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要:廣播電視新聞稿件的翻譯工作,已經成為民族語電視工作者需要完成的基礎工作,在翻譯工作完成以后,工作人員應該依照傳播學理論編輯新聞稿件,從而使譯文語言切實滿足通俗要求、口語要求、規范要求。因此工作人員需要在進行廣播電視新聞翻譯工作、編輯工作時,不斷提升專業能力,有助于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的整體質量。本文分析了廣播電視新聞翻譯和編輯的特點,探討了優化廣播電視新聞翻譯和編輯工作的方式,以期對相關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廣播電視新聞;翻譯;編輯
受到新媒體技術的沖擊,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需要進行優化改革,廣播電視新聞為了提升節目質量,需要強化翻譯工作和編輯工作,盡量提升新聞編輯以及新聞翻譯的質量,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水準,促進少數民族的文化交流以及政治交流。
一、翻譯在廣播電視新聞傳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翻譯主要是不同語言群體實施信息溝通交流的關鍵性內容,在少數民族語言廣播電視臺的制作節目、播報新聞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有助于提升新聞制作質量。由于少數民族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在制作以及播報的過程中應用的稿件大部分均是漢語稿件,因此電視臺工作者需要在完成翻譯工作以后,再進行編輯潤色方能正式播報。盡管國內部分高等院校已經開設了一些翻譯專業,但是由于少數民族翻譯專業開設的時間比較短,培養出的專業人才是否滿足社會需求需要進一步探究。再加上漢語一直以來是我國培養廣播電視新聞人才的主要方式,即使部分電視臺工作者會使用少數民族語言,在翻譯新聞稿件的過程中,也會出現譯文比較呆板、過于生硬的問題,將會導致觀眾難以順利理解廣播電視新聞稿件的重點內容,因為廣播電視新聞稿件的工作人員應該在完成翻譯的基礎上進行編輯,所以翻譯工作的質量將會直接影響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播放效果。
第二,促進各民族交流。少數民族地區的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實質上是多個民族進行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而翻譯工作能夠為新聞稿件提供助力。我國是多個民族共同聚居的國家,已經形成少數民族語言共同存在、協同發展的新文化格局,各民族語言均在文化傳播和文化交流的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在各自的領域進行文化信息傳播交流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促進各民族的共同交流和共同發展。
第三,有利于促進各民族平等發展。為了提升少數民族地區廣播電視新聞的權威性,使其在具備新聞時效性的同時更加貼近人民群眾生活,工作人員需要不斷加強翻譯工作,便于當地居民可以從廣播電視中迅速了解新聞內容,從長遠角度分析,提升少數民族語言廣播電視新聞翻譯工作,可以推動各民族平等發展,為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群眾提供多樣化的新聞服務。
二、廣播電視新聞翻譯和編輯的特點
(一)新聞翻譯的特點
為了保證廣播電視新聞翻譯具有比較好的效果,不但需要做到選材精準,而且需要相關工作人員不斷強化翻譯能力。由于廣播電視新聞具有傳播速度快的特征,通過對比分析廣播電視新聞與報紙可以發現,廣播電視新聞語言具有一定的瞬時性,為觀眾預留的思考時間極少,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稿件需要保證通俗易懂。
相對而言,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觀眾在文化素質方面參差不齊,廣播電視新聞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互相配合,重點研究專業名詞、術語的翻譯方式。由于廣播電視新聞的特殊性,決定著新聞內容涵蓋的內容比較多,將會存在很多新翻譯內容,對翻譯人員是一個艱巨的挑戰,需要不斷研究如何將新名詞使用少數民族語言進行翻譯。
翻譯人員在翻譯廣播電視新聞稿件時,不需要過于注重連接詞,只需保證譯文具備通俗易懂的收聽效果即可。廣播電視臺需要保證廣播電視新聞翻譯人員既要具備較強的文化知識,也需要熟練掌握漢語與少數民族語言。少數民族觀眾在收聽、觀看廣播電視新聞的過程中,翻譯人員需要充分考慮處于不同文化層次觀眾的收聽需求,在新聞稿件譯文內容中盡量使用一些生活中常用、大眾化的詞匯,在保證譯文通俗易懂的基礎上,確保新聞稿件以及譯文內容保持一致。
(二)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具有的特點
1.簡潔性
由于廣播電視新聞節目時長是有限度的,工作人員在設計、制作新聞節目的過程中,不能直接將新聞信息進行播報,需要新聞編輯進行精心編排,將新聞的核心內容展現給觀眾,使其在短時間內快速了解廣播電視新聞內容,增加對新聞內容的理解能力,因此廣播電視新聞具有簡潔性的特點。
2.時效性
廣播電視新聞中的“新”,主要是形容新聞信息在傳達上比較及時、具有較強的時效性,觀眾可以通過廣播電視新聞迅速接收到主流媒體發布的最新新聞[1]。在出現突發公共事件時,廣播電視臺負責采訪的記者將會及時趕到新聞現場,將錄制的視頻內容、圖片內容、采訪信息傳輸到編輯部門,新聞編輯需要在整理、分析、審核、修改新聞稿件以后,將其作為廣播電視新聞的播報內容,這種新聞編輯方式可以在縮短新聞制作時間的基礎上,提升新聞的時效性。
