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源

摘 要:本文針對食品安全檢測問題進行研究,分析了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應用意義以及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在食品生化污染、微生物含量、營養成分中的應用,并提出了食品安全保障的有效措施。希望通過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創新食品檢測技術類型、強化監管檢測力度等方式,促進食品安全與質量全面提升,使消費者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得到保障,食品市場能夠穩定運行。
關鍵詞:食品安全檢測技術;食品質量安全;應用價值
The Application of Food Safety Testing Technology in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ZHENG Liyuan
(Guangzhou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rtification Group Co., Ltd., Guangzhou 5114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blems of food safety detection,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of food safety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etection application of food safety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food biochemical pollution, microbial content and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measures for food safety assurance. It is hoped that by improving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novating the types of food testing technology, and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and testing,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can be promoted in an all-round way, so that consumers health and life safety can be guaranteed and the food market can operate stably.
Keywords: food safety testing technology;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application value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水平與人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人們對食品的品質、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為切實了解食品的安全性及是否能夠滿足人們的實際需要,將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應用到食品質量檢測工作中至關重要。對此,相關部門應不斷更新優化食品檢測技術,明確產品中的營養成分、污染程度與菌群情況,為消費者提供放心食品。同時,還要完善法律法規,制定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標準,加強檢測過程監管,有效避免和減少食品質量與安全事件發生,保障人們身體健康與市場秩序。
1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應用意義
1.1 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涉及環節較多,包括生產、加工與銷售等,科學可靠的食品檢測技術可有效檢測食品中的菌群數量、污染情況,避免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放心食物,預防食品安全問題發生。以食品加工環節為例,一些食品加工廠為了牟取更多私利,降低成本,將大量劣質或者非法原料加入食品中,不顧及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有些甚至直接省略自檢環節,導致大量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場。將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應用到食品生產環節,不僅能夠為食品原料加工程序做好技術保障,還可為食品監察部門提供充足的數據支持,促進食品檢查效率的提升,使過期產品或三無產品沒有生存
空間[1]。
1.2 有助于提高食品銷量
在國內市場經濟飛速發展下,人們對食品的需求逐漸向多元化發展,不但為食品行業發展提供了機遇,也使得市場競爭加劇,利潤空間不斷壓縮。受利益驅使,一些生產廠商忽視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濫用添加劑、激素等有害物質,造成部分食品中有害成分含量過多,人體攝入后長期在體內殘留,容易出現腹瀉、嘔吐、食物中毒等安全問題,甚至引發群體性食品安全事件。許多食品安全問題的曝光,加劇了人們的心理恐慌,使人們對某個或者某類食品產生抵觸心理,影響此類食品銷量,也給市場運行秩序帶來不良影響。要想確保食品市場的正常運行,便要加大食品檢測力度與范圍,提高市場準入門檻,使消費者對國內食品市場充滿信心。此外,還要加大對國外進口食品的檢測力度,營造一個安全有保障的市場環境,促進食品銷量提升。
2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應用方法
2.1 在生化污染檢測中的應用
在食品生物性污染檢測中,普遍采用電阻抗法、制片熒光法進行檢測,了解食品受污染程度。例如,電阻抗法是根據細菌在生長繁殖期間產生的眾多電惰性物質,此類物質在分解成小型電活性物質后,便可利用此類物質的導電特性,對污染物數量、種類進行檢測,從而了解食品內微生物污染情況,為食品安全和質量提供技術支持。此外,化學污染物同樣對食品安全有較大危害,要求檢測者利用化學檢測技術對食品內污染物含量進行檢測,分析污染物含量,明確污染程度。同時,在食品安全檢測前,需要對樣品進行預處理,如對待測物質進行提取純化,進而檢驗食品內的有害殘留物與污染物,判定被測物中是否存在有害元素超標的問題,使食品安全與質量得到保障。
2.2 在食品含量檢測中的應用
在口香糖營養成分中,茶多酚又稱兒茶酸,是一種多酚類物質,經醫藥研究證明,這一物質有著增強毛細血管活性、降低毛細血管滲透性、消炎、止瀉、殺菌等作用。近年來,部分口香糖生產廠家將茶多酚加入到產品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口香糖清潔牙齒、預防齲齒的效果。維生素C作為一種水溶性維生素,有著預防牙齦萎縮、出血等作用,在口香糖中添加維生素C不僅能夠提升口香糖的口感,還能有效增加口香糖的營養成分。為了切實了解口香糖中營養成分的添加量,以茶多酚與維生素C為例,分別探究簡易法與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應用方法與結果,如表1所示[2]。
