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融入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是趨勢使然,但它并不必然從根本上改變教師在教與學中的主體地位。融合OBE理念將是信息技術提升財務數據分析課程教學效果的必要選擇。在文獻述評的基礎上,從數據分析課程特質、教學本質要求和提升教學效果需求3個方面闡釋了財務數據分析課程融合信息技術與OBE理念的必要性。基于教學經歷與經驗,從信息技術高質量融入課程教學體系、基于成果產出導向的教學改革目標、分層次的課程教學方法體系和多元化的教學效果評價機制4個方面提出了信息技術輔助下財務數據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信息技術;OBE理念;財務數據分析;課程教學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數字經濟背景下文創產業創新網絡協同機制、演進特征及對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19A051);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一般資助課題“地方高校科研合作網絡的知識治理:機理、模型與策略”(XJK17BJG008)。
0 引言
新一代信息技術使得以核算為核心的傳統財務管理模式向以區塊鏈、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化財務管理轉變。與此需求相適應,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從單純的核算型人才向具備財務數據分析與決策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在此背景下,信息技術與財務數據分析類課程的教學融合成為教學改革的主流方式。但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只能增加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改變教學過程的時空關系,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教學過程中教師占主體地位的教與學的關系。財務數據分析與決策能力是財務管理專業學生不可或缺的新型職業能力,也是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應著重聚焦培養的能力。如何借助信息技術提高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效果,是培養學生數據分析決策能力的關鍵問題。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引入,使教學過程能結合信息技術的輔助,形成以學生為核心的多元化、多層面教學模式與方法,有效形成師生之間教與學的良好關系。如何將信息技術與OBE理念有機結合,形成服務于財務數據分析類課程教學目的的教學理念與方式,是進行該類課程教學改革的前提。如何將OBE理念融入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資源體系,如何將信息技術運用于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混合式教學實踐過程中,是本文關注且著重探討的理論與實踐問題。
1 信息技術與財務數據分析課程
國外很早就開始關注信息技術在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信息技術能提升課程教學效果,這是學者研究信息技術應用之后的基本共識。有學者提出,可以開發基于計算機系統的動態教學網站,強化財務管理教學的實際效果[1]。由于國外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普遍運用,信息技術對財務知識學習者的提升效果非常明顯[2]。例如,虛擬學習技術能夠提高財務管理課程學習中數據統計分析的效率,提高學生對統計方法的理解能力[3]。信息技術總體上能改善學生的學習效率,擴大學生知識搜索的范圍,但是也存在知識學習碎片化的問題[4]。信息技術在財務課程教學中的作用是多元的,對于數據分析類課程教學的幫助尤為明顯。
信息技術在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也引起了國內教學者的重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角色及融入課程教學的機制則被教學研究者所關注。葉苗苗等[5]提出將大數據技術融入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探討財務分析、企業投資管理等內容的教學設計。大數據是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當然也是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在數字經濟背景下,財務數據分析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性愈加明顯。有的文獻描述了信息技術在財務管理課程具體教學內容中的應用,提出信息化環境下合作學習的模式,并以“內含報酬率”為教學內容進行了教學過程設計[6]。也有文獻以信息技術在財務管理項目化課程中的應用為重點提出了教學過程的設計[7]。但信息技術發揮輔助作用需要好的教學理念與模式設計,如何使教學理念與信息技術融合還需深入探討。
20世紀90年代,美國教育學家Spady提出的成果導向教育是一種強調“產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持續改進”的教學理念[8]。該理念已成為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在國內高校各類專業的教學改革中也得到廣泛應用。國內一些學者提出將OBE教育理念引入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如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9]、財務管理新商科教學模式改革[10],以及財務管理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11]。
