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融媒體的出現為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行業注入了新的生機,同時也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提供了更新穎、優質的視聽享受。在此情況下,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員應進一步加強語言規范性的實踐與研究,以全面性地適應當前融媒體時代的發展需求。因此,無論是相關媒體從業人員或播音主持人員都應加強對語言規范的重視,不斷提升主持人的語言能力與技巧,進而有效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視聽需求。本文從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出發,深入分析了當前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員語言規范的實踐,在此基礎上總結出能夠有效提升其語言規范與綜合素養的方法,希望能夠對相關從業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廣播電視;語言規范;社會責任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升級,傳統媒體的時代已然成為歷史。在當前社會中,網絡新媒體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載體,因而對于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而言,與新媒體的融合不僅是現階段的轉型方向,同樣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此背景下,播音主持人作為傳統媒體與受眾之間的溝通橋梁,應謹記其自身工作使命與職責,跟上時代的發展,主動適應媒體融合的要求,適應受眾不斷發展變化的需求,不斷探索播音語言的規范與創新,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素養。
一、融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主持人面臨的挑戰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廣播電視主持人面臨著諸多新的挑戰。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下面三個方面。
第一,網絡技術的升級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擴充了廣播電視節目的素材儲備庫,但這并不意味著任何在網絡新媒體平臺中擁有較高流傳度與熱度的素材都適用于廣播電視節目。互聯網的發展使人類進入信息爆炸時代,而在互聯網的海量信息中又充斥著大量虛假、虛浮、無實質內容的缺少報道與傳播價值的信息,這無疑給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帶來了更大的信息篩選與鑒別壓力[1]。例如,“某某女星紅毯造型”“口罩中金屬絲實為天線”這類無營養、無意義但卻擁有較高網絡熱度的信息,即使用再規范的語言與再高的主持技巧也無法為之賦予更有意義的內涵,因而播音主持人需要具備較高的信息甄別能力,合理地篩選網絡信息。
第二,融媒體時代的信息傳遞具有極強的時效性,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如若無法及時更新語言,就會導致其播報的內容、風格等出現一定滯后性,無法滿足現階段年輕、新潮受眾的需求,自然也就無法獲得良好的收視率與收聽率。但同時播音主持人的工作語言又需要具有一定的規范性。過于迎合部分融媒體用戶求新、求怪的審美喜好,會損害甚至破壞語言的規范性,鑒于廣播電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這會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規范使用帶來負面影響;過于拘泥于傳統規范的播音主持人又易發生語言和內容缺少時代性、信息傳播滯后、工作觀念老舊等問題。這就需要播音主持人具備終身學習的使命感,應保障其思維處于長期活躍的狀態,不斷順應時代的變化去及時調整、變革其工作語言與技巧,如此才能夠為社會和大眾呈現出更優質的作品[2]。
第三,融媒體時代,得益于廣大網民的創造力,我國人民群眾的口語詞匯變得日益豐富、新穎,催生了大量兼具形象性與趣味性的熱點詞匯與網絡熱“梗”。播音主持人面對這些新鮮詞匯,一方面需要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為廣大受眾傳播詞匯的正確讀音、釋義與使用方法;另一方面也要結合其所播報、講解的節目內容適時、適當地進行引用,嚴格杜絕亂用和濫用網絡詞匯,以免對社會與受眾產生負面的影響。
二、融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主持人所迎來的機遇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全面性地推動了各個媒體行業的發展,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各個領域、行業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協作,催生出大量新的信息傳播、信息服務模式。因此,融媒體的出現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廣播電視的播音主持形式,如上星播放、主流網絡平臺播放、熱點新媒體播放等。而這些也為播音主持人的工作語言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可能性,在傳統媒體時代,播音主持人的工作語言更趨向于嚴肅、嚴謹,而在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人的工作語言則更趨向于通俗靈動[3]。