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萍
摘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以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受到了巨大沖擊,這樣的發展形式向媒體行業提出了全新要求,同時也對節目編輯與制作人員發起了新的挑戰。因此,為了保證電視節目更好地迎合觀眾需求,同時加強大眾精神文明建設,廣大電視媒體工作人員需要不斷創新的電視節目編輯與后期制作手法,使電視節目的市場競爭力得到加強,并開創全新的品牌形象。對此,本文針對新媒體時代下電視節目編輯與后期制作展開論述,從其改革創新的重要性入手,針對電視媒體的發展現狀進行思考,同時提出新時期電視媒體工作的創新途徑,希望能夠對相關研究帶來幫助。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節目制作;編輯與后期制作
在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社會迎來了新媒體時代。這一變化不僅為傳媒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改變了群眾獲取信息的渠道以及習慣,使得各類資訊信息得以在社會更加廣泛傳播。因此,對于媒體工作人員來說,需要契合時代特征迸發出更多的創新思想,為電視媒體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更多助力,如此才能夠繼續發揮電視節目在引領群眾價值觀念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并滿足人們的信息獲取需求,進而推動行業向前發展。
一、新媒體時代創新電視節目編輯與后期制作的現實意義
由于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傳媒行業提供了前所未有改革機遇。當前以微信、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平臺不但能夠加快資訊傳播速度,同時還可以利用數據支持來精準把握觀眾需求,人們只需要打開應用軟件便能夠獲得自身感興趣的資訊信息,這樣的信息瀏覽方式無疑更加期契合當前人們的快節奏生活方式[1]。
因此,要想提高電視節目的質量和收視率,就要了解市場需求,根據觀眾的喜好制定針對性的節目制作方案,并且引進、學習新的節目制作手法,使國內的電視節目能夠不斷得到創新和提升,提高電視節目的整體質量[2]。與此同時,除了電視節目的題材、內容較為重要以外,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也在電視節目質量方面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是給觀眾直觀感受的重要環節,觀眾是否能夠通過觀看電視節目來了解節目內涵,主要取決于后期制作手法,因此提升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水平也是提高電視節目質量的有效手段。
二、電視節目編輯與后期制作現狀
(一)制作團隊配合不足
在電視節目編輯和制作過程中,可以分為主創團隊和協創團隊,主創團隊通常是電視節目的組織者、創作者和領導者,也就是電視節目編導,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對節目內容進行創作和策劃等。而協創團隊則需要根據主創團隊提供的思路來搜集信息素材,同時直接參與到節目的后期制作當中,因此也要具有一定專業水平,并與編導人員進行高效配合,進而使電視節目制作質量穩定。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主創人員和協創人員在工作過程中仍然有許多工作上的配合問題。例如在溝通方面,二者仍然存在交流不及時的問題,這就難免導致在節目制作過程中出現信息延誤,從而影響節目播出的時效性。為此主創人員要將協創人員作為創作助力,及時聽取協創人員的建議和想法,協創人員要以主創人員的創作理念為根本發散思維,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為節目的制作提供有建設性的創作思路,同時也要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保證節目制作流程的完整性,并且提高主創與協創團隊之間的配合有效性[3]。
(二)后期制作缺乏創新
在新媒體時代下,新鮮事物的快速傳播使人們的接受能力不斷提升,甚至推動人們需要不斷在新鮮事物中尋找感官刺激,來滿足自身的審美體驗和精神愉悅,而觀看電視節目正是人們滿足自身精神需求的一種有效途徑,因此,電視節目的制作手法、題材選擇都是決定電視節目收視率高低的重要因素[4]。就當前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來看,大部分電視節目在后期制作上缺乏創新性,傳統的后期制作手法,逐漸使人們喪失了觀看欲望。具體來講,隨著新一代年輕觀眾逐漸成為電視節目觀看的主流群體,陳舊的后期制作手法以及無法迎合其當前的觀看需求,因此在整體制作風格上呈現出脫節的現象。雖然在節目內容上與時代發展大致保持了同一性,但在后期剪輯手法、文字特效上都保持了傳統的制作方式,導致制作風格與新生代觀眾之間明顯出現了“代溝”,這就導致觀眾失去了對節目的觀看興趣,進而嚴重影響了節目的收視率,由此可見,節目的后期制作對于節目的宣傳和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節目后期制作和編輯的主要方向