從目前國內外文獻中所涉及的研究內容看,結合信息技術改革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法已經成為共識。其中,將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目的從傳統的以核算為核心的人才培養轉向以數據分析與決策為核心的復合型人才培養,也已得到國內外學者及教學人員的廣泛認可。但是信息技術角色重在輔助,不能替代教學方式,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教師講授、學生接收的教學關系。尤其是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既涉及理論知識的教授,又需要各類數據處理與分析軟件的實踐應用。該類課程需要學生的高度參與,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教學中保持興趣,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的雙豐收。因此,從已有的研究文獻可以看出,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改革是一個大趨勢。但現有的研究成果和實踐案例都缺乏如何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財務數據分析課程改革的可借鑒經驗和理論觀點。具體來講,有3個方面的不足。第一,信息技術如何融入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現有研究與實踐經驗缺乏明確的理念。盡管有些學校的實踐案例反映了信息技術在教學內容中的應用,但實際上只是信息技術的嵌入,對教學方式和理念的改革并不明顯。第二,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并沒有隨著信息技術的運用而發生改變,尤其是財務數據分析這類需要學生高度參與的課程。現有研究和實踐并沒有對該問題的解決提出有效可行的辦法和途徑。第三,OBE理念在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改革中的運用確實會帶來好的改革效果,但目前的文獻缺乏將OBE理念與信息技術高質量融合的觀點與建議。本文探討信息技術與OBE理念的融合,并提出在財務數據分析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具體實踐路徑。
2 財務數據分析課程融入信息技術與OBE理念的必要性
2.1 數據獲取與分析內在的信息技術特質
財務管理專業課涉及大量的數據處理與分析,大數據挖掘與處理成為財務管理專業發展與課程設置的重要內容。知識管理理論指出,知識的獲取與轉換源于對外部知識的搜索與識別,關鍵在于與知識接受者自身先驗知識的匹配與融合[12]。作為知識資源的一種展現形式,數據的獲取也需要匹配性的搜索、識別與挖掘,而實現這個過程的基礎則是信息技術的支撐。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大數據的產生起源于人工智能、云計算和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這就使得數據本身就具有信息技術的特質。數據依附于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承載和推動數據的呈現與傳播。財務工作實踐中工作場景的展示也需要借助信息技術。例如,基于Python的網絡爬蟲程序可以幫助抓取上市公司的相關數據,不僅能提高抓取的數量,而且通過數據清洗也能改善數據的質量。數據之間的關系需要用信息技術才能分析和展現。數據之間的相關性必須要有統計軟件分析之后的結果才能進行判斷。數據結構之間的聯結關系也只能通過信息軟件等技術所具有的圖形和表才能呈現。因此,數據與信息技術之間固有的內在聯系,決定了財務數據分類課程的教學必須建立在多種類型的信息技術混合使用的基礎之上,充分依賴于信息技術的豐富功能,促使教學過程更為科學、教學效果更為明顯。
2.2 財務數據分析課程教學的本質要求
財務數據分析課程主要是傳授給學習者數據收集、整理與分析的知識與能力,其教學過程的實現主要依賴于統計分析軟件,必須借助于計算機、互聯網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支持。在教學效果上,注重學生定量分析思維的鍛煉,強調數學模型、統計分析方法的應用。在教學過程中,知識的轉化需要學生與實踐場景緊密結合,根據分析對象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模型設計與指標選擇。
財務數據分析課程教學,一是離不開數字信息技術的支持,二是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學生能“觸及”的學習情境開展教學。從實踐教學的過程看,財務數據分析課程契合的教學方法就是設計基于數據的場景,由學生自主選用模型和方法,解決數據背后所反映的問題。而這正是OBE理念所倡導的“探究式、參與式教學”的根本宗旨[8]。數據是一種生產要素,同時也是教學實踐場景中的核心要素。財務數據必須通過信息技術呈現與分析,才能反映出經濟發展與組織管理實踐情境中的復雜關系;學生也只有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才能觸及和感悟到實踐情境問題所折射出的科學相關知識。只有這樣,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理念才能被有效貫徹與實施。
2.3 提升財務數據分析課程教學效果的需求
強調教學效果與“產出”的提升是信息技術與OBE理念融合的需求。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既要實現知識的分解與傳授,又要有教學實踐成果的創新。一方面,通過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改革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效果,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條件下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模式,解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教好”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何學好”的雙贏問題;另一方面,構建適應數字技術發展和崗位新需求的財務數據分析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探討財務數據分析人才的培養對于財務專業人才順應科技發展和崗位需求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二者的融合對于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具體設置、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質量的評價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教學過程經驗的總結和資料的積累,教師可以成體系地提出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方法、實踐實習、教學評價等內容。在此基礎上,可以就教學方法改革、課程體系建設、實踐教學建設培育省級和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從而形成高水平的教學創新成果與“產出”。