現階段,播音主持人員完全可以依照其所主持的節目類型來靈活調整其語言表達方式,時而嚴肅認真、時而活潑俏皮的主持方式不僅不會對其自身社會形象造成負面影響,反而可以給予觀眾一定的親切感,賦予節目更好的互動性。優秀的播音主持人員應能夠有效地融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環境中的工作語言優勢為己所用。總而言之,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的確為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員帶來了更大的工作壓力,但與此同時,新舊媒體的融合發展也為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員的日常工作注入了嶄新的生命力。融媒體時代不僅賦予了傳統廣播電視節目更高的趣味性,同時也促進了播音主持人員的整體性、多元化發展。因此,播音主持人員應謹記自身的職業使命與擔當,順應時代發展需求,不斷地提升其工作語言的規范性,持續為廣大受眾提供更優質、新穎、正向的信息內容[4]。
三、融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主持語言規范踐行方向
(一)行業制定嚴格標準,播音主持人員明確自身使命
盡管融媒體時代涌現了大量的新媒體平臺,但廣大受眾更信賴、更認可的仍舊是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因此這就需要播音主持人能夠明確自身的崗位職責與社會影響力,進而樹立起符合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作觀念以及獨立思考的行為習慣,杜絕被融媒體平臺中虛假、無營養的信息素材影響,堅定自身立場不被網絡錯誤輿論所左右。同時行業領導部門和各媒體需嚴令禁止主持人以自身職務之便肆意煽動不實輿論以及受眾情緒,以免造成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相關媒體行業負責人也應加強對播音主持人道德素養與職業操守的監管,做好前期篩選與后期培訓工作。
(二)主持人應具備標準普通話表達能力
播音主持人員的工作重心就是將正確、有價值的信息內容清晰、完整地傳達給受眾。所謂“清晰”,指的便是播音主持人的語速表達應快慢適中,同時應做到吐字清晰、邏輯順暢,進而保障受眾能夠清晰地識別主持人所表達的信息內容,并具有思考、感悟主持人講述內容的時間。而“完整”是指播音主持人應在適當的時間內將文稿中的關鍵性信息進行完整的表述,特殊情況下可以就重點內容進行展開表達,同時杜絕表述漏項、落項,以免導致觀眾在信息不完整的情況下對廣播電視播放的內容造成誤解,進而造成消極的播放效果。并且,播音主持人在播音時應避免融入過多的個人感情色彩,尤其是在大是大非的重點信息內容表達情況下,應保障受眾準確、客觀地接受信息而不被播音主持人的個人主觀情緒所左右[5]。
(三)主持人應具備較強的文字功底與溝通技巧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極大程度地提升了節目播放的即時性。現階段,人民群眾的視聽喜好有所變化,相較于錄播、重播的節目而言,人們往往更喜歡節目直播所帶來的互動感與體驗感。而直播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引發節目事故。較強的文字功底與應變能力便是為了保障播音主持人在面對突發狀況時能夠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反映,以保障廣播電視節目的順利播出。除去直播節目外,現階段錄播的節目中也存在有大量的與其他工作人員和受眾等互動的環節。而溝通技巧,便是為了使播音主持人在與聽眾、觀眾進行友好互動的過程中,帶給受眾更優質的互動感受,使他們可以充分感知到主持人的親和力以及節目的魅力。結合上述內容,廣播電視主持人在依照聽眾和觀眾的反應進行即興表達的過程中應保持相對的理性與中立,一方面應避免自身情緒受到互動人員的情緒影響,另一方面也應避免主持人的主觀情緒對互動人員產生引導[6]。
(四)主持人應具備獨特的播音風格與語言表達形式
特殊的播音風格與語言表達形式是對播音主持人員語言表達方面的要求。播音主持人員想要在保留固定受眾的基礎上更多地吸引到新的受眾,就一定要在日常工作中樹立并展現出獨屬于其自身的播音風格與語言表達形式。時代的變化促進了我國人民群眾喜好的變化,在融媒體時代,大部分受眾已然厭煩了過于格式化、千篇一律的播音主持風格與語言表達形式。播音主持人的基本任務是通過語言藝術以及正確的信息內容潛移默化地對廣大受眾產生正向、積極的影響。而達到這一目標的基本條件便是要有受眾愿意主動、長期地聆聽、觀看播音主持人所呈現的節目內容。因此需要播音主持人員能夠樹立起獨樹一幟的形象,在不斷吸引受眾的基礎上持之以恒地利用其自身的人格魅力與語言藝術對受眾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等進行正向引導。
四、融媒體背景下規范廣播電視主持人語言的路徑
(一)樹立正確的道德思想與科學的工作觀念
語言是思想和情緒表達的載體,思想觀念則能夠決定語言表達的質量。播音主持人的語言表達面向的是社會大眾,其個人的思想道德與品質會在無形中對大眾造成影響。因而作為主流媒體的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員,應該具備正確的道德思想與科學的工作觀念。
首先,就播音主持人個人思想道德而言,各大廣播電視臺的人力資源負責人在招聘主持人的過程中,不僅應對應聘人員的工作能力與語言表達技巧進行檢驗,同時也應對其開展政治審查工作,確保其沒有不良行為記錄。同時要求播音主持人在進行信息表達的過程中,避免提及爭議性較高、虛假以及與社會整體價值觀相悖的觀點[7]。
其次,在針對外交信息、軍事信息、歷史遺留問題、國內時事新聞等內容的表達時,播音主持人可以依照正確的思想對某一問題進行展開表達抑或是評論,但是應把握其個人主觀情緒,避免出現偏激言論。