三、加強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方式
(一)及時更新工作理念
由于廣播電視新聞的覆蓋面積廣、受眾群體基數大,具有的影響力比較大,具有傳播新聞、發布新聞的職責,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需要及時更新工作理念,通過借助信息技術以及新媒體技術,提高廣播電視新聞內容的傳播廣度,使廣播電視新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因此,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應該在工作中盡量提升新聞質量,應該對新聞內容進行語言潤色,也需要保證廣播電視新聞符合當代發展潮流。在新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和觀眾間已經不僅是單向的新聞傳播關系,觀眾可以通過廣播電視新聞節目新媒體平臺上的留言區向編輯提出一些反饋和建議。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需要盡可能快地改變自身工作思維方式,逐漸轉換為以觀眾為主體的新聞稿件編輯方式。
(二)模糊編輯技巧
廣播電視新聞需要具備客觀性及真實性,需要以客觀角度全面展現出新聞的主要內容,在進行新聞編輯工作的過程中,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需要把控好新聞稿件的客觀性、真實性、有效性,方能真正意義展現廣播電視新聞報道的實際價值。在出現特殊新聞事件時,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可以使用模糊編輯技巧,避免新聞內容使觀眾產生不適感,事實上,模糊編輯技巧并非是遮掩新聞事件的真相,往往是將比較血腥的案件細節和觸目驚心的表述進行模糊處理,廣播電視新聞節目應該重點播報充分展現人文關懷以及正能量的事件,從而創造積極、客觀、理性的社會環境。
(三)提高新聞編輯的綜合素養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不但需要認真學習新聞節目的制作方式、新聞采編形式,而且應該熟練掌握新聞采訪知識、攝像知識,積極主動參與新聞編輯工作有關的學術交流會,在閑暇時間收聽、收看收視率比較高的廣播電視新聞節目,深入分析這類節目的特點和自己需要學習之處,不斷加強自身在新聞編輯方面的學習,從而健全新聞編輯知識體系。
與此同時,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應該在分析新聞事件的過程中,嘗試以多個角度進行編輯,不斷增強自身對新聞稿件編輯的敏感度,在編輯新聞時需要在保證新聞時效性的同時,增加新聞節目的公正性、客觀性。除此以外,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需要深入學習廣播新聞學、新聞編輯等相關知識,經常性品讀經典的文學作品,增強自身的情感表達能力、語言表述能力,在新聞編輯的過程中,可以使用簡潔精練的語言闡述新聞內容,引導觀眾在觀看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過程中進行正確思考[2]。
四、加強少數民族新聞翻譯工作的舉措
(一)強化理論研究
在對廣播電視新聞進行翻譯工作時,工作人員通常會受到自身語言表達習慣產生的影響,難以把控符合少數民族語言表達習慣的翻譯方式,因此在翻譯工作中不能完全保存原新聞稿件的特色,容易導致受眾群體對新聞內容產生錯誤理解。由于少數民族語言翻譯工作的研究時間比較短,因此工作人員應該在強化編輯工作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靈活運用異化翻譯、歸化翻譯、減譯、增譯等翻譯方式,在使用少數民族語言進行廣播電視新聞稿件的翻譯工作時,保證譯文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要過度拘泥新聞原稿件的形式,僅需確保譯文通順性即可。
(二)積極鼓勵工作人員從事新聞翻譯工作
自從2005年開始,我國已經推出了很多政策支持文化事業的發展建設,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發展少數民族新聞翻譯工作,地方政府需要對廣播電視臺的新聞翻譯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出臺一些扶持政策,積極鼓勵少數民族廣播電視臺的工作人員從事新聞翻譯工作,能夠進一步健全少數民族新聞翻譯工作的人才隊伍。
(三)提升對新聞翻譯類人才的培養力度
提升新聞翻譯人員的專業能力,是進一步提升新聞翻譯質量的主要方式,作為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需要增加對新聞翻譯人才的培養力度,創建完整的培訓體系。與此同時,少數民族地區的各個高校應該提升交流合作,為學生提供訪學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系統學習新聞翻譯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增加對少數民族的了解程度,能夠為廣播電視新聞節目輸送更多高翻譯能力、高素質水平的翻譯人員[3]。
由于廣播電視新聞內容比較廣泛,翻譯人員在新聞翻譯的過程中可能會面臨之前并未接觸過的新名詞,需要及時查閱、搜索相關資料解決新聞翻譯難點問題。
五、優化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方式
