價指標,矩陣X=(x)為原始指標數據構成的初始評價矩陣,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計算步驟如下:
初始評價矩陣X=(x)標準化。因為本文中所有指標均為正向指標,故省略了指標正向化這一步,直接對原始指標數據構成的矩陣X 進行標準化。
利用熵權法求出各指標的權重。先計算出每個指標的信息熵E,再根據信息熵確定各指標的權重W。

其中,,Y為各指標標準化后的值,如果p=0,則定義。
通過信息熵計算各指標的權重:

確定理想解Y和負理想解Y。

計算各地區指標數據與正理想解的距離D和負理想解的距離D。

計算貼近度S,并進一步計算歸一化得分,最終得到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

本文選取泰爾指數來刻畫湖南省區域間流通產業現代化的差異性。泰爾指數作為一個無量綱化的數值,它的大小與差異性呈正相關關系,泰爾指數越小差異就越小,由此可以表明各區域間流通產業現代化的差異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Theil為泰爾指數,y為區域i的指標值,y為所有區域該指標的平均值。湖南省14個市州按地理區位可分為4個子區域:長株潭城市群,包括長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環長株潭城市群,包括岳陽市、常德市、衡陽市、益陽市和婁底市;湘南地區,包括郴州市和永州市;大湘西地區,包括邵陽市、張家界市、懷化市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當樣本分為多個群組時,泰爾指數可以分別衡量組內差異和組間差異對整體差異的貢獻,即泰爾指數可分解為:

其中,T為區域間差距,T為區域內差距,y表示地區j的發展水平占整體的比重,g(k=1,2…,K)為第k個子區域,y表示第k組的指標和占總和比例。
本文中流通產業的統計數據主要包括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交通運輸與倉儲郵政業。以2010-2019年湖南省14個地級市州的面板數據作為研究樣本,數據來源于2010-2019年《湖南省統計年鑒》《湖南電子商務報告》和各市州統計公報,對原始數據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2010-2019年湖南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指標描述性統計
?
根據指標體系采用熵權法測算出的指標權重系數,如表3所示。進一步利用TOPSIS法,計算出2010-2019年湖南省14個地級市州的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并通過加總求均值的方式,得到4個城市群的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并用柱狀圖表示(見圖1)。從圖1中可以看出,2010-2019年湖南省4個城市群流通產業現代化水平整體都呈小幅度波動態勢,其中長株潭城市群、湘南地區和大湘西地區流通產業現代化水平自2014年后實現穩步增長,這主要是因為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各區域網絡零售額猛增,帶動了流通現代化的發展。近十年間,長株潭城市群的流通現代化水平在湖南省始終處于領先地位,且與其他三個區域一直保持較大差距,而環長株潭城市群、湘南和大湘西地區流通現代化發展水平差異不大,大湘西地區的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落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
表3 流通產業現代化水平測度指標的權重
?

圖1 2010-2019年湖南4個城市群流通現代化發展水平
根據式(6)和式(7),計算出2010-2019年湖南省流通現代化發展水平的泰爾指數及其變化趨勢,如表4和圖2所示。從圖2中可以看出,2010-2019年湖南省流通現代化發展水平的泰爾指數總體上呈不斷上升趨勢,表明2010-2019年湖南省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的區域不均衡態勢明顯,且空間差異不斷增大。

圖2 泰爾指數變化趨勢
表4 湖南流通現代化泰爾指數及其分解和貢獻率及變異系數驗證
?
從表4中可以看出,隨著泰爾指數的不斷增長,區域間差異也隨之持續上漲,說明各城市群之間的差異不斷增大,空間不均衡性愈發顯著。與此同時,區域間差異的貢獻率在2010-2019年始終高于區域內貢獻率,說明湖南省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空間不均衡性是由4個城市群間的差異主導的,各城市群內部的差異小于城市群之間的差異。
接下來,分別選取2010年和2019年湖南省14個地級市州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截面數據作為變量,利用Arcgis可視化其空間分布(見圖3),發現各市州之間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存在明顯的空間差異性。如圖3所示,在2010年,除了長沙市流通現代化水平較高之外,其他各市州的流通現代化水平差異較不明顯,其中9個市州處于同一階段值內,另外3個市州的流通現代化水平處在相鄰階段。對應于表4中,2010年湖南省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泰爾指數最小,區域間差異不大,空間分布較為均衡。到了2019年,湖南省各市州流通現代化水平呈現明顯的空間差異性,14個市州的發展水平跨越了6個階段,不同市州的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差距逐漸拉大,空間不均衡性顯著。長沙市的流通現代化水平依然位居第一位,且與其他市州拉開較大差距。分地區來看,各城市群內部流通現代化水平均存在顯著區域差異性,其中長株潭城市群和環長株潭城市群區域內部流通現代化水平跨越較多階段,表明城市群內部的空間差異較大。環長株潭城市群和大湘西地區的區域內部差異性則較之不太明顯。相應的,2019年湖南省流通產業現代化的泰爾指數也增長到最大值。

圖3 空間均衡尺度下湖南流通現代化發展水平
一是注重流通業態和流通方式變革,推動流通業態向多樣化方向發展,重視流通方式創新對流通現代化發展的影響。流通現代化發展較快的長株潭城市群可逐漸從實體店向電子商務的流通形態轉移。大湘西地區的流通現代化發展相對比較落后,應積極轉變流通方式,引進新型流通業態,開展連鎖經營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擴大現代信息技術在流通領域的應用。通過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流通現代化的升級發展。鼓勵電子商務企業拓展業務領域,使電子商務實現生產資料和生活服務的全領域覆蓋,促進流通現代化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引導流通企業實現線上線下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融合,推動實體市場和網絡市場實現優勢互補的協同發展。鼓勵流通企業加大對供應鏈技術的應用,大力推廣智慧物流和物聯網技術,努力向價值鏈兩端延伸,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從而提高湖南省流通現代化發展水平。
二是統籌湖南省各市州流通現代化協調發展,尤其注意協調各城市群之間的平衡發展。注意引導各城市群的比較優勢合理轉移,縮小因流通資源差異導致的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的區域差異,避免部分地區因現代化流通方式滯后對當地流通產業現代化造成負效應。合理引導長株潭城市群和環長株潭城市群的流通資源分配,通過跨區域合作實現全省流通現代化均衡發展。統籌規劃各區域流通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對大湘西實施適度傾斜的流通現代化發展政策,加大扶持與補貼力度,彌補當地流通基礎設施落后的短板,實現各城市群流通產業現代化協同發展。
三是完善流通領域政策制度。規范市場秩序,營造公平競爭的流通市場環境,遏制流通領域市場壟斷,為各區域流通企業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中不斷發展提供保障。建立健全現代化商品流通追溯體系,保障物流鏈運轉質量,推動各區域流通信息共享和跨區域流通追溯體系對接。同時要依據各區域流通現代化發展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實施針對性流通發展政策,協調各區域利益關系,降低流通產業制度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