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練、賽、評”一體化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模式。因此,文章利用文獻整理、課堂觀察等多種方式對“學、練、賽、評”一體化模式的相關內容展開研究,并分析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練、賽、評”一體化模式的應用價值,思考怎樣利用這一教學模式組織小學體育教學。
關鍵詞:小學體育;“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第14期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課題“單元視閾下‘學、練、賽、評’一體化的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2021JY14-L388)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玲莉(1992—),女,江蘇省南京市小營小學。
在新課改深入推進這一背景下,體育作為一門關系著學生身心發展的學科,其重要性進一步突顯,這也對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诖?,一些新穎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其中,“學、練、賽、評”一體化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學形式。簡單來說,“學、練、賽、評”一體化是對整個教學環節的總結,也是整合各類教學活動的完整體系。從實際情況來看,“學、練、賽、評”一體化模式的合理應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缺陷,使教學過程得到優化。因此,教師應準確把握“學、練、賽、評”一體化模式的內涵與要求,并結合小學體育學科的特點與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恰當的教學策略,以保證教學實效。
一、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盡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一些積極的嘗試,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教學活動依然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學理念比較落后。盡管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以及學校管理者逐漸對體育教學形成了新的認識,但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依然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重智育,輕體育”的現象依然存在,即教師以文化課擠占體育教學的時間,導致體育教學難以系統地開展。長此以往,體育教學質量就會下降。
第二,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多數教師傾向于選擇動作示范的方式,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通常只能機械地進行模仿與記憶。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部分教師錯誤地將體育教學等同于技術動作的教學,并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的重復性訓練,這樣學生會感到體育學習內容比較枯燥乏味。
第三,教師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但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部分教師一直牢牢掌握教學活動的主導權,學生則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在這種被動的學習模式中,學生往往難以形成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思維也容易受到影響。
第四,缺乏完善的評價體系。一方面,教師有時會忽視評價環節的作用,將課堂教學的結束視為教學活動的終點,缺少對課堂學習內容的延伸。另一方面,現有的評價體系缺少有效的方法與標準,導致評價環節的積極作用難以真正發揮。
第五,教學資源投入不足,場地與設施有限。這一問題導致一些體育項目難以順利進行,制約了體育教學的發展。同時,場地與設施不足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與訓練效果。
二、“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
“學、練、賽、評”一體化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課程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教育意義。從整體來看,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利于學生產生更為強烈的學習動機。對學生來說,以往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是比較枯燥的,這導致學生缺乏主動參與體育學習活動的興趣。而“學、練、賽、評”一體化模式可以構建開放、生動的體育課堂,增強體育學習對學生的吸引力,逐步使學生產生比較強烈的學習動機[1]。
第二,有利于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新課標強調要對教學方法加以改革,這一要求的內涵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要調整“教”的方法,改變以往單一的“灌輸式”教授方式;另一方面,要對“學”的方法加以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教師應用“學、練、賽、評”一體化模式有利于促進這兩方面的調整,使體育教學逐漸轉變為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促進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第三,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相對于傳統模式下的教學組織方式,“學、練、賽、評”一體化模式可以使不同的教學環節構成完整的體系,避免體育課程中不同活動之間的割裂,使不同教學環節之間相互促進,進而優化教學流程。毋庸置疑,這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第四,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學生習得的往往只是一些比較基礎的運動技能。從實際效果來看,這樣的學習內容缺乏一定的系統性?!皩W、練、賽、評”一體化模式可以為學生的體育學習過程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導,從而幫助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第五,有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學、練、賽、評”一體化模式推動了體育課程的轉型,并且對日常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學習,并思考怎樣使教學環節更加緊密,怎樣提升每一個教學環節的有效性。這一過程有利于逐步推動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
三、小學體育“學、練、賽、評”一體化模式的實施策略
(一)精準把握學情,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有效實施“學、練、賽、評”一體化模式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重視教學準備環節,在準備環節充分把握學情,并以此為依據開展教學活動。這樣能夠優化教學起點,為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教學“跳繩”時,教師通過對學情以及教學內容的分析,明確在教學活動中需要重點關注、解決學生存在的以下問題:第一,從生理基礎來看,低年級學生處于生長發育的階段,此時肌肉的彈性是比較差的,并且內臟器官以及骨骼的發育并不完善;第二,多數學生已經接觸過跳繩運動,但是,學生對跳繩的了解并不系統,在跳繩中容易出現一些細節上的錯誤,比如手腳配合不協調等;第三,由于跳繩的動作相對單一,所以大量重復相同的動作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針對上述情況,在跳繩教學中,教師應重點設立以下目標:第一,引導學生準確掌握基礎的跳繩動作;第二,利用恰當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跳繩中產生愉悅的情緒;第三,通過雙腳連續跳的方式鍛煉學生的腿部力量,強化學生上下肢的協調性[2]。
