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高中化學組織教學實踐工作要注重教育改革要求,分析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教學手段更新、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手段創新的必要性,要意識到當前教育改革要求下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培養的必要性,主動分析傳統化學組織模式存在的不足,通過立足課堂,探究創新,既提高化學學科的教學有效性,也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鍛煉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鍛煉學生將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相聯系的能力。文章主要探究了立足高中化學課堂,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在分析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課堂的創新優化方法。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為了更好地提高高中化學課堂的生動性、趣味性,教師要積極嘗試新穎的教學方法,在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同時,通過學生對課堂化學知識的自主探究、對所學知識的積極探索來形成清晰的學科知識框架,在實踐訓練中不斷深化學生的化學綜合能力。針對高中階段的教學工作所面臨的高考壓力,要強調以高考為方向,高質量、高效率地組織課堂,也針對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要求,不斷探究課堂創新優化的方法,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也以有效的課堂構建來貫徹落實減輕學生負擔的教學改革要求。
一、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現狀
化學作為抽象復雜的學科,在知識學習環節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部分化學教師在組織化學課堂時存在相對落后的教學理念以及使用不恰當教學方法的現象。化學作為抽象的學科,其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較強的要求。化學在學習過程中涉及的復雜概念、抽象知識都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生對所學知識無法深入理解、無法有效掌握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難以提高的問題。
高中化學教學存在著多樣化的問題,其課程的難度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高中生在理解抽象復雜化學知識時存在著現實的困難。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習慣,在學習知識時被動進行知識的記憶并不利于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對的學習困難難以及時解決也使得學生逐漸喪失了對化學學習的興趣。課堂上學生的參與能力有限、參與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影響了高中化學課堂組織的有效性。
除了學生在學習時存在的實際困難之外,部分教師開展化學教學的方式也有待優化。高中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而大部分的教師為了在課堂上更好地使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往往更喜歡采用講解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將整體課堂的教學重心放在了大量的知識展示中,而忽視了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
雖然當前的課堂教學強調改革,強調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與運用。教師在教學中雖然對先進教學理念有一定的了解,但無法將理念落實于教學實踐的問題,也影響了高中化學的有效組織。課堂組織難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設計難以保證師生的有效互動,教師的課堂安排以教師的主觀經驗為核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個性化、差異化學習需求難以被有效滿足都影響了高中化學教學的組織質量。
教師雖然立足課堂進行了知識教學,但以教師講解為主的課堂組織教學并不利于化學教學效率的提高,而教師與學生缺乏互動,教師難以獲取學生最為真實的學習反饋使得整體的課堂設計與組織存在著針對性不強的問題,教師與學生無法有效溝通,學生在枯燥壓抑的課堂氛圍下無法完全投入參與化學學習都影響了課堂的組織質量與教學效率。
二、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性的實踐策略
高中化學教師要意識到學科核心素養的人才培養方向,在進行教育改革、教育優化時,既強調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也強調從多種能力訓練出發,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化,其核心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學質量,保障人才培養效果。作為高中化學教師,要意識到教學理念更新的必要性,也要通過課堂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與調整來立足課堂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不斷優化中保障教學組織質量。從現實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素質進行分析,課堂設計與實踐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具體策略:
(一)明確學生主體地位
高中化學在教學時存在著時間緊、任務重的教學困境,而大部分教師為了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更多的知識,其課堂的設計往往以教師的經驗為主,在安排教學內容與確定教學進度時都以整體的學校教學要求為核心,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化學習需求。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疲于記憶,在知識學習中被動接受的化學學習既存在著理解質量不佳的問題,也存在著知識難以應用的困境,而學生無法及時跟上教師的進度,影響了整體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高中化學有效性的提升要從教學理念的轉變出發,通過在課堂教學設計實踐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好地使整體的課堂立足于學生學習的重難點問題進行組織,在提高課堂針對性的基礎上也更好地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方針,明確學生主體地位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根本。
學生有著個性化、差異化的學習需求,教師的課堂設計要考慮到學生的有效參與,也要利用課堂教學手段的創新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提高化學教學生動性、趣味性的同時,通過學生自主自發參與的課堂的知識學習,搭建輕松愉悅的化學學習氛圍,也在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課堂合作探究的組織中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質量,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二)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
高中化學教學有著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兩個不同的部分,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果僅局限在對課本的機械記憶上,往往難以保障良好的知識運用效果。因此為了更好地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師的課堂設計組織要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學生對課堂的有效參與,通過化學教學中的日常生活內容融入,在提高知識展示生動性的同時,也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興趣。
