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單元教學就是對單元的內容進行重構,并設計相關的教學計劃。教師通過明確單元教學目標、重構單元教學內容、執行單元學習活動,最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文章闡述了大單元教學的內涵,分析了大單元教學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必要性以及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原則,探討了大單元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單元教學;歷史課堂;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黃彬彬(1975—),女,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第一中學。
新時代,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深入推進,《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頒布符合時代發展要求,以歷史學科為中心的歷史教學正在逐步拓展。統編版歷史教科書的發行是國家為了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的一項舉措,因此將歷史課程的核心素養培養滲透到大單元教學中是必須的。大單元教學有助于從系統理論的角度顛覆傳統的歷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特別是在當前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和新教科書的背景下,強調大單元教學設計打破了長期以來一線教師形成的“時間主義”,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本文試圖對這個問題進行初步討論。
一、大單元教學的內涵
目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學者和專家將大單元教學運用于課程教學階段。當前,高中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內容十分豐富,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當前高中歷史課程教學的核心在于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運用。所謂大單元教學法,就是教師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將課程教學的內容劃分為幾個大單元,根據課程的發展規律重新編排和設計教材內容,圍繞教學主線開展課程教學的方式[1]。
二、大單元教學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必要性
(一)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現實需求
當前,我國高中課程改革的主要理念是立德樹人,開發優質教學的價值,明確課程核心素養,定義學生以后要具備的價值、品格和能力。當前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互相結合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綜合培養自己的唯物史觀、家國情懷以及史料實證能力等[2]。學生在學習高中歷史課程之后,要能夠形成必要的素質和關鍵能力。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具體的教學計劃,開展課程內容教學。在當前的教學背景下,大單元教學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現實需求。
(二)歷史課程標準的內在要求
當前高中歷史課程的核心教學目標就是幫助學生掌握課程知識,并實現立德樹人。結合當前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要求,高中歷史教師要結合實際學情,分析教學內容,開展歷史課程知識的整合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高中歷史教師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把握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積極使用大單元教學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統編版歷史教材編寫的必然選擇
根據課程改革和發展的需要,統編版的歷史教科書圍繞歷史的核心素養進行編寫。以往使用的高中歷史教科書是主題式的,教師按照教科書上的單元和課時順序教學,容易忽視知識的內在邏輯性。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不可能通過一節課來完成,教師應根據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結合當前統編版高中歷史教材的教學板塊,對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設計大單元教學內容,以突現教學目標[3]。
三、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在設計大單元教學時,高中歷史教師應該全面解讀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標準,從課本入手,整合課本內容,從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入手,增加或刪減課本內容。同時,在設計大單元教學時,教師需要從教學目標、教學組織和教學評價層面進行,使課程內容的設計是完整的。
(二)以學生為主體原則
在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大單元課程設計的內容應該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能查漏補缺。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參與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活動。大單元教學設計應體現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要在教學新知識之前建立情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將新知識轉化為學生可以自主理解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三)循序漸進原則
教師在設計高中歷史課程的大單元教學內容時,應該從最新的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出發,結合教材的主要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堅持循序漸進原則,逐漸提高教學內容的難度。教師在設計課程問題時,要啟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四、大單元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策略
(一)確定單元目標,把握教學方向
在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實際的課程教學標準,設計高中歷史課程大單元教學的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地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發展。
高中歷史大單元教學的單元目標必須是全面、分層的。例如,《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五單元和第六單元主要包括五個課程內容,所包含的知識十分復雜,涵蓋我國晚清時期以及民國時期的發展狀況。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無法同時學習這個歷史階段的所有內容。教材每個單元的知識體系指向的是不同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把握教學方向,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
(二)重組教學內容,構建知識體系
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使用的是統編版歷史教材,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制訂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例如,在學習《中外歷史綱要(上)》的內容時,學生需全面了解清末的侵華戰爭,以及我國在近代所展開的各種反侵略戰爭,這些內容就是這個大單元教學的主要內容。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高中歷史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構建知識框架,幫助學生了解基本的知識,再使用多媒體展示侵華戰爭的歷史資料,讓學生通過這種方式直觀地了解史實。教師可以利用基本的史實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學習了基本的內容之后,教師再接著補充一些當時的歷史事例,結合具體的事例,學生可以了解到中國相關時期的歷史。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整合碎片化知識,提高大單元教學的效率[4]。
教師在設計大單元教學框架時,大多需要打亂教材原本的編寫順序,但是有的時候,可以直接使用教材的標題作為大單元的設計主題,因為其本身就具有強大的邏輯順序,不需要重新組織,就可以完成單元構建。針對課本單元邏輯銜接薄弱的情況,教師需要關注單元主題,強調單元要點,跨課時對內容進行重組,使用一種更加合理的單元邏輯框架。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幫助教師對單元知識點進行排序,明確單元內容之間的關系,形成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歷史知識網絡。
(三)運用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用情境教學法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在使用這種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創設具有明確主題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時,教師可以根據歷史證據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搜集歷史數據,并分析歷史證據,提高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從我國歷史的角度來看,秦漢的統一體制起到了根基作用,但關于這個知識點的學習,學生不是直接從歷史教科書中尋找答案,而是通過綜合分析得出結論。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學生把課程知識聯系起來,形成單元知識網絡的過程,它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5]。
在歷史教材中,不同的教學單元有不同的學習側重點。例如,在教學“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這一單元新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整個單元內容繪制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情況圖并講解,學生在講解自己作品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建構具體的歷史知識框架。教材的圖表中存在很多歷史信息,學生可以根據圖表學習,即說明圖表中的信息與哪些歷史事件有關,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培養和發展自己的綜合思維。此外,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單元介紹,并基于自己對單元內容的熟悉程度,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
在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要想使用大單元教學法,就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構建合理的大單元學習框架。學生在這種學習框架的影響下,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在現代大數據技術的影響下,教師可以使用先進的教學技術開展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能為歷史教學營造良好的氛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在高中歷史大單元教學過程中,云平臺可以讓學生明確單元學習的要點和難點,實現歷史的交叉學習。例如,在學習“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這一單元內容時,教師在云平臺上傳具體的學習課件,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的歷史知識。舉例來說,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教學內容,高中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呈現。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思考、分析和探索任務,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四)優化評價方式,檢驗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大單元教學中,最后的教學評價是十分重要的環節,也是對單元教學效果的測試。與傳統的教學評價不同,基于大單元教學的評價應該結合實際的、集中的問題展開。因此,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評價時,應采用更全面、更開放的問題來測試學生對單元全部內容的實際學習情況。舉例來說,在統編版高中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這一單元中,為了了解教學目標是否已經實現,高中歷史教師可以設計課堂練習測試學生。在實際的測試以及評價中,教師要看學生能否對歷史材料所反映的時間和空間背景有清晰的認知,以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
結語
在使用統編版高中歷史新教材開展教學的時候,教師應以大單元教學為基礎,使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方法,使教學得以順利、有效開展,最后實現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趙啟佳.基于高中歷史學科唯物史觀下的大單元教學應用與策略:以《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五、六單元為例[J].新課程導學,2021(26):54-55.
韓亞紅.深度學習下高中歷史大單元主題教學探索:以統編教材中《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為例[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1(12):30-32.
程世高.高中歷史大單元教學淺探:以“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為例[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8(2):66-69.
蔣培鋒.基于任務驅動的高中歷史大單元教學設計探究:以《綱要》上冊第四單元為例[J].讀與寫,2022(9):165-167.
王彩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探究:以人民版歷史必修1第七單元為例[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