(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是使用“學、練、賽、評”一體化模式的重要意義及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一。在傳統的體育課堂中,由于學習方式不恰當,學生的思考過程容易受到影響,并且難以提升學習積極性。針對這種情況,在“學”這一環節,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從而保證學生的長遠發展。
為了有效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要關注以下兩點。第一,在自主性方面,教師要避免直接對動作進行示范,而是要鼓勵學生嘗試自主學習相關的體育知識,這樣學生就不會盲目地模仿和跟從,而是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嘗試性的學習。比如教學“單腳跳”時,學生可以結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跳躍經驗,自主探索單腳跳的動作要領。第二,在合作性方面,教師要明白“自主”并不等同于“完全獨立”,也就是說,除了獨立性的思考與探索之外,教師還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在自主思考中,學生往往會產生獨特的想法,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并善于聽取其他人的意見。合作交流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其對所學的體育知識有更加準確的認識。
(三)開展分層訓練,尊重學生的差異
訓練是“學、練、賽、評”一體化模式中的關鍵一環,有效的訓練可以鞏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并將相關知識真正內化為自身的體育技能。從個體的發展規律來看,學生的身體發展與認知情況會在學習當中逐漸產生比較明顯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統一的訓練很難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教師應有意識地對訓練活動加以分層,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均得到有效的鍛煉。
通常來講,教師在組織分層訓練時可以采用以下措施。第一,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一般來說,學生的運動基礎、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等方面的情況均會對最終的訓練效果產生影響。因此,教師應通過課堂觀察、定期檢測等方式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并根據學生的綜合表現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層級。第二,對訓練的全過程進行分層。具體來講,訓練的目標、難度、時長等都要進行適當的分層。第三,注意動態調整。學習活動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所以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诖耍處煈芮嘘P注學生的變化,及時調整訓練活動的組織方法??傊?,在“學、練、賽、評”一體化模式中,訓練環節的分層是極為重要的。
(四)精巧設計比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模式,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仍然是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毋庸置疑,良好運動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在“學、練、賽、評”一體化模式中,比賽環節無疑是達成這一目的的有效方式。具有趣味性的比賽可以提高體育活動對學生的吸引力,并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與訓練的效果。
在“單腳跳”的教學中,筆者結合本課內容,設計了單腳跳接力賽。本次比賽的基本規則如下:(1)聽到口令之后才能從起跑線開始起跳;(2)只有在擊掌后,接棒的學生才能接著起跳;(3)在單腳跳的途中不能換腳,曲著的那只腳也不能和地面接觸,只有在繞過標志物之后才能換腳。除了常規的速度接力,筆者還鼓勵學生根據比賽基本規則自主調整比賽內容。這一過程不但加深了學生對單腳跳動作的理解,還鍛煉了學生的下肢力量以及身體的靈活性、敏捷性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創新的思維品質。由此可見,體育競賽的合理開展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五)完善評價方式,實現提質增效
評價是體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有效的評價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準確的判斷,為后續教學活動的調整提供依據。“學、練、賽、評”一體化模式對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評價方式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只有這樣,才能使評價環節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首先,要確立多元化的評價主體。一方面,教師要進行精準的點評;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與相互評價。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可以對學生作出準確的評價。其次,要拓寬評價的內容。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對體育動作的掌握程度,還要評價學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現,比如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競賽精神等。最后,在“學、練、賽、評”一體化模式中,教師要注意將評價活動融入教學的全過程,使評價環節與其他教學環節形成更加密切的聯系,以保證評價的及時性和全面性[3]。
(六)注重課后延伸,拓展學習活動
場地與設施受限是當前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為了應對這一問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對體育教學活動進行適當的拓展,這樣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體育活動,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拓展體育活動的方法有很多。第一,自制體育器材,開發運動項目。學生可以自主搜集一些材料,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動手制作一些體育器材,并根據制作的器材設計相關的運動項目。這種方法不但可以豐富體育活動,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第二,引入民間體育游戲。民間游戲作為一種傳承已久的體育活動,具有很大的教育價值。同時,趣味性的民間游戲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第三,組織學生進行校外體育活動,并請家長配合教師監督學生。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從而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總之,在“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中對體育活動進行適當的拓展是極為必要的。
綜上,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練、賽、評”一體化逐漸成為推動課程轉型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師應不斷探索該教學模式和體育課程之間的聯系,并立足學生學情與教學實際制訂具體、有效的教學策略。同時,教師還要隨著教學的推進及時對教學策略進行調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實效,從而促進學生體育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李少新,高金洋,馬立軍,等.體育課堂中“學、練、賽、評”一體化的簡析與實踐[J].體育教學,2021,41(5):21-23.
何振.小學體育游戲教學[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4):878.
葉春花.小學體育教學的教育作用[J].文淵(小學版),20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