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胤 羅孝寬 陸琦 朱云飛



摘 ? 要:該文針對貴州省天然氣供應現狀、供暖季用氣需求及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提出資源供應多渠道、加強管網互聯互通、提升應急儲備能力等措施保障貴州省供暖季天然氣穩定供應。
關鍵詞:供暖季 天然氣供應 保障措施 探討
一、引言
天然氣作為一種潔凈環保的優質低碳能源和工業原料,對優化能源結構、降低溫室效應影響、改善空氣質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取得明顯成效,進一步推進煤改氣工程,天然氣需求量持續攀升。截至2020年底,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提高至8.5%左右,比2015年提高約2.6個百分點,預計2021年天然氣消費量3600億立方米左右、同比增長9.7%。
近年來貴州省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六網會戰”,持續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促進天然氣產業高質量發展。2015至2020年貴州省天然氣消費量年均增速20%,增速高于全國平均增長水平。天然氣供應保障事關民生福祉和社會穩定,尤其是保障供暖季天然氣穩定供應,事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事關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因此迫切需要加強對貴州省供暖季天然氣供應保障措施研究,提升天然氣供應保障能力。
二、貴州省天然氣發展現狀
2013年中緬、中貴兩條天然氣長輸管道相繼投入運行,實現雙向供氣氣源,標志著貴州省進入了管道天然氣利用的時代,人工煤氣成為歷史。2020年國家管網集團正式接收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相關的油氣管網資產,全國主要天然氣干線管道正式并網運營,進入貴州市場的管道氣資源由中石油獨家供應向多主體多氣源轉變,初步構建形成良好的供應格局。
截至2020年底,貴州省累計建成天然氣管道2577公里,其中,中緬線553公里、中貴線356公里、省內支線1668公里,實現62個縣(市、區、特區)通天然氣管道。全年天然氣消費量16.7億立方米,以工業用氣為主、占比52%,居民用氣占比12.1%,公服商業用氣占比9.8%,采暖用氣26.1%。預計2021年全省天然氣消費量20.07億方、同比增長20.2%。
貴州省2020至2021年(2020年1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供暖季天然氣消費9.88億方、同比增長64.9%,其中居民用氣占比13.9%,公服商業用氣占比10%,采暖用氣31.9%,工業用氣占比44.2%。
三、2021-2022年供暖季天然氣需求預測
預計貴州省2021至2022年供暖季天然氣需求量12.02億方、同比增長21.6%。其中居民用氣占比14.6%,公服商業用氣占比11.4%,采暖用氣31.5%,工業用氣占比42.5%。
四、存在的問題
(一)對外資源依賴程度高
2020年貴州省天然氣年消費量16.7億方,其中省外資源調入15.45億方、占比92.5%,省內非常規天然氣、焦爐煤氣等資源利用量僅1.25億方、占比7.5%,由于自身供給能力不足,可能會因外部資源調入遲緩造成供應緊張。例如,2020年入冬以來,受北海LNG接收站事故停產、中亞天然氣減產影響,部分省份出現上游管道氣供應驟減或短供現象。
(二)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程度低
目前貴州省的天然氣管道網絡布局除貴陽市采用環狀管網連接方式,其他市(州)均采用枝狀管網連接方式,例如遵仁支線、六六支線等省內支線管道,即輸送至某一段的天然氣只能是由一個方向供給,每個用氣點只能來自一個方向。如果管道一旦出現事故,導致上游供氣中斷,部分地區可能出現天然氣供需嚴重失衡。
(三)應急調峰能力薄弱
根據國家關于儲氣能力建設相關要求,按照2021年貴州省天然氣年消費量20億方測算,應當形成1.2億方儲氣能力,目前自建儲氣能力僅形成5300萬方、占比44.2%,其余部分雖然通過異地租賃罐容方式來完成,但如果受低溫凝凍天氣影響,LNG槽車可能會受到臨時交通管制,氣源補充存在困難,供暖季持續用氣高峰的應急調峰能力將會受限。
五、強化貴州省供暖季天然氣供應保障的有效措施
(一)強化多主體、多渠道上游資源供應體系
一是加強貴州省內資源開發利用力度。貴州省非常規天然氣資源豐富,勘探開發潛力巨大,其中煤層氣地質資源量2.83萬億立方米,頁巖氣地質資源量8.67萬億立方米,加快非常規天然氣產能開發建設,推動非常規天然氣資源在黔就地轉化。二是進一步深化與中石油、中石化等上游供氣企業戰略合作,協調供氣企業在供暖季資源保障上向貴州市場傾斜,積極引進川渝地區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依托相國寺等地下儲氣庫調峰資源,確保貴州省供暖季應急調峰需求。統籌做好上游資源調配,形成多主體、多渠道上游資源供應格局。
(二)強化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建設
深入優化管道網絡布局,加快推進天然氣“縣縣通”和川(渝)氣入黔通道建設,推動貴州省內天然氣管道資源有效整合、聯通和統一建設運營管理,實現管網互聯互通、資源互濟互保,將顯著提高天然氣資源調配高效性、便利性、靈活性,有利于提升應急狀態下的天然氣供應保障水平和效能。打造以國家干線、省級支線、縣級聯絡線為架構的全省天然氣“一張網”,形成穩定可靠的天然氣輸配體系。
(三)強化天然氣應急儲備建設
一是根據貴州省儲氣能力建設要求,結合管網設施運營建設情況,因地制宜,科學布局,選址合理,按照全省“一盤棋”思路,以集中規劃建設為主,避免“遍地開花”,同時推進與天然氣管網設施互聯互通,補強天然氣互聯互通和輸送能力短板。建立以省內自建儲氣庫為主,異地合建、租賃儲氣設施服務為輔的儲氣體系,形成上游供氣企業和國家管網公司不低于年合同銷售量10%的儲氣任務,地方人民政府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區域日均3天需求量的儲氣能力,城鎮燃氣企業不低于其年用氣量5%的儲氣能力。二是針對部分地區儲氣設施項目建設進展緩慢,可動用儲備量不足以保障應急調峰需求,可充分利用LNG罐箱多式聯運靈活性,在LNG氣化場站放置LNG罐箱,應對管道氣供應減少或極端天氣條件下的應急調峰。
(四)強化應急預案管理
堅持底線思維,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必要時有序實施“壓非保民”預案,調整用氣結構,對民生用氣進行兜底保障。
六、結論與展望
綜上所述,貴州省天然氣消費量雖然基數較小,但增長快速,統籌做好供暖季天然氣供應保障工作,應當以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為導向,以數字能源基地建設為載體,持續優化天然氣供應保障體制機制。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技術,構建全省天然氣集中調控、實時監控和供需缺口預測平臺,實現對天然氣上、中、下游全產業鏈的生產運行實時調度與監測分析,推動天然氣全產業鏈與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合發展,加大數字化轉型力度,有效提升供暖季天然氣供應保障能力。
參考文獻:
貴州省“十四五”油氣產業發展規劃
(作者單位: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貴州分公司 ?貴州烏江能源燃氣有限責任公司 ?中石化天然氣分公司云貴銷售中心 ?國家管網集團貴州省管網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