(一)優化調整職能結構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主管單位應該不斷優化調整職能結構,創建分工比較明確的組織架構關系。不斷提升新聞編輯工作的效率,保證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可以如期完成。首先,需要制定明確的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流程,對于信息比較繁雜、數據量比較大的新聞項目,編輯需要細化處理新聞內容;其次,在完善新聞編輯工作流程的基礎上,需要設置一些平行組織管理結構,如攝像組、查稿組、審稿組等,保證各個小組通過共同配合工作,順利完成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最后,廣播電視臺要增加對新聞編輯工作的監管力度,確保編輯工作的每個環節都可以高質量完成,從而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整體質量[4]。
(二)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工作能力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應該結合時代發展需要,不斷提高自身在編輯廣播電視新聞過程中的工作能力。在具有比較強的專業水平以后,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即可以開始優化新聞內容,提升新聞內容的獨創性,增加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競爭優勢。因此,廣播電視臺需要增加對新聞編輯的培養力度,為其提供深造學習、參與新聞編輯培訓的機會。在培訓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過程中,應該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強編輯工作的技巧培訓,新聞編輯需要具有比較專業的稿件編輯能力,需要在編排稿件內容的過程中對稿件實施分類管理;另一方面,新聞廣播電視臺需要大力培養編輯工作者的市場敏銳度,使其結合市場價值取向編輯廣播電視新聞內容。
(三)優化創新編輯工作模式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向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觀眾傳達全面的新聞信息,正確引導觀眾深入思考新聞內容,向受眾群體提供精神層面的引導向,促使觀眾對于新聞信息內容具備正確的認知。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需要不斷優化創新工作方式,提高自身的信息分辨能力,及時篩選出具有價值的信息,優化創新新聞信息處理方式,從而不斷提升新聞編輯的工作效果,進而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5]。為了能夠更好地對廣播電視臺數據信息進行匹配,需要建立信號檢測系統,將各項數據信息進行分類,實現數據的共享服務,通過對數據信息的對比和處理,加強信號發射、傳輸以及運行參數的實時檢測,實現智能調節的系統目標。
在對廣播電視新聞信號數據監測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對可能會出現的故障問題進行感知與分析,需要建設預警系統,對已經發生、正在發生以及沒有發生的故障進行分類,按照故障類型制訂預備解決方案,利用系統自動化地進行處理,最終將結果反饋到系統中。除此之外,狀態預警系統還能夠對故障進行及時的反應,發出警報信號,加強維護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為了能夠保證設備運行的效率,需要建立設備監控管理系統,對設備運行的信號進行監控和處理,通過各種技術對監控過程進行優化和分析,重點對數據信息進行反饋,改善老舊設備、性能下降設備帶來的故障問題,進一步確保系統運行的安全和穩定。
六、結語
受到新媒體的沖擊,廣播電視新聞的編輯工作、翻譯工作均面臨著一些新挑戰,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及時轉變工作理念,不斷學習新型新聞編輯方式、新聞翻譯技巧,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從而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的編輯質量以及翻譯質量,進而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整體制作質量。
參考文獻:
[1] 馮晶.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技巧的方法[J].記者搖籃,2021(10):69-70.
[2] 張帥,井金然.媒介融合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認識與思考[J].數字通信世界,2021(10):281-282.
[3] 崔妮娜.媒介融合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革新[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18):154-155+177.
[4] 阿依達得.漢蒙廣播電視新聞翻譯策略研究[J].中國報業,2020(11):97-99.
[5] 旦正卓瑪.藏語廣播新聞翻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研究[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