傳統的電視節目制作特點為“制播分離”,也就是將“節目制作”流程分為前期處理和后期制作兩方面工作,通過前期對信息資源的采訪、收集,配合后期對錄制內容的編輯和制作,以此成為一個完整的節目。這一節目制作模式在新媒體時代難免會出現時效性與真實性不足的問題,因此需要媒體工作人員做出改變。
(一)改變節目播放形式
與傳統的播放形式不同,當下人們由于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更加傾向于使用手機等智能終端來收看新聞電視節目。這樣的方式符合人們“碎片化”的信息瀏覽特征,也使得資訊流通成本更加低廉高效。對電視媒體人來說,應在堅持傳統的電視播報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手機APP,同時加強記者的信息采集頻率,通過在城市各個角落為人們及時播報正在發生的新聞,幫助人們了解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從而提高電視節目的信息播報速度與維度。
(二)重視制作編輯再創造
新媒體時代雖然促進了信息傳播速度,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資訊播放的不規范性發展。由于準入門檻過低,使得每個人都能通過手機來傳播身邊的新聞事件,并發表個人主觀看法。這些看法中雖不乏獨特觀點,但卻摻雜了過多的主觀情感,極易對大眾產生誤導。而電視媒體人的工作本質是站在客觀角度幫助群眾解讀社會百態,使其獲得最真實的資訊信息,從而了解事件的本來面貌。因此,在新媒體時代下,電視媒體應當充分發揮出自身的權威性優勢,借助更加便捷的信息獲取渠道,對各類新聞事件做出專業并且準確的解讀,如此才能夠進一步發揮自身不可取代的優勢,并在群眾心中占據不可撼動的位置。
(三)重視新聞素材篩選
新媒體時代下產生的“資訊膨脹”特征,往往會將各類負面或是不實的言論一并帶入到群眾生活當中。因此,對于電視節目的制作以及編輯工作來說,便是要做好各類信息的篩選工作,將一些嘩眾取寵或是帶有誤導性的資訊從電視節目中剔除出來,如此才能夠發揮引領群眾價值觀的重要作用,并逐漸彰顯出自身節目的品牌特色。
(四)促進視覺和聽覺的統一
在保證信息質量的基礎上,電視媒體人還需要注重提供給觀眾獨特的視聽享受,因此需要通過節目制作與后期剪輯來為觀眾提供清晰的視覺效果與聽覺效果并不斷加強對現代化技術的重視程度,如此才能夠保證聲音、畫面、文字的同步呈現,并成為有別于其他新媒體節目制作的主要特色之一。
四、電視節目編輯與后期制作在新媒體時代下的發展路徑
(一)結合本土環境,確定節目定位
在電視節目的編輯與制作過程中,要做的就是進行市場調查,優先觀察該節目類型在市場中的觀眾范圍,并根據目標人群確定節目定位,使節目能夠在結合觀眾群體的喜好和年齡跨度等方面進行精準投放。就縣級臺的電視節目定位來說,要使電視節目內容與觀眾人群的生活產生聯系,降低電視節目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感,使觀眾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能夠產生親切感。因此,要利用節目體現觀眾日常生活范圍內所發生的事,使觀眾能夠及時了解自己身邊的新聞,提高信息傳播效率[5]。
為此電視媒體人在節目素材選擇方面便需要有意識地增加鄉土特色,如宣傳地方的傳統民族工藝,配合鄉鎮地區的新型農村建設活動宣傳一些綠色經濟產業或是主動迎合不同年齡段的群眾需求,開展一些基層文化、體育、娛樂建設活動等。如此才能夠保證節目快速形成品牌效應,并獲得觀眾群體的更多認可與支持。
(二)增強節目交互,凸顯內容基調
電視節目作為帶給人們樂趣的傳播媒介,應注重保障電視節目內容的趣味性和獨特性。新媒體時代下,電視節目的場景設置和節目氛圍對于電視節目制作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更為關鍵的是要能夠體現出與觀眾的互動特色,如此才能加強觀眾的代入感,使其能夠通過不同的觀看終端實時參與到節目的播放與制作當中,不僅能夠加強觀眾的代入感,同時還能夠有效幫助電視媒體人把握住觀眾需求,從而對節目內容做出更為精確的調整。因此,為了使當前的電視節目整體內容都能夠與時代發展同步,節目制作團隊就要努力學習新媒體技術,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水平,全方位認知當前傳媒行業新媒體概念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形態,進而為觀眾提供更好的互動體驗。例如,在縣級臺的電視節目場景制作中,當節目內容主要與當地居民生活有關時,通常節目的錄制場景都會選擇實景,一般以實際采訪內容為主。這一過程中除了要盡量將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具體內容通過鏡頭體現出來以外,更為關鍵的是要在節目播出過程中開放觀眾發言渠道,將其意見以彈幕的形式在節目一角呈現出來,不僅能夠吸引觀眾一同對事件展開討論,同時也能夠幫助節目主持人把握觀眾的心理動態,從而更好地進行引導。而在這一過程中,節目制作人員還可以根據節目內容搭配文字特效,使節目在播出形式上能夠達到整體統一的效果,另外,在具體搭配過程中,也要注意對播出信息的篩選剔除,保證觀眾言論得當、與時俱進,在不歪曲事實的情況下也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從而進一步加強對節目氛圍的烘托,提高節目整體調性,使觀眾在熟悉的語言中產生共鳴感,能夠更加投入節目內容中[6]。
