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家庭作業是重要的一環,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不少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他們沒有考慮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使得數學作業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應注意減輕學生壓力,提高作業質量,所以教師在設計小學數學作業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創新型作業設計方法,充分發揮作業的效果。文章重點研究了“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創新型作業的設計策略。
關鍵詞:“雙減”;小學數學;創新型;作業設計
作者簡介:盧言旦(1986—),男,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柳林第二小學。
目前,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依舊存在一些問題,不少教師沒有正確看待小學生的優缺點,沒有考慮到小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從而導致很多學生不愿意做作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教導小學生如何進行正確的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1]。
一、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學生之間的差異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很多小學數學教師的觀念發生了變化,但有一些教師依舊沒有轉變自己的傳統教學觀念。部分教師認為家庭作業僅僅是鞏固學生基礎知識和為考試服務的手段,并沒有充分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以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大多教師都希望能提升小學生的整體數學水平,然而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是不同的。教師忽視學生之間的差異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二)忽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應僅體現在數學課堂中,還應體現在家庭作業的設計上。現階段,一些教師設計作業時并沒有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情況,導致設計的作業不科學,缺乏與其他學科或現實生活的聯系。此外,在設計作業時,部分教師往往只是簡單地照搬教學內容,沒有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使得作業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作業任務形式單一,缺乏探究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無法有效地將所學數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從而忽視了數學本身的實用價值,也給學生基本數學素養的養成造成了一些阻礙[2]。
(三)機械式重復練習
在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下,部分教師在教學和作業設計中過于重視學生成績,這也導致其設計的家庭作業局限于課堂教學內容,形式單一,且其中大部分內容都是重復的。學生做作業時只能機械、被動地去完成一些重復且意義不大的練習。這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不利于學生后續的發展。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創新型作業設計的意義
(一)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每一個小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都是不同的,受家庭環境等因素影響,學生之間的差異不可避免。目前,部分教師在設計家庭作業時往往采用題海戰術,根本沒有認真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個性差異,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學習壓力。而且對于一些基礎較好的學生而言,機械地練習基本知識起到的學習效果也不是很明顯,還會逐漸侵蝕他們的學習熱情。對此,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應該采用創新型作業設計的方式,結合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布置家庭作業,使基礎差的學生能夠通過完成作業鞏固自己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則可以通過數學作業提升思維能力。創新型作業設計不僅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知識,還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有助于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受成長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會存在差異。如果教師在設計家庭作業時沒有考慮這些差異,就會直接導致兩種后果:第一,大量的基礎性練習會讓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感到無聊,從而降低其學習熱情,并對他們未來的發展和成長產生一些負面影響;第二,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他們很難完成大量的基礎性作業,從而導致其作業常常錯誤不斷,這會讓他們對數學學習產生畏懼心理。因此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教學和作業的設計要更有針對性。除了教學內容,教師還應該考慮學生的差異,創新作業設計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三、“雙減”政策背景下設計小學數學創新型作業的有效路徑
(一)各科作業要平衡
在傳統的數學作業設計中,教師喜歡使用計算、練習等書面作業形式。這種過于強調教材內容的數學作業對課堂知識的依賴過重,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對學生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布置這種枯燥且冗余的數學作業是教師缺乏創新能力的表現,會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大幅度下降。
為了有效落實“雙減”政策,數學教師應該多與班主任交流,控制好數學作業的難度與數量,從而確保各學科的作業能夠得到合理的分配。在日常的數學作業設計中,教師要把握好作業量,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教師在保證教學順利開展的情況下,可適當地設計一些拓展型、綜合型作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分類多樣化,提高作業質量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一些教師常常會忽視學生的個體需求。所有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在學習能力和智力水平等方面都是有差異的,如果教師忽視學生的差異,設計單一性的作業,就會導致各個層次的學生都無法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數學水平,而且這樣的作業設計還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對學生的信心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教師必須進行創新型作業設計,使作業形式多樣化,以此提高作業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四、“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創新型作業設計策略
