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艷芹
摘? 要:本文以人教版普高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與哲學》中“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的這一課為例,結合國際國內最新時政為教學背景,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相結合,進行教學設計和意圖的審視,最后進行反思總結。一堂政治公開課,不僅需要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當下社會的發展進行結合,同時也要對當下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進行分析,提高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
關鍵詞: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核心素養;生命學堂
一、相關理論基礎
(一)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黨的教育方針通過核心素養這一橋梁,可以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體要求,明確學生應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中觀層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根本問題,引領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6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各素養之間相互聯系、互相補充、相互促進,在不同情境中整體發揮作用。
在實踐應用中,根據這一總體框架,可針對體校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對教學的具體表現要求,并從以下三點得以體現:1. 堅持科學性,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堅持以人為本,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教育規律,將科學的理念和方法貫穿教學工作全過程,重視理論支撐和實證依據。2. 注重時代性,充分反映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全面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確保教學成果與時俱進、具有前瞻性。3. 強化民族性,著重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把核心素養研究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土壤,系統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突出強調社會責任和國家認同,充分體現民族特點,確保立足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
(二)生命學堂
生命學堂是一種新型課堂形式,強調以生為本,其效果體現在能夠準確檢測出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樣能夠方便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狀況進行教學,也能夠及時發現其中所存在的問題,為解決問題提供了時效性和準確性。生命課堂理解為在以人為本思想指導下,追求以人的發展為本的一種教育理念。其目的性更強,能夠使教學動態與內容更加靈活,可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因材施教,從而開展針對性教學,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這種課堂的中心思想就是考慮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重視其全面發展以及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這種理念是以馬克思主義提出的以人為本為核心的新型課堂,生本課堂主要強調的是學生在學校教育管理體制下的作用和價值,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因以學生為主題,要構建起根據學生發展需要的教學體系,開展一切為了學生全面發展以及安全教育、社會責任教育的一系列相關教育。生本課堂是現代化教育課堂的核心,其衍生物叫生本教育,現代教育的課程改革根本課堂就是生本教育。而生本教育顧名思義就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通過將教轉化為學的教育,在現代化社會的快速發展中,這種教育課堂已在全國各地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占據主導地位,在生命課堂下開展的體校中專政治教學,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不同項目學生的差異性,促使學生提高自主積極學習的能力,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合作學習的模式來進行溝通與交流,有效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能動性的同時,促使學生獲取相關知識與能力是生命學堂的核心要素。
二、教學背景
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辯證法的第一個觀點就是:“世界是普遍聯系的。”而對每一位學生來說,哲學都是有所耳聞的,因此如何將理論知識巧妙地與日常生活進行結合,從而調動起學生思想政治公開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課堂設計的主要目的,以教書育人作為核心思想,指導學生主動關心我國當下的發展狀況,拓寬視野,擴大格局,構筑中國價值。
三、教學目標
核心素養指導下的課程改革新特征為:1. 教師教書育人的方向,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同時要向學生灌輸更好的心理素質和思想理念;2. 每一個課程都能夠體現出該課程所表達的社會意義以及社會價值,烘托課程所能夠體現的主題意義,同時還能夠展現出當下的發展趨勢;3.多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體驗的過程中,通過實踐能夠改善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在實踐活動中能夠領悟到實踐活動課程帶給學生的藝術價值及社會價值,同時還能夠將學生在各課程中學習的壓力進行緩解,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內容的改善:其一,對聯系的含義進行掌握和了解。需要對聯系的特征進行掌握和理解,其中聯系的特征包括了:聯系性、客觀性和多樣性;其二,進一步通過實踐和分析來對聯系的特征及方法論要求進行掌握和了解,同時根據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或者現象來進行舉例證明;其三,用聯系的觀點來看待問題,運用聯系的觀點審視自己的處世交友方式,分析人與自然的關系,分析社會生活中一些具體現象。
過程與方法:1. 在任務的驅動下,運用分析、對比、概括等思維過程對哲學的概念以及形成的過程進行深入體會。2. 教師通過展示文字材料、音像資料,讓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從教師所提供的相關資料中分析有用的信息,對有用的信息進行整合以及分析。3. 學生之間進行小組合作研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 逐步樹立唯物辯證的世界觀,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自覺維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增強環保意識。2. 會用聯系的觀點認識、處理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矛盾,理解黨的路線和政策,特別是改革、穩定和發展的關系。3. 自覺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做到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形成辯證的思想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對中專學校來說,不僅要重視學生學科學習,其身體素質和思想品質更是中專教育教學的核心,需要不斷創新,政治教學方面,其理念也要與時代發展理念和需求相符,不能一直停留在傳統教學形式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成績,還要注重德育美育教學的開展和其重要性,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其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
