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蘭
【摘要】隨著自由貿易港建設扎實推進,海南餐飲業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及挑戰。餐飲市場的多元化發展需要更多的餐飲人才,具有培養專業餐飲人才條件的中職學校應當貼合市場發展需要,調整教育教學方向,面向未來培養眾多的高素質餐飲人才。
【關鍵詞】自由貿易港;餐飲業;人才培養
建省以來,海南餐飲業取得了較快發展,餐飲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從業人員不斷增加,對擴大內需、繁榮市場、促進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進旅游產業的發展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并已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在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大背景下,海南餐飲業又迎來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
隨著自由貿易港建設扎實推進,海南經濟全球化和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餐飲業的發展需要更多具有專業化、國際化視野的高素質餐飲人才。面對市場需求,如何為餐飲行業加強人才教育培訓,為餐飲業發展輸送人才,不斷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成為了眾多中職學校面臨的挑戰。
一、中職學校餐飲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海南要打造開放性的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當前的餐飲人才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市場對具有專業化、國際化視野的高素質餐飲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加,這給具有培養專業餐飲人才條件的中職學校帶來了新的辦學機遇和挑戰。如何應對挑戰把握機遇,需要認清中職學校培養餐飲人才中所面臨的不足。
1.餐飲專業人才培養適應性不足。隨著海南不斷對外開放,國際知名餐飲企業不斷涌進,對海南餐飲業的經營理念、服務質量標準、從業人員素質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海南餐飲業不斷適應市場變化,經營業態逐漸向多元化、國際化、大眾化方向發展,但中職學校餐飲人才培養制度及課程設置相對滯后,人才培養目標和市場需求脫節,學生缺乏明確的職業規劃,使得很多畢業生進入企業工作后,無法快速適應新的工作角色。
2.餐飲專業教師隊伍建設還有待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是依據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與學生的發展需求而形成的一種教育形式。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師的教學理念會直接影響到中職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持續性地關注當前餐飲行業的實際發展需求,轉變教學理念,準確地進行教學定位。
當前,因受疫情的影響,中職學校的教師參加國(境)外訪學進修交流的活動處于停滯狀態,已進入國內市場的國際知名企業偶爾也處于暫停營業的狀態,餐飲專業教師獲得拓寬國際化視野的實踐鍛煉機會較少。面對海南餐飲市場變化,教師的教學能力及實踐能力急待提高。
3.校企合作管理機制有待提高。在教學中,對餐飲人才的培養需要提高其實踐能力,以求能夠為餐飲行業的發展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但是在現階段中職校企合作中仍存在需要協調的問題:一是校企合作的過程還停留在淺層次合作模式上,企業因為擔心實習生對經營的影響,臨時改變或取消學生的實習活動,導致實習項目的穩定性受到影響。二是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學生的管理工作面臨新的挑戰。中職學生通常會存在學習勁頭不足、不能吃苦耐勞、紀律性較差等問題,在其進入企業時,如果所遇到的工作、生活條件未能達到他們的預期,有些學生就會表現出不適,部分學生不會有效地進行心態調節,還經常會表現出畏難情緒。要實現校企合作的有效推進,合作雙方必須建立和完善系統科學的管理體制。
二、海南餐飲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對策
隨著餐飲業開放度的提升,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提出了新要求。中職學校培養出來的餐飲專業人才,作為未來海南餐飲業的中堅力量,需要學校和企業共同努力,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培養目的,建立不同崗位的培養制度,以滿足餐飲行業的多元化發展需要。
1.完善課程設計,加強職業規劃。中職學校要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結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準確把握職業教育新發展理念,走內涵發展的特色之路。
(1)學校通過課程教育和活動開展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學校要嚴格按照要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等思政課程,不斷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培養學生的政治素質、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學校做好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工作。中職學校需要充分了解一線餐飲企業所需人才的缺口現狀,并結合本校學生資源與教育資源進行綜合思考,加強餐飲專業課程設置體系的彈性,加強教學內容與餐飲工作業務流程的結合、教學內容與餐飲工作崗位流程的結合,加強與用人單位的合作,建立與地方餐飲特色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實施人才對口培養,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的人才培養目標,確保培養適合餐飲行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2.加強師資建設,提高課堂效率。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是支撐當前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力量。因此,中職學校應繼續探索與企業之間人員的互聘共用、雙向掛職鍛煉、聯合技術研發和專業建設的力度。
學校要把那些手藝高超、知名度高的餐飲大師請到學校來進行技術交流、講學。大師們在實踐崗位上工作多年,他們不僅在處理實際工作技術問題上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在指導學生學技術的同時能指導學生參加技能競賽,還能為學校提供技術開發和服務,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學校還要定期安排專業教師到餐飲企業進行專業實踐。如海南省商業學校每年都會安排專職教師陪同學生實習,教師在帶隊期間獲得大量的餐飲企業相關崗位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而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教學能力。
學校還要與國際職業教育及國際知名餐飲企業對接,為教師的業務提升創造條件,從而拓展教師多元化、國際化視野,提升教師業務水平,為更好實施課堂教學奠定基礎。通過校企合作、企業大師進課堂、互聘互兼人才交流,有效地解決師資短缺及師資業務能力提升的問題。
3.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保障實習效果。
(1)提升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推動校企合作的發展,需要學校與企業轉變固有思想觀念,明確各自承擔的責任,明確彼此相關的利益關系。在建設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機制時,需要邀請學校、教師和企業專家,一起探討建立系統的實習管理辦法,不斷完善學生的實習管理制度。在合作中,學校應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將重點放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主動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根據行業的需求培養人才,并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利用企業提供的便利條件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餐飲業的需求是學校教學改革的依據和開展項目研究的動力,因此企業應在有關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下,主動尋求與學校開展合作,同時要樹立長遠發展的觀念,增強自身社會責任感,尋求互利互惠合作的最佳結合點,實現良性可持續發展。總而言之,構建校企雙贏的合作機制,是確保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順利實施的基礎與保障。
(2)加強學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就校企合作模式而言,實習生和企業員工或在校學生是有區別的,所以學校應當重視實習生的管理工作。在學生入校時,學校就應抓好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定期邀請優秀畢業生或者是企業中的優秀員工來學校交流感想,使學生在參加實習之前就能學習優秀的企業文化,了解企業的規章制度,做到心中有數。實習開始時,校企雙方更要齊心協力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確保學生可以在進入企業工作之前就做好心理準備,防止學生臨陣脫逃,讓學生平穩地完成思想上的過渡,這有利于學生角色的轉變,有利于實習的穩定,有利于從實習過渡到畢業后進行真正工作的轉變。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應當抓住自由貿易港建設背景下的海南餐飲業發展機遇,優化餐飲人才的培養模式,優化課程設置,加強職業規劃,完善教師隊伍建設,建立校企合作機制,以實現中職學校專業人才培養與餐飲業之間的對接,完成為餐飲業輸送高素質餐飲人才的使命,從而推動海南餐飲業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燕.基于用人需求的餐飲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24).
[2]林靜云.消費市場總體保持平穩—海南省統計局貿經處解讀2021年消費品市場運行情況[EB/OL].2022-01-20/202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