2.3 在食品微生物檢測中的應用
食品中含有不同類型、不同濃度的微生物,如若微生物超過指定標準,則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因此需要借助先進技術對其進行檢驗。當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檢測技術如下。①質譜分析技術可以對食品中微生物含量進行檢驗,進一步確定食品安全狀況,檢驗效率相對較高。以海產品為例,該項技術可對產品內的革蘭氏陽性菌進行檢測,檢測效果良好,還可用于細菌的高效分離檢測,可作為標記對細菌進行精準鑒別,依靠最后數據檢驗發酵食品,應用范圍較廣,且價值較高,可有效提高食品檢驗效率,確保食品安全。②安全超聲檢測技術也可用于食品微生物檢測,該項技術中的低能量超聲波與食品物料間會發生相互作用,借助彼此間相互作用的類型與反應程度,對食品的理化性質進行分析。檢驗食品中是否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微生物,可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檢測效果,對國內食品安全保障意義重大。③免疫學技術通過觀察食品內微生物形態,明確微生物情況,包括大腸桿菌、菌落總數等。如若此類細菌數量較多,則會導致食品變質,還會影響食品的新鮮度,通過準確客觀的檢測可避免變質食品被消費者誤食,能夠有效避免致病菌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傷。
3 食品質量與安全的保障措施
3.1 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現階段,為了切實降低食品給人們身體健康帶來的威脅,健全管控食品添加劑的法律規范,在食品添加劑生產、運輸、使用全過程中,嚴格按照相應法律規范的要求進行操作已成為了一項極為必要的工作。同時,為了保證食品添加劑在使用過程中能夠被有效監管,政府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建立上下聯動機制,明確各部門在食品添加劑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中具體權責方式,實現對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的有效監管,保證食品市場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此外,還應完善信用體系建設。隨著食品安全工作的不斷深入,人們對食品添加劑有了更為真切的認識。為了實現食品添加劑的有效管理,切實保證人們的飲食安全,可以通過禁用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食品添加劑,對疑似對人體有害的食品添加劑進行更為嚴格的病理學檢測等方式,完善食品安全信用體制,降低添加劑對人體的危害,從而達到保證人們飲食安全的目的[3]。
3.2 創新食品檢測技術類型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形式眾多,內容豐富,包括生物性檢測、化驗檢測、超聲波與紅外線檢測等。上述技術自身的應用范圍與使用特點不同,但檢測人員應注意使用環節與操作程序,還要根據市場發展不斷創新檢測技術的類型與功能,從多方面為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保駕護航。
(1)生理生化技術。該項技術需要借助ATP生物發光法,利用生物活體中蘊含的ATP,對食品內的ATP濃度進行檢驗,從而明確活菌數量,再用光度計檢測熒光強弱,便可獲得細菌總體數量。在實際檢驗中,ATP發光法的檢測效果較高,可在很大程度上縮減檢測時間,且操作便捷,應用范圍廣。
(2)人工嗅覺系統。人工嗅覺系統又被稱為“電子鼻”,是依靠生物嗅覺的基本原理,與現代化電子技術、傳感技術等結合,研發出的高科技仿生檢驗技術,可準確檢驗食品內的主要成分、復雜氣味等。利用交叉敏感的化學傳感器模型,對食品進行高效檢測,確保食品成分安全[4]。
(3)生物芯片技術。生物芯片技術是分子生物學與計算機等高科技的結合,在食品檢驗中發展空間廣闊。當前食品類型眾多,生產過程也日益復雜,食品成分眾多,檢測難度加大,生物芯片技術的應用可妥善解決上述問題,準確鑒定食品成分,且檢測速度快,能夠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發生概率,保障消費者生命安全。
3.3 強化監管檢測力度
為了實現食品添加劑的有效管理,切實保證食品的安全,相關部門應在食品安全檢測過程中,從源頭上加強對食品添加劑應用情況的監管,規范不合格食品的召回監管制度,建立嚴密的食品添加劑監管網絡,不斷優化食品添加劑監管手段,構建食品添加劑使用備案管理機制,掌握企業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基本情況,同時對食品生產人員是否按照規范的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劑進行有效監管,為當前食品質量安全的有效管控提供支持[5]。此外,食品檢驗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后才可上崗。擁有高超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豐富的理論知識,才能夠根據食品類型準確選擇與之匹配的檢測技術,確保檢驗結果客觀準確。相關企業還應該制定完善的考核機制與獎懲措施,約束檢測者的行為,使食品檢測操作更加科學、有效。
4 結語
盡管當前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食品在生產、銷售過程中仍會出現一些食品安全問題,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現階段,為了切實保障人們的飲食安全,應加強對食品的安全檢驗,切實解決食品中現存的安全問題,以便為人們的人身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對此,可將生物性檢測、化驗檢測、超聲波與紅外線檢測等技術應用到食品安全檢測工作中,明確食物成分、微生物含量、污染程度等,切實維護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
[1]趙梅,黃丙楠,曹進,等.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果凍、口香糖和明膠囊殼中11種合成著色劑及其8種鋁色淀[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9,10(1):31-39.
[2]方志超.食品檢測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重要作用與技術應用[J].食品界,2022(1):84-86.
[3]孫艷艷.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對食品質量安全的影響[J].廣東蠶業,2020,54(3):65-66.
[4]李偉,徐建玲.ICP-AES法測定口香糖中二氧化鈦含量[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2(4):125-128.
[5]李燕.食品安全現狀及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應用淺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4):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