(三)完善節目流程,拓展合作渠道
在具體的電視節目編排、制作過程中,電視媒體人需要主要注重團隊之間的合作,保證節目錄制或剪輯工作能夠有序開展,對于具體的節目內容和流程,要針對不同的環節安排相應的負責人,確保各部門的工作職責明確劃分。在此基礎上,電視媒體還應注重拓展多元合作渠道,重視融媒工作的發展,主動與廣播、社交媒體平臺進行合作,以此吸取更加豐富的創作經驗,并滿足觀眾更多維度的信息獲取需求。例如,電視媒體頻道可以與地方廣播電臺之間進行合作,將一些受觀眾歡迎的節目轉移到電視上。如此一來,電視媒體人可以與廣播媒體人共同對視頻內容進行編輯,基于各自的節目制作經驗提高電視內容的播出時效與播出質量。在這一流程中,每個環節都要將工作內容和責任落實到個人,使每一環節的責任人都能提高自身的責任感,認真、負責地完成本職工作,并且要使工作人員能夠時刻明確自身的職責和職能,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牢記職業道德規范,使電視節目的整體制作水平在既與觀眾生活接軌的情況下,也能與時代共同發展。
(四)加強數據分析,及時整改內容
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內容的快速傳播使人們的視野得到拓展,不但能夠通過各種傳播渠道獲得來自社會各界的信息資源,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提升了自身的審美能力和辨別能力,而節目內容和節目形式的優劣與大眾喜好的契合度,都成為當下評判節目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節目播出以后,要避免一成不變的制作思想,要及時對每一期節目的收視率、觀眾反饋、社會輿論等內容進行收集和復盤,通過分析、總結,判斷節目內容與觀眾期望是否一致,并根據社會輿論導向、觀眾反饋對觀眾喜好進行預測,對節目內容及時進行調整,使節目能夠在不更改創辦初衷的情況下,更加符合觀眾的期望。例如,某縣級電視臺制作電視節目的過程中,以宣揚傳統文化作為主題,解讀當地獨有的人文習俗與傳承。而在節目播出過后,電視臺除了要通過及時調取后臺數據來了解節目的收視率外,更要開放在線討論渠道,結合節目主題為觀眾設置交流話題,引導群眾討論日常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社會現象,同時表達關于“傳統文化”在“新時期”不同內涵的看法,以此幫助電視制作人創作更加具有吸引力的電視節目,并使傳統文化中的美好品質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從中得到體現,進而使觀眾在觀看過程中,能夠在無形中接收到良好的道德觀念培養和樹立,使觀眾在觀看電視節目的時候能夠通過節目內容和節目主持人的引導等,獲得情感和精神上的愉悅,在信念和思想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啟發[7]。此外,為了提高對節目內容反饋率,提高節目的整體制作水平和播出效果,可以開設專門的互動交流平臺或交流版塊,讓觀眾能及時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為節目制作的復盤和調整提供現實依據,顯著提升電視節目的制作水平。
五、結語
電視節目的編輯與后期制作在電視節目的整體制作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新媒體時代下,更是成為電視節目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提高電視節目編輯與后期制作水平,才能使電視節目的整體制作水平能夠與時代發展步伐保持一致,使電視節目整體框架更加豐滿,進而有效滿足觀眾的多元化需求。
參考文獻:
[1] 楊浩.新媒體時代電視編輯的角色定位、轉型及功能拓展[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9):157-159.
[2] 朱秀文.淺談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后期編輯與制作[J].今傳媒,2021,29(7):59-61.
[3] 朱娜.新形勢下縣級臺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與發展[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7):97-98.
[4] 尹珊.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和剪輯探析[J].中國傳媒科技,2021(8):86-88.
[5] 鄭國力.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后期編輯探究[J].新聞傳播,2021(15):98-99.
[6] 吳思哲.縣級媒體電視對農節目生產與傳播分析——以《十里八鄉》為例[J].科技傳播,2020,12(24):91-93.
[7] 羅琳.對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和編輯研究[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