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鍇
摘 ?要:物理學科是國家基礎教學的必學科目,用物理原理和特性可以解釋生活中的很多現象,可以說物理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但是受教育擴招和高考改革的影響,高中物理課堂逐漸不易把控,學生基數加大,生源質量不一,知識接受能力差異明顯等因素,加大了授課難度。合作學習可以有效解決這一教學困境。
關鍵詞:高中物理;合作學習;反饋機制
一、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創建學習小組
要想將合作學習教學法融入高中物理課堂,首先應該創建學習小組,以多人合作為基本方式,以小組為實施單位,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教師可以以知識接受能力、認知能力、物理基礎為基準,將學生進行分層,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平均分配到各個學習小組,保證合作學習小組的公平性,確保小組內部運行暢通。比如以學生物理月考和期中考試成績為分層參考要素,將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分以上的學生分別劃分到D組、C組、B組、A組,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性格特點和學習特點,讓學習積極性較高的學生帶動學習不穩定、主動性不強的學生,讓學習成績較為穩定的學生帶動“學困生”,通過科學分配,讓各組學生在學習能力上實現互補。
(二)鼓勵小組競爭
在正式授課時,物理教師不能完全做一個“旁觀者”,而是應該找準自身定位,做教學課堂的引導者和推動者,鼓勵學生之間、小組之間進行良性競爭。在傳統的物理教學課堂中,很多實驗課、公開課都是少數人、優等生的“表演舞臺”,只有個別學生能夠主動說出自己的學習看法和觀點,多數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不強,學習效果不好,甚至一些學生會產生不良情緒,以至于影響班集體的內部團結。因此,筆者認為,物理教師應該鼓勵小組之間進行良性競爭,通過合作項目和實驗教學,讓每個合作小組之間、小組內部之間互相提出優勢總結和改進建議,從正面和側面對其實驗操作過程和準確性進行分析和評價,讓所有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發揮集體智慧,提高學習質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建立反饋機制
將合作學習教學法融入高中物理課堂不能僅僅注重課前和課中這兩個環節,還應該在課后建立教學反饋機制,做好課后評價。由于課上的授課時間有限,教師難以及時發現每一個學生的操作問題,因此在課后期間,教師首先應該鼓勵、引導學生強化復習,鞏固課上教學知識點,讓學生制作合作學習報告和實驗報告,對課上具體操作步驟進行重新回顧,總結自己的問題,及時發現自身學習上的不足,從而實現高效學習。其次,還應該利用互聯網便利,將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相結合,在微信群、QQ群將重點知識進行整理,讓學生對常見的問題、容易出現的錯誤進行探討,為下一次合作學習做充足的準備,從而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讓學生之間提高合作水平,提升學生整體素質,增強學習自信。
二、高中物理合作學習課堂教學策略分析
(一)合理分組有效方案
在高中物理教學環節,為有效運用合作學習模式,教師要合理分組,以此為教學的有效開展建立良好的基礎。為此教師首先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綜合分析本班級人數、各能力層次學生比例等基本學情,以此更為科學地設計小組規模,綜合各教育學專家學者意見,一般以6人小組為宜。在確定小組規模后,教師要按照異質分組的原則進行分組,即教師要按照組內存在差異、組與組之間實力均衡的原則科學分組,以此為提升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提供保障。以某48人班級為例,教師可綜合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等核心素養指標,按照1∶1∶1的方式將班級學生分為A級12個學優生、B級24個中等學生、C級12個學困生,又將24個中等學生細分為B+、B、B-,將12個A組學生細分為A與A-,分組時將學生分為8個由A、A-各一名,B、C級別各隨機兩名共計6人組成的小組。但在分組確定后,教師要為學生明確,會按照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如創新意識、合作意識、探究能力等指標,隨時調整學生的級別與組別,以此保護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進而為合作學習模式的有序運轉提供保障。最后教師要為學生明確小組中的角色定位并定期更換,以此引導每一位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環節,并最終實現對學生各項學習能力的全面培養。一般在小組中要設置一位組長,負責與教師溝通、協調,組員中要設置“材料收集員”“實驗總結記錄員”“觀察員”“官方發言人”等職位,以此保障合作學習模式的有序、高效開展。
(二)課前認真備課,激發學習興趣
在科學確定分組后,教師要結合游戲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多元教學方法升級合作學習模式,以此實現合作學習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穩步提升。為此教師首先要立足教材基礎,認真分析新課標的要求,明確教學的重難點及教學目標,并以此為基礎科學設計合作學習的主題及合作學習方案。以《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為例,教師可將“經歷推導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過程,能夠理解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并應用定律進行有關討論,知道電源的電動勢等于內、外電路上電勢降落之和?!薄袄斫饴范穗妷号c負載的關系,并能用來分析、計算有關問題”等內容作為學習的重難點與學習目標,將“體驗小組合作學習過程,培養合作能力及集體意識”作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課前,教師首先通過情境導入、游戲導入等教學模式,提升導入環節的有效性,將學生迅速引入合作學習情景。以《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為例,教師可在課前拋出問題“將三個規格相同的小燈泡并聯,依次閉合、斷開三個電鍵,請你觀察燈泡的亮度變化?!鄙穑骸半婃I依次閉合,亮度變暗;反之亮度變亮。”教師繼續提問“這個現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時學生表示困惑,教師便可趁熱打鐵導入新課。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在于,教師通過設疑等方式在課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物理思維,以此為后續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建立良好的知識基礎與心理鋪墊。
(三)課上升級教學方法,深度開展合作學習
在課上,教師可首先為學生展示本課學習的重點與學習目標,并為學生介紹相對應的任務及完成任務的標準,以此為學生明確學習、探究的方向。以學習《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為例,教師可布置如通過探究閉合電路能量變化等子任務完成對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探究任務。
在探究的過程中,若學生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觀點,那合作討論毫無意義。因此教師也要強化探究過程中的思維啟發與引導,引導學生結合如“外電路中電流通過外電阻時,把電能轉化成了什么能?”等問題進行獨立思考。當學生形成獨立觀點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再次結合教師的問題深入分析合作學習任務,自主設計實驗探究流程,合作完成探究任務。在完成任務后,教師還要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匯報,引導學生通過他人的方法拓展思路,以此實現組與組之間的互幫互助與共同進步。
在課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針對合作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展開反思,并互相分享優秀的思路與經驗教訓,以此促進全體學生的持續進步。同時教師要轉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要將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思維表現、創新意識等內容納入對學生的評價范圍,以此激發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進而為其合作學習的持續、高效開展保駕護航。
三、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的授課模式會壓抑學生個性,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難以使其建立創新思維。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主導課堂,通過創建學習小組、結合有效提問、鼓勵小組競爭、建立反饋機制的形式,強化教學設計,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讓學生之間提高合作水平,提升學生整體素質,增強學習自信。
(責任編輯:鄒宇銘)
參考文獻:
[1]初立海. 高中物理合作學習策略探究——以“探究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為例[J]. 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20(02):21.
[2]梁德勤. 關于城鄉結合部學校中學生物理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J]. 新課程(下),2019(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