教學難點:在核心素養和生命學堂打造的背景下,想要使中專學校政治教學改革更加完善,效果更好,首先就要從教師方面著手,大部分政治教師自身的思想品質還不夠高,且個人素質有待加強,對實際教學理念還需進一步轉變,現在還有很多政治教師認為政治教學中不該融入體育課程的教育觀念,認為自己只要做好政治教學的相關工作就行,不應把精力放在其他問題上。對這一問題,就更加體現出體育教學思想與政治教學結合的重要性和作用,只有使其完全滲透在實際教學中,才能夠改善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思想,只有教師自身發生轉變,才能夠提升實際教學質量,要對聯系的客觀性的理解及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啟示。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方向盤:理念先行,內化于心
課程改進,理念先行。理念作為人們內心中對世界的追求和主張,它能夠左右人們的思想以及行動。相關研究學者曾提出: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需要對生本教育進行認真的落實,同時對教師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教育,同時根據發展情況的不同,順勢而教。根據學情的變化,以常教常新的方式來進行教育。重點是需要解決學生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及時進行改善和創新。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來進行教育。根據學生的發展潛力以及內在的驅動力,學生能夠自主進行學習的內容教師切勿去教。有些知識,特別是對基礎理論知識進行敘述的知識不需要教師進行教育,學生自身進行閱讀和分析就能夠理解,學生要樹立起“主人、主體、主角”為人格本位的學生觀,同時學習的地盤由學生自己來把握,激發學生的自主思想、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開展合作學習的模式,教師默默無為的教育來成就學生將來有為的成績。
(二)導航儀:民主平等,和諧對話
想要在政治教學中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并促進生命課堂的構建,教師是關鍵因素,其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導體,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來說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政治學科的教師不僅要完成好自身的教學任務,作為人民教師,應當充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傳播者,擔負起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任,要將教育與思政相結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特別是在愛國情懷和思想方面,應與體育精神相結合,鼓勵學生多看奧運會,關注國際型體育比賽,了解國家體育發展現狀。教育部門及高校應當加強對政治教師的專業化培訓,不斷加強其專業知識技能和個人素質,只有讓教師自身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教學理念和方法上發生轉變,與時代發展需求相符,不斷提升自身思想覺悟,才能夠更好地去教育學生。
教師的教學過程本就是師生間的對話,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本就是一個進行對話的過程,在民主、和諧、平等的氛圍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與世界進行對話、同學之間進行對話、師生之間進行對話、自我進行對話;讓學生能夠打開心扉,能夠認真傾聽他人的觀點,同時也能夠表達自身的觀點,在分享和傾聽的過程中對自身的思維進行創新和完善,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從傳遞中心轉變成了對話中心,例如教師在教學“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時,為了能夠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因此設計了以下活動:活動一:教師向學生播放電影《人工智能》的相關影像資料,以大數據時代作為背景,感受電影中所展現的大數據技術所帶來的優劣勢,讓學生在濃烈的電影氛圍中掌握到“什么是大數據”“大數據給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怎樣的便利”“我們需要怎樣的大數據”等,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動二:開展“數據是不是數據”的辯論會,由辯論雙方學生進行對話討論,激發學生的思維。
(三)坐標系:交互活動,同頻共振
注重啟發性提問與政治教學相結合,啟發性提問可以對學生在進行政治教學過程中融入核心素養與生命課堂的教學理念,提高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能夠帶動學生對政治知識學習的興趣,同時讓學生能夠自主思考,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和分析。教師在進行啟發性提問的過程中,需要對問題進行合理有效細化,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擁有足夠多的思考,時間同時能夠發揮,他們最具有影響力的想象力,讓他們能夠敞開地去分析和對待教師所提出的啟發性提問。政治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從而符合核心素養與生命課堂的教學理念,不能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應當注重學生個體發展,使其在良好的環境下去學習相關知識、解讀社會熱點。比如我們開展關于“全球命運共同體”理念與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原理關系的提問和對話;中國特有傳統優勢項目與世界體育的關系與發展的交流和探討……將哲學原理與社會話題以及學生的專業項目相結合,在一問一答的互動交流中,在寬松而熱烈的討論氛圍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去感悟生命的真正價值。
六、結語
從上述研究分析來看,在打造生命學堂方面,需要以核心素養作為主導來構建新的教學關系,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育教學一切相關活動切實圍繞學生開展,讓學生站到課堂的中央,實現課堂由講堂向學堂的轉變,打造生命學堂,以開創出教育教學課堂的新形式,切實將打造生命課堂理念與實際教學相結合。
參考文獻:
[1]馬仲宏. 校本教研接地氣議題教學育素養——以“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一課為例[J]. 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20(05):26-28.
[2]楊小平. 培養學生高階思維的路徑探尋——以“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教學為例[J]. 師道,2018(12):33-35.
[3]黃秀瓊. 學科素養的落地:課堂教學情境的結構化設計——以“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為例[J]. 中專政治教學參考,2018(28):47-48.
(責任編輯:秦?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