3 信息技術輔助下財務數據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路徑
3.1 信息技術高質量融入課程教學體系
信息技術輔助下的現代教學方法非常豐富,但是用于財務數據分析課程教學中的信息技術等輔助方法,需要契合教學要求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這就要求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體系高質量融合。
要準確定位信息技術的作用,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OBE設計理念,找準融入點,以財務數據分析課的實際需要推動信息技術融入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一方面,要篩選出適應財務數據分析課程教學的信息技術,識別其融入課程教學的價值。例如,計量統計分析類軟件(Python、Stata)等適應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能讓學生體會場景教學,實踐價值明顯,教學的全過程中應有目的地壓實這些軟件的使用。此外,信息技術的融入需要考慮大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與創新實踐等多方面的因素,要考量教師教學過程中和學生學習過程中信息技術工具的可利用度和受教者的可適用度[13]。另一方面,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師需要自身具備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充分了解各種信息軟件技術的作用和運用范疇[14]。另外,教師還需收集和應用各種服務于課程教學的課程資源、技術資源和數據資源等,以推進信息技術融入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目標。教師要堅持自行尋找數據,自己先對數據建模與分析,對結果進行論證和說明,具備嚴謹的科學思維習慣與規范。只有建立在科學嚴謹基礎上的數據分析過程與結果,才能真實反映實踐場景的內在關系。而且,在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秉承知識學習的特點,教學者能否熟練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載體的各類表征與操控,將直接影響受教育者的教學體驗與學習認同情況[13]。
3.2 構建基于成果產出導向的教學改革目標
OBE理念強調成果導向,突出教學效果目標。本文基于在財務數據分析課程中的教學經驗,提出基于成果產出導向的教學改革目標。第一,構建一套基于OBE理念的財務數據分析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方案。組建熟悉并能運用財務數據分析課程教學信息技術的教師隊伍,開發基于數據挖掘與分析過程的混合式教學方式;開發實踐情境型教學方法,踐行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的融合式教學模式;基于網絡教學平臺建設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實踐教學平臺和知識資源,開發視頻課程、網絡閱讀資源等。第二,建設兩門進行教學改革的課程。長沙學院的財務管理專業就確定了《財務管理定量分析》和《大數據與財務決策》為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改革課程。前者注重財經類數據統計分析思維與方法的教學,聚焦學生學術基礎與能力的培養;后者注重利用Python等信息技術進行財經大數據的挖掘與獲取,聚焦大數據下財務戰略與管理策略的分析與決策。兩門課程的建設重點是確立課程體系、明確教師隊伍、確定運用的信息技術和基于OBE的教學改革設計。第三,開發3類教學改革成果:①學生課程學習成果,包括學生課程考核論文和發表學術論文;②教師教學改革的實踐成果,包括出版相關的財務數據分析課程教材;③總結形成創新成果,發表系列相關的教改論文。
3.3 建設分層次的課程教學方法體系
教學方法是信息技術融合OBE理念最終融入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手段。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一系列教學模式、工具、內容所組成的教學體系。具體來說,可以建立一套分層次的教學方法體系。第一,探討財務數據分析課程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混合式教學的模式與方法。在教學模式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輔助功能,提高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效果,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引入OBE理念,結合信息技術的應用,設計一套適合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混合式的教學工具與資源。通過具體課程實踐,探索混合式教學方法的運用。以此為基礎,建設線上線下教學資源,開發相應信息教學軟件,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教學方式;開發和出版《財務管理定量研究方法與數據分析》教材,建立財務數據分析課程完整的教學工具與資源體系。第三,設計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創新性的財務數據分析課程教學內容,內容緊密結合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著重提高學生數據處理、分析與決策的能力,培養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數據思維意識與能力,強化內容的實踐情境化與生產場景化。
