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輝
摘 要:在素質教育環境下,語文教學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而“雙減”政策的實施,是為了更好地開展素質教育,減輕學生學業負擔,以興趣引導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文化底蘊。結合家校共育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習的互動性,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地優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本文將基于“雙減”政策,深入探究家校共育對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意義。
關鍵詞:雙減政策;家校共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前言
小學是夯實基礎的階段,對于學生的學習及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語文閱讀的教學中,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不僅能加強小學生理解能力,還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融入批判性思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充分做到以學引思。同時在教學中也要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以家校共育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的全面性,讓教學不局限于課堂,促使語文閱讀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
一、家校共育對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意義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較為薄弱,因此需要找到學生的學習興趣點,家校共育的教學方式能提升學生的安全感,以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閱讀習慣,教師與家長共同帶領學生完成閱讀內容,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在教學中,學生學習新知識,掌握閱讀技巧和學習方法,在家庭學習中,溫故而知新,拓展閱讀內容,豐富文化底蘊,在家校共育的教學下,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該教學方法的教學意義。
一方面以家長的角度分析,家校共育的方式能夠促進家長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新時代的發展中,家長通常忙于工作,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往往忽略了小學階段的學生正需要家長的陪伴,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育內容。對此,家長應每日抽出一些時間,陪伴學生的成長,讓學生感受到家庭教育的氛圍,提升學習興趣,增進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同時也讓家長關注到學生的心理健康。
另一方面以學生角度分析,在家校共育的教育方法下,真正地實現了“雙減”的意義,減輕了學生的學業負擔,能有更多的時間自行安排活動,教師加以引導,促使學生轉變學習心態,將“要學習”轉變為“想學習”,帶領學生探索學習中的樂趣,以興趣引導學生走入閱讀的世界。
二、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是為家校共育奠定基礎,只有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推動家校共育教育方法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應掌握教學的方式方法,提升學生閱讀的內驅力,讓學生由心的熱愛閱讀,能夠發現閱讀中的樂趣,下面將細化閱讀教學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
首先要讓學生學會“精讀”“精讀”是讓學生掌握閱讀文章精髓的重要學習方法,逐字逐句品味文章底蘊。語文閱讀是由文字組成,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體會到如何將文字放在一起創作出精美絕倫的文章。在閱讀文章教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學生留出閱讀的空間,逐字逐句的分析,細細品味文章,教師在介紹文章背景、作者背景后,同學生一起分析文章中的每個用詞,從細節的教學中讓學生記憶深刻,培養學生的長時記憶方法和閱讀能力,從而在家庭閱讀中能夠有效閱讀。
其次要讓學生掌握“速讀”技巧。如果說“精讀法”是培養學生專注力,那么“速度法”則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速度的過程中,學生通過眼與腦的配合,迅速抓住關鍵詞,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以五年級課文《慈母情深》的閱讀教學為例,結合“精讀”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在教學中首先以細讀文章的方式導入教學,通過“精讀”的方式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學習中,讓學生靜下心來品味閱讀文章。其次教師同學生一起逐字逐句的分析閱讀文章,從文字到文章結構,從文體表現到情感表達,帶領學生細致的分析文章內涵,以設問的方式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譬如“通過哪個句子能體現出幼年時期的梁曉聲家境貧寒”“作者又是通過哪些語句表達母親工作艱辛”,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用詞,譬如用“極其瘦弱”“脊背彎曲”“眼神疲憊”來形容母親工作時的狀態、用“震耳欲聾”“角落”“燈泡烤著我的臉”等文字描寫母親工作環境,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讓學生產生共情,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在教學后學生掌握“精讀”“速讀”等閱讀方法,讓學生帶入到家庭閱讀中,同時教師要建立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平臺,當家長有疑問時,能夠通過交流平臺及時溝通,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全面保障學生的學習環境。
三、構建家校互動平臺
家校共育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與家長的互動尤為重要,讓家長與教師攜手共進,為學生創造高質量學習環境。在傳統教育中,家長的育人觀念是將學生托付給學校,教師會全權負責學生的教育,但在雙減政策下,教育不僅是教學,更是育人,在語文閱讀教育中,課堂教學是有限的,教師能夠利用有效的教學時間,提升教學效率,但語文閱讀的學習,重在積累,還需要學生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能力,對此,家校共育是提升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對此學校可組織學校開放日活動,各班級以不同的閱讀活動主題,讓學生、家長、教師共同參與到活動中,既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讓家長掌握更合理的育人方法。譬如策劃“親子共讀一書”的活動,其中的“書”可以是課外書,也可以是教材中的閱讀文章,以共同閱讀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
例如策劃此次活動主題是“親子共讀《童年的水墨畫》”,以教學三年級的教學內容為活動主題,讓親子共同閱讀《童年的水墨畫》,以不同的角度描述童年,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家長與學生可以分角色、分段落朗讀,切身的感受水墨畫中的童年回憶。在此次活動中,教師加入游戲的方式,促進閱讀交流,教師可以策劃“你畫我猜”的游戲活動,學生和家長一人負責畫、一人負責猜,負責畫的人根據文中的語句畫出畫面讓另一人猜是文中的哪句話。譬如畫出文章中、“釣竿上立著一只紅蜻蜓”“一雙雙小手撥動著浪花”“一朵朵山花在樹下開放”等語句,以游戲的方式積累寫作素材、增加活動樂趣,讓學生與家長融入到此次交流活動中,促使家長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另外,家長要多鼓勵學生閱讀,豐富學生的閱讀范圍,以閱讀的方式拓寬學生眼界。
結語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下,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的發展非常重要。語文作為基礎學科,是學生提升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結合家校共育的教育方式,實現全方位育人,教師通過優化教學方式、完善教學架構,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能力,再以促進家、校溝通交流的方式,讓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掌握教育方法,耐心輔導學生,與學生一起閱讀,關注到學生的心理成長,進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參考文獻:
[1]張琳娜. 雙減之下,家校共育——小學課外閱讀指導課研究[J]. 文淵(小學版),2021(7):2261.
[2]慕細群. 小學高年級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有效方法[J]. 讀與寫,2021,18(2):76.
[3]蘇海紅.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 考試周刊,2021(16):29-30.
[4]黃清吉. 多管齊下,培養自主能力 ——小學語文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探究[J]. 考試周刊,2021(3):32-33.
[5]張秀新.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 考試周刊,2021(44):58-59.3F2ABD0E-9105-491A-B38E-B3AC18A4E94F