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學生可更好地把握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在學生對化學的不斷探究下,培養其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質量,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以“金屬的化學性質”為例,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對生活中常見的鋁制品等進行歸納于思考。而針對鋁制品的化學特性,教師可組織課堂的自主探究活動,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的方式,在學生對鋁制品加熱過程進行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其中的化學現象,思考其中的化學原理,在學生對日常化學進行思考、借助實驗對化學形成直觀具體印象的過程中,保障課堂的組織效果。通過該種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也可以逐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
(三)創新教學方式
化學知識課堂的教學有著多種多樣的方式,而對理論化的知識而言,教師要主動立足課堂教學不斷探究生動進行知識呈現的方法。化學的理論知識存在著一定的抽象性與復雜性,而多元的知識展示方式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對化學內容進行思考,在搭建知識框架的基礎上也提高其知識運用能力。
現代化的教學中,教師的知識展示有著多樣化的方式,而利用多媒體直接展示圖片,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著直觀的了解。但作為教師對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要注重學生的參與、學生的探究。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而教師在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時,也可以借助互聯網進行多樣化的教學嘗試。教師可以采用微課的方式,通過學生在課前對微課資源的學習,學生對所學知識有著初步的印象,而為了更好地使學生理解所學的化學內容,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利用多種渠道搜集相關資料信息來使其更好地參與到課堂的知識探究。
在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在學生對課前收集的資料進行展示的過程中,也組織班級的溝通討論互動,學生通過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溝通探討來更好地訓練發散性思維,而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對所學化學知識進行生動地呈現,在學生對教學重難點的內容進行有效把握的基礎上,也通過之后實踐訓練來提高其知識掌握的效果。
以“化學物質分類”為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前搜集整理相關的資料,而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微視頻展示的方式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難點。而在之后的深化訓練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合作探究學習,使學生在對化學物質分類進行討論溝通中對化學分類的思想有著更加準確的認知,同時也使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化學元素等相關的知識。通過該種合作探究小組協作的教學組織方式,可以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訓練,也可以使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強化其知識運用能力,在教學方式的改進、多種教學方法融合使用的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科核心素養。
化學教學內容豐富而多樣,而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要立足于理論的課堂教學環境下,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也要立足于實驗的教學環境下,在學生動手操作過程中培養其探究能力,提高學生化學實踐應用能力。除了理論知識教學之外,教師也可以不斷創新實驗教學的組織方式,在課堂上除了教師示范這一傳統的化學教學方法之外,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實驗模擬的方式,在學生根據猜測進行相應實驗嘗試時,更加直觀清晰地認識不同的化學反應。在課堂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設計動手參與化學實驗來使其更好地理解化學知識。
以“氯化鈉分解”為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相應的資料收集,在課堂中可以通過小組劃分來使學生自主進行實驗的設計,學生通過對實驗的操作,來更好地理解實驗,而學生在班級環境下,通過對不同小組之間實驗結果的對比也能更好地對實驗中的化學知識進行探究。學生親自參與化學實驗,了解化學的應用價值,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也提高整體的化學課堂教學效果。
(四)引入高考真題
高中化學教學的組織仍然要強調目標導向,強調立足高考的方向,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能力訓練。高考對學生的考察方向更加多元,教師在課堂上設計能力訓練時,也要以高考習題的加入來對學生進行相應思維模式的訓練。教師除了要使學生理解基礎的化學學科知識,也要逐步訓練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而化學高考真題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可以使其更好地搭建反應模式,在不斷的實踐訓練中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高考對化學的考察更加全面,更加強調學生的綜合素質,而教師在提高化學課堂有效性時,利用高考化學真題,可在目標導向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在相應的能力訓練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鐵的化合物”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入高考真題,通過學生聯系化學知識對氫氧化鐵進行分析,通過知識遷移知識類比的方式,在單個化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引入高考真題來訓練學生的化學知識運用能力。
高考所需要的解題反應模式要落實于日常的教學訓練中。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性仍然要堅持高考的目標導向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進行培養。學生對化學的自主探究與思考是學生對化學知識準確認知的關鍵,而化學的知識運用又強調類比思維、創新思維,教師在引入高考真題,借助真題使學生理解知識,深化其知識運用能力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課堂上不斷的習題訓練來使學生對化學高考產生熟悉感,而通過該種立足課堂,對知識進行整合,進行類比分析、知識遷移也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把握知識與知識的聯系,在對某一習題進行解答時,以更加綜合全面的方式進行思考。
三、結語
高中化學教學課堂有效性的提高,要從轉變教學觀念入手,通過課堂上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來保障其課堂設計更加具有針對性,來保證其課堂設計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訓練。在整體的課堂組織中,化學教師既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結合日常生活實際,也要通過化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在引入化學真題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思維訓練的基礎上,保障化學課堂教學活動組織的多元性,也通過不斷創新與實踐優化,提高化學課堂的組織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灼妍,鄧云洲. 新課程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 教育導刊:上半月,2010(02):82-85.
[2] 黃浙君.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初探[J]. 數理化解題研究:高中版,2011(05):62-65.
[3] 楊劍春. 論新課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內容的整合[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9(05):18-21.
(責任編輯: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