3.4 建立多元化的教學效果評價機制
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評價應是多元化的。首先,應反映學生運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設置企業經營的實踐場景,要求學生根據情境發現科學問題,然后建模與收集數據,以及數據分析。其次,應體現學習者運用知識的創新能力。因此,可開放教師課題資源,讓有能力和興趣的學習者參與課題研究,進行創新性的研究工作。最后,采用開放式的評價方式[15]。對數據分析類課程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既要有學習者對教學過程的評價,比如知識理解程度、教學互動情況等,又要有對教學成果的定量評價,比如課程論文質量、學術論文發表情況等。應改變以傳統考試定成績的單一性評價方式,要關注學生在課程學習之后對企業經營、組織管理和社會治理等微觀和宏觀領域的認知,關注學習者理性分析能力的成長,以及正確價值觀的樹立。
4 結語
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既要強化現代信息技術對于教學的輔助作用,又要突顯“以學生為中心”的“三全育人”理念,因此將信息技術與OBE理念融合融入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改革是非常必要的研究課題。本文根據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信息技術與OBE理念融合的觀點,指出了在財務數據分析課程的教學改革中融入信息技術與教學理念的實踐路徑,對于財務數據分析課程體系的優化與教學資源的強化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參考文獻
[1]YU F.Application of computer-based distance education with dynamic webpages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cour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Learning,2021,16(14),99-112.
[2]WOLMARANS H P.Business simulations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courses:are they valuable to learners?[J].Meditari: Research Journal of the School of Accounting Sciences,2005,13(1):121-133.
[3]TRIHANTOYO S,SHOLEH M.Development of virtual learning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courses to improve student critical thinking[C]//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s and humanities(IJCAH 2020).Paris:Atlantis Press,2020:397-401.
[4]BURRELL D N,WRIGHT J B,PEROT M,et al.Financial management education courses as social societal learning tools at minority-serv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ociology and Sociotherapy(IJPSS),2021,1(1): 39-57.
[5]葉苗苗,徐四星,賴紀偉.大數據技術融入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設計[J].當代會計,2021(1):7-9.
[6]徐曉云.探索信息化環境下合作學習模式在財務管理課程中的實踐運用:以內含報酬率教學設計為例[J].時代教育,2018(13):176,190.
[7]劉紅梅.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財務管理項目化課程教學思考[J].會計師,2015(18):56-57.
[8]劉鍇,孫燕芳.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校教師培養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6):59-61.
[9]王愛國,牛艷芳.智能會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設與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21(6):34-39.
[10]盧呈,廖小燕,岑捷麗,等.基于OBE教學理念的新商科教學模式改革探究:以財務管理專業為例[J].會計師,2021(9):102-103.
[11]田樂.基于OBE理念的財務管理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當代會計,2021(5):52-54.
[12]詹湘東,謝富紀.外部知識網絡與企業技術能力:知識距離的調節作用[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9,40(4):76-93.
[13]周松,鄧淑華,陳希.信息技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四重維度[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39(8):125-130.
[14]蕭瀟.以在線開放課程體系支持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構建[J].中國大學教學,2018(9):70-73.
[15]王正青,唐曉玲.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動力邏輯與推進路徑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7,38(1):94-100.
收稿日期:2022-02-08
作者簡介:
詹湘東,男,1978年生,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知識管理、創新管理與財務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