最后,播音主持人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保障受眾言論自由的基礎上,對可能出現的消極言論進行事前引導與點撥。但是也要避免使用帶有暗示性、煽動性的詞匯,以免引發社會輿論恐慌,造成不必要的消極討論。
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中應嚴格把控其措辭表達。通常情況下,主持人會依照文稿與大綱上的內容進行節目播報。因此要求他在節目正式開始之前,務必要閱讀文稿,以便于理清其播音思路。主持人應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對主持文稿也應具有一定的糾錯與編輯能力,針對重點內容應進行標記、有疑義的內容應進行反復核實并修改。廣播電視臺可以通過設置在線互動、聽眾連線等環節來引導受眾與主持人進行交流,一方面可以為廣播電視節目提供更多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另一方面也能夠使主持人更多地了解當下人民群眾的真實想法與訴求,從而更好地開展工作。
(二)提升主持實力與工作素養
專業的播音主持人員需具備堅實的“硬實力”,而各廣播電視臺也應開展一定的培訓活動與檢驗工作來幫助主持人提升其硬實力,如廣播電視臺可以通過定期的培訓與測試工作來提升主持人的普通話水平,同時可以就字音、平翹舌表達等內容設置一定的獎懲機制,以此來提升播音廣播人員的業務水平,使其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時刻保持規范性語言表達。除此之外,廣播電視節目的受眾十分廣泛,年齡跨度也十分大,為保障主持人所表達的內容能夠準確無誤地傳遞給受眾,就要求播音主持人的語速、聲調、吐字等也應具有一定的標準。不僅需要廣播電視臺的相關管理人員對主持人進行全方位的監管,同時也要求主持人能夠加強對自身語言表達的約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其自身的既往播出節目來對其語速、聲調等進行反思、總結與改正,同時也可以通過參考、模仿業內標桿性主持人的語速、吐字等提升自身素養[8]。
(三)樹立主持風格,塑造個人魅力
如上文所言,現階段的受眾并不滿意于過于格式化、單一化的主持人語言表達形式以及廣播電視節目。由此就需要播音主持人員能夠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漸找到并養成獨屬于其自身的語言表達形式與播音主持風格。一方面,播音主持人員可以通過收集、整理外界對其自身的評價,在評價中探尋其主持工作中的優缺點與特別之處。通過放大優勢、縮小劣勢的方式來逐步塑造其獨特的主持風格。此外,播音主持人員也可以利用語言藝術塑造主持魅力,表達過程中的聲調、語速、主持態度等都可以對其主持風格的塑造產生積極影響;另一方面,播音主持人也可以通過觀察并模仿與其氣質、喜好、外觀等相契合的優秀前輩主持風格的方式來塑造其個人魅力[9]。除此之外,廣播電視臺相關節目策劃人員也應該依照不同主持人的特色來引導其參與到更適合其發展的節目中,借助節目的性質來進一步凸顯主持人的特點。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適當地引導并不意味著絕對的命令,相關管理人員與策劃人員應充分尊重主持人個性化發展的需求。
五、結語
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員應規范自身語言,同時依照播報內容適當地轉換其表達方式與展現形式,如此才能夠加快傳統媒體的轉型與升級,促進其與新媒體的交互融合,以獲取更高的收視率、收聽率與傳播率。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應持續性地提升其職業技能與素養,樹立起獨屬于其自身的播音主持風格,充分滿足當下受眾的視聽需求,發揮傳統媒體在融媒體時代的真正價值與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子龍.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語言創新策略研究[J].傳媒論壇,2021,4(23):71-73.
[2] 陳奎好.廣播電視播音表達的規范性與藝術性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22):176-178.
[3] 姚滕.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語言表現力淺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21):190-192.
[4] 陳剛.新形勢下廣播電視節目中播音主持水平提升的路徑選擇[J].新聞傳播,2021(20):99-100.
[5] 白梅.淺談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語言規范[J].采寫編,2021(5): 80-81.
[6] 鄒穎婧.新媒體視域下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的技巧[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7):129-130.
[7] 張玲稚.新時期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的創新[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6):189-191.
[8] 趙玉玲.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業務素養提升路徑研究[J].東西南北,2020(9):98.
[9] 王憲.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業務素養提升路徑探索[J].聲屏世界,2020(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