(一)捕捉生活素材,進行創新型作業設計
小學數學創新型作業設計是聯系課堂教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橋梁。教師想要進行創新型作業設計,就要將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融入日常生活,讓學生結合生活元素學習數學知識,引導學生從生活化的作業中理性思考數學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價值,加深學生對數學生活化知識的理解。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
(二)以增強學生思維能力為目的,設計趣味性作業
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時往往只會按照課本中的內容草草地布置一些簡單且單一的習題,并不重視習題的趣味性。而且一些習題本身就較為枯燥乏味,學生在面對如此多煩瑣且枯燥的習題時,會產生厭惡、畏懼心理。鑒于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一定要考慮作業的趣味性。教師可以結合一些生活趣事去設計作業,提高作業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鞏固所學數學知識,提高自己的數學水平。
(三)探索生活問題,激發學習興趣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小學數學教師要激發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的興趣,讓他們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結合所學知識解決這些問題,這樣讓學生結合生活問題的探索來學習數學知識,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教師在設計創新型數學作業時,要考慮學生在實際情況下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情況,應圍繞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來進行數學作業設計。只有根據學生學習數學的特點,設計與生活問題相關的數學作業,才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探究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在此過程中鞏固數學知識,體會到數學的魅力[3]。
(四)尊重學生的差異,設計分層作業
部分小學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往往會忽略學生之間的差異,導致設計出的作業單一固化。以“小數加減”一課為例,一些教師喜歡根據這一課的內容大量地布置一些簡單的加減習題,而且這些習題很多都是基于同一種邏輯設計的,比如0.1加0.5,0.5加1.3,3.1加3.5等。對于那些理解了相應數學邏輯的學生而言,這些習題大同小異,而不斷重復機械地做這種習題,會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最終導致他們厭倦數學。而在那些學習能力差且沒有弄懂基礎數學邏輯的學生眼中,這些數學題難度都比較大,他們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才能完成其中的幾道習題,這會使他們對數學產生畏懼心理。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差異,設計分層作業。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習題。
1.對于數學基礎差的學生
①0.5和4.7至少分別加上( )和( )才能得到一個整數。
②比0.56多3.5的數是( )。比21.8少17的數是( )。比4.5少0.56的數是( )。
③甲數是2.58,比乙數少1.29,那么乙數是( )。
④已知一個數是56.3,比另一個數多2.6,另一個數是( )。
這樣的習題能很好地幫助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鞏固數學知識,因為它們不僅可以讓學生突破“1+1=( )”的數學定式思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鞏固他們的數學根基,還能減輕他們的作業負擔。
2.對于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
①小馬虎在計算1.39加上一個一位小數時,錯誤地把數的末尾對齊,算得結果1.84,那么正確的得數應該是( )。
②小明在計算6.45加上一個一位小數時,誤將一位小數當成了整數,算得結果25.5,那么這個一位小數是( ),準確的和是( )。
③小紅在計算小數減法時,將減數3.8看成了38,計算得最終的答案是108,那么原本正確的結果是( )。
教師可以設計類似的題目提高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的數學水平,鍛煉他們的自主思考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在進行創新型作業設計時,要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考慮進去,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為學生設計出合理的數學作業。同時,教師在進行創新型作業設計時,還要以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為起點,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可以教育學生的事物,讓學生能夠在這些生活化作業中更快樂地學習和鞏固數學知識。“雙減”政策使作業規劃管理工作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對此,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認真研究“雙減”政策,開展集體研究,凝聚智慧,深入思考“雙減”政策背景下提升小學數學作業質量的策略,以幫助學生學好數學,實現“減負提質”的目標。
“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進行創新型作業設計要符合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要求,這對促進學生的思想成長和自主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數學創新型作業設計中,教師要樹立作業分層觀念,認真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作業的魅力,鍛煉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數學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劉權華.“雙減”背景下數學教學應有的作業觀[J].教學與管理,2021(31):64-66.
孔繁晶.控量減負,創新增效:“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21(8):29-34.
隋夢聰.提高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探析[